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途径探究
——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为例

2014-03-05 01:34:37邵晓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期
关键词:素质职业课程

邵晓红,付 淼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职业教育】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途径探究
——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为例

邵晓红,付 淼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的需求越发全面。经常会出现一边是企业用人荒,一边是毕业生找工作难,究其原因是学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有距离,这其中学生综合素质不高是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结合多年的研究与实践,通过课堂教学、专业活动、全景全人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等途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较好效果。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途径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专业课教学来实现。目前各院校专业课开设课时数多,与课程配套的具有职业氛围的技能训练场所条件好,家长、学生、老师及学校对专业课重视程度高,所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水平高,基本上实现了“技能型”。素质是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包括思想、政治、道德、人文、身体、艺术、心理、创新等素质,以及各素质的内化、融合、升华,本文称其为综合素质。各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途径通常是选修课,而选修课受重视程度普遍被弱化,出现了实现“高素质”培养目标支撑力度明显不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就业后的发展水平。在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专业技能的同时,还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将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审美素质、身心素质、创新素质、专业素质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并重,贯穿在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校园活动的始终,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的提升。

一、通过基于岗位、服务专业的公共平台课教学,提升学生文化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突出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建立起了以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的“课内道德认知—校内道德践行—校外社会实践拓展”的教学模式及认知与践行相统一的考核方式。人文素质类课。以学生未来一生的职业与生活发展所需要的能力为本位,重视关注学生个体心灵的成长,各门课程以专题讲座或专项训练的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强化抗挫折、情绪管理、人际交往三大能力的训练;“职业生涯规划”课,强化包括自我认识、信息处理等能力在内的生涯规划技能的训练。体育课。针对学生未来职业岗位,基于“育体育心、健康工作、快乐生活”的理念,形成了“生活需要、专业需要、增强职业体能需要”终身受益的三级递进课程建设思路;构建了我院体育课程的“121”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勇敢、果断、坚毅、自信、进取的意志品质,较强的动手能力,从而使学生适应特定的职业环境条件,能够健康地工作、快乐地生活。英语课。基于“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形成了英语教学“分块、分层、分类”的“22n”教学模式。即将英语分为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个教学模块,基础英语分为A、B两个层级在第一学年开设,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以听说能力为主的语言基本素质;专业英语分为n个专业方向在第二学年开设,结合典型工作任务重构教学内容,采用情景式及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备以英语为工具进行简单专业交流的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基于“岗位应用需要”的理念,形成了认识计算机、中英文录入技术、操作系统与网络应用技术、图文排版技术、电子表格处理技术、演示文稿制作技术和Office综合应用技术八项任务的新课程内容体系,并实现“双证融通”。

二、通过文理渗透、艺术熏陶、发展兴趣的公共选修课教学,提升学生文化品味

全院公共选修课分文、史、哲、艺、语五大类,共124门,其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课程有81门,占全部公共选修课门数的65.3%。包括大学生文化名著导读等25门文化类课程,世界文化史等9门历史类课程,哲学与人生、与人合作能力、心理咨询与案例分析等12门哲学类课程,影视鉴赏、歌唱艺术等艺术类课程25门,韩语、俄语等10门语言类课程。

三、通过始于入学、贯穿全程、环环相扣的专业活动,锤炼学生素质

达人引路,素质启蒙。院领导在新生开学典礼上以“告别昨天、播种今天、编织明天”为主题的讲话,从导师的角度,引导学生告别家长、告别父老乡亲、告别中学时代,带着梦寐以求的理想,播下心中理想的种子,师生共同携手规划在校三年的学业、规划毕业后的职业生涯;院领导在老生离校毕业典礼上以“背负嘱托、载上收获、扬帆启航”为主题的讲话,从家长的角度,进行毕业后教育,叮嘱即将放飞的鸟儿,经得起在风浪中前行的考验,善用健康的心态理智地去就业、择业、创业。优秀毕业生的报告,为学生就业、择业、创业指点迷津。开展校内外专家讲座,拓宽学生提升素质的思路。专业实训,素质锻炼。通过职业氛围营造、职业角色体验、职业素质养成训练、师生共育共管实训基地等方式,使生产、育人、研发一体化,教师、师傅、学生一体化,培养学生学专业、爱岗位情怀和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勤奋钻研的意志品质。拓展训练,素质体验。基于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开展针对性强的素质拓展训练,使学生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和角色,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感悟信任与坚持的可贵,分享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幸福。顶岗实习,素质升华。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获得真岗实战的机会,锻炼了各方面素质。同学们深深感受到具备身体健康、安全生产是何等重要,知识够用、技能够强是何等迫切,团队默契、沟通有效是何等必需,吃苦品质、创新意识是何等必备,等等。

四、通过全景营造、全人参与的素质教育氛围,内化学生素质

在学院的所有公共场所,如教室、图书馆、走廊、寝室、

实训室等展示素质教育成果及优秀毕业生素材;对校园的各种雕塑、各条路、湖、广场等名称的文化内涵总结归纳,把学院的校徽、校训、学院精神、办学理念等公布于众,成为新入校的每位师生所上的第一课。通过场景营造、环境熏陶,潜移默化地感染和教育学生,渐变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五、通过搭建平台、展示才艺的第二课堂活动,历练学生素质

以团委学工处为主,人文艺术系为辅,联合其他部门及22个学生社团共同开展活动,使学生有亮点就有舞台。以节日为载体,举办主题鲜明的系列活动,抒发爱国情怀。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文化月末快车、校园科技创新节、校园芍药文化节、创业挑战赛等体现校园文化品牌的大型活动,历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参加第一、二、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有百余件作品获国家级及省级奖励,充分鼓舞了学生的创作激情,提升了学生生活品味和艺术素养。通过以上途径,我院的面向全体学生,服务于全体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让学生既会做事更会做人、既会享福又能吃苦、既积极踏实诚信合作又能耐得寂寞、既精技术又懂艺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了用人岗位与毕业生能力的吻合度。

[1]珠三角地区大学生综合素质调查报告[R].

G712

A

1674-9324(2014)04-0180-02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邵晓虹(1966-),女,黑龙江宁安人,思政部,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付淼(1978-),女,黑龙江宁安人,生工作处副处长,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素质教育。

猜你喜欢
素质职业课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