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欣荣,林新贵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系,广东 广州 511483)
当前世界经济还处于金融危机中,为了提升竞争能力,我国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应为企业培养能满足生产、技术服务和管理等一线岗位需求的高技能劳动者。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提出将技能竞赛作为培养、选拔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和有效手段。这也得到教育部的肯定,教育部明确提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一项“教育制度的重大设计与创新”,今后要定期举办;要把职业院校中量大面广、具有操作性和可比性的专业逐步纳入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局面,最终达到“专业全覆盖、师生全参与、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省全国有大赛”的局面[2]。目前,每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及各省、各院校举行的选拔赛,参与学生人数保守估计在数十万人次,为高职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是乐于、也是应该积极参加各级技能竞赛活动,但在参与的过程中也看到技能竞赛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我认为有必要进行思考、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以促进技能竞赛活动的不断完善。为了能够对技能竞赛进行全面的分析,我们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把竞赛活动作为客体,把与客体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企业、职业教育研究机构、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作为研究的各类主体。为了客观地分析各主体的行为,我们以职业角色作为评判标准,职业角色是指社会和职业规范对从事相应职业活动的主体或人所形成的一种期望行为模式[3]。
1.教育管理部门最关键的职业角色是制订制度并监督实施 教育管理部门对职业技能竞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管理部门的职业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统筹规划竞赛项目,根据社会经济对人才需求的数量、结构、素质来确定竞赛项目的内容和范围;以期通过竞赛引导职业院校的教改,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科学设计技能竞赛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质量保证、表彰奖励、安全保障等制度,以确保竞赛的科学、公平、客观和透明;对技能竞赛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加强竞赛过程监控,确保公平、公正并尽量做到公开;督促并指导职业院校把技能竞赛的标准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用人企业的要求等结合起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只有这样技能竞赛才能起到引导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作用。在教育管理部门层面,开展技能竞赛的目的应是实现高职学生职业技能“普及”和“提高”的双突破[4]。即通过技能竞赛,促进全体学生技能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同时使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去参加更高层次的竞赛。目前,教育管理部门的职业角色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具体表现在:直接指定特定院校组队参加全国竞赛,没有选拔的过程,忽略了竞赛“普及”的功能;重视力度不够、管理不到位,委托企业或院校具体承办技能竞赛,在命题、竞赛、评判、裁定等各个竞赛显性环节,基本能保证公正;但在竞赛信息、技术细节的发布等方面,存在着各参赛队不能同时、对称地获取信息等现象,造成隐性的不公平。在全国范围内,承办院校取得优异成绩是不争的事实,其中是否存在隐性的不公平一直是备受争议的问题;竞赛制度建设还不完善,如何使技能竞赛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的道路是教育管理部门最重要的职责。但目前在技能竞赛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试题库建设、专家队伍建设、赞助企业管理办法等各方面,不能都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度保障,这影响了竞赛结果的公信力。
2.竞赛参与企业有过度商业化的倾向 高职教育要跟上产业技术发展的前沿,要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的需要培养高技能人才,竞赛的技术层次和技术含量应该体现“高技能”的特点[5]。这要求技能竞赛项目要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来设定,内容应是行业前沿技术并贴近企业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竞赛过程和技术规范应尽量与企业生产实际吻合。因此企业的参与是保证职业技能竞赛顺利开展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竞赛题目的设计、竞赛的设备、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裁判工作等一系列的过程都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在感谢企业对技能竞赛大力支持的同时,也要注意企业层面存在过度商业化的倾向。由于企业参与制定竞赛方案,赛场环境按照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设置,赛场的技术指导、设备由企业提供,这些资源是多数学校所缺乏的。当学校有求于企业时,个别企业为了追求效益,热衷于举办各种培训,要求参赛选手和教师到企业实训,不断推销设备和软件,对师生熟悉比赛场地、比赛设备实行高收费等行为,极大地影响学校参加比赛的积极性。更有甚者,个别企业对购买自己产品的院校格外关照,直接影响了竞赛的公平。有人戏言:“只有不出现企业广告的竞赛才是真正的、学术性的竞赛。”此言虽有点偏激,但也值得我们反思。
3.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的职业角色缺位明显 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在技能竞赛中的作用不为人们所重视。技能大赛是一项教育制度的重大设计与创新,也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值得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和相关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如何进行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的开发和设计?如何以技能竞赛引领教学改革?这些都是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单凭行业专家或教师的努力是无法单独胜任的,需要职业教育研究专家的参与和指导。
4.高职院校的职业角色要防止目标错位 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技能竞赛,因为它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学生技能竞赛的结果可以检验学校的办学能力,检验相应专业的理论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技能训练的水平;它还能促进教风、学风,也能促进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5]。竞赛对高职院校的作用可用“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来概括:技能竞赛能给专业建设提供一个非常有参考价值的方向,如何把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技能竞赛的技术标准、用人企业的需求等有机结合起来,以行业的需求来组织实践教学和比赛,促进相关课程的改革,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可以说,技能竞赛为教改指明了方向,促进教师提高教改的动力,倒逼了实践基地的建设,能有力地促进专业建设。在学校管理层面上,“以赛促建”应是最终的目标。因此,对竞赛成绩要理性看待,把它作为检阅技能教学效果的一个工具,作为反映技能教学上的成败得失、体现专业发展过程功过是非的一面镜子。
5.以赛促教应是指导教师最重要的职业角色 技能竞赛的指导教师在竞赛活动中起到核心的作用,一般来说指导教师的职业角色有以下六方面:“传道者”。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所需的理论知识,需要指导教师的传授;“解惑者”。技能竞赛中有很多经验性的知识,需要长期实践积累才能获得,教师依据自身的经验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关技能,并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给学生解除困惑;管理者。教师对竞赛训练活动的管理,包括确定目标、选拔和培养学生、协调人财物等资源,并要对训练过程进行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价等活动;示范者。教师的示范是学生最直观的学习标尺,教师的技能水平和动作规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朋友的角色。学生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希望得到教师如朋友般的肯定和积极的心理支持;研究者角色。竞赛指导教师的工作内容常涉及最新技术和知识,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应研究自己的工作内容,不断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思考如何将竞赛相关知识和技能在平时教学中体现,即“以赛促教”。指导教师要做到“以赛促教”,主要应在以下五方面着力:要特别注意自身技能水平的提高。“名师出高徒”,教师技能水平和所培养的学生技能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适合技能培养的教学方法,如行为引导法、一体化教学、分层次教学、项目教学法等方法;在教学手段上,要添置最新设备,要利用信息化、网络等先进手段,“把生产过程变为教学方案,把生产内容变成教学案例”[6];教学内容要与竞赛内容相衔接,把竞赛中的经典实例引入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体现最新的专业技术水平;要围绕技能竞赛和教学改革来进行教改研究,针对技能竞赛的主要内容,来分析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把专业实践证明教学的内容和竞赛内容以及企业的要求统筹兼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高技能人才。在教师层面上,由于角色的多样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承担了太多的职责、分身乏术、疲于奔命,以至在各种角色中难于兼顾和平衡。客观地说,多数指导教师都能胜任“传道”、“解惑”、管理者、示范者和朋友的角色;但在研究者角色上则较少涉及。这除了自身的原因外,社会评价是主要的外因;目前社会对职业院校所培养学生技能水平的主流评价是参加技能竞赛学生的成绩;并不以全体学生的技能水准作为评价标准;多数高职院校也以竞赛成绩作为指导教师的主要评价标准,胜王败寇,这样情况下怎么会有人愿意去研究如何“以赛促教”?
6.学生的职业角色要防止本未倒置 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技能竞赛是提高学生技能的有效手段。学生的技能水平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训练和提高,技能竞赛是更高层次的实践,通过竞赛学生不断地接受专业的强化培训,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技能竞赛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质量,很多省市的企业和院校对技能竞赛中获胜者实行奖励政策,如直接落户、高薪聘任、巨额奖励等,更是极大地激发学生参加竞赛的意愿。
学生热衷于参加竞赛活动是一件好事,但这份激情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容易形成不良倾向,在个别学校或教师的纵容下更易走向极端甚至出现“本未倒置”的现象,主要体现在:①有些学生为了竞赛停课训练,甚至一至两年脱产专职训练,完全放弃了其他课程的学习;②出现“竞赛专业户”,有个别学生在中职类别的全国或省级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进入高职院校后继续在各级竞赛中“南征北战”;在他们高职6年的学生生涯中,可能有4到5年的时间忙于各类竞赛,成为名符其实的“竞赛专业户”。这些行为无论是对学生的培养还是对竞赛本身的发展都有非正面的影响,出现这些问题有很多原因,学生本身对竞赛的认识有偏差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参加竞赛以获得优异成绩为主要目的,这无可非议,但不应视为终极目标;竞赛是提高专业技能的有效手段,但它不能完全取代其他课程,只有较为全面的学习和训练,才能保障个人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潜力。
[1]职业教育既是长远大计,更是当务之急[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09-09-16.http://www.tech.net.cn/.
[2]普通教育有高考 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EB/OL].人民网.http://edu.people.com.cn/GB/1053/7439667.htm l.
[3]《中国职业规划师(CCDM)认证培训教程》[Z].内部教程,2012:3-4.
[4]徐彦.技能竞赛之后我们该做什么[J].江苏教育,2009,(10):33-35.
[5]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引发行业新技术“冲击波”[EB/OL].www.jyb.cn/zyjy/zyjyxw/200906/t20090630_286897.htm l.
[6]技能大赛锁定未来人才方向[J].中国青年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