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翔
(池州市池州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思考
——基于学生工作案例
苏翔
(池州市池州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当代大学生走向职业生涯成功的必备要素。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与其个人综合品质的提升紧密相关。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培养与锻炼他们的职业素养与能力。文中结合了具体学生工作案例,探讨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
职业素养;综合品质;工作案例
学生小A是某英语本科班毕业生,第五学期已联系了工作单位,在一家电子科技企业从事外文翻译与文秘工作。该生专业素养良好,有较突出的工作实践能力,在校期间担任过班级干部,但也有较明显的缺点,即缺乏耐心与持之以恒的精神,时有浮躁情绪。作为刚步入职场的大学生的典型代表,社会角色的转换、能力的定位以及对社会环境的适应问题时常困扰着她。因此,对其进行适时的思想教育与引导,有助于她将来的职业生涯的发展。
临近毕业前,某一次小A主动联系我寻求帮助。主要是想让我帮她纠正其最近在工作岗位上一直拖延工作的恶习。该生反映当她一旦面对复杂困难的工作时,就很无奈和烦躁,并有意拖延和躲避问题。这种状态维持了几个月,问题一直困扰着她,以致影响她对这份职业的态度和兴趣。她开始怀疑自身的工作能力,并有辞职跳槽的想法。之初我们讨论了她对工作岗位的认识,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以及由竞争产生的压力等问题。尽管一再努力,但这种常规心理疏导并未触及问题的症结。此后,我逐渐意识到她所面临的不仅仅是心理问题,更可能的原因是其自身职业素养——自律性缺乏所造成的。因此,在后来与其谈话中,我引用了生活中常见的吃蛋糕的例子,让其意识到问题所在。对话内容如下。我:“女生一般都喜欢吃蛋糕吧,你呢?”“当然喜欢”,她如实承认。“蛋糕上涂抹的奶油与蛋糕本身相比,哪个你更感兴趣?”,我问。她坚定地说:“当然是奶油!”“一块蛋糕,你通常怎么开始吃?”我接着又问。她不假思索地说:“我通常先吃完奶油,后才吃蛋糕的,饱了蛋糕胚就可能不吃了。”“那我和你吃蛋糕的习惯可不一样”,我说……就这样,从探讨彼此吃蛋糕的习惯开始,我逐渐重新认识她对工作的态度与方法。通过进一步了解发现,她在工作的最初阶
段,总是把容易和喜欢做的工作先做完,而在剩下大部分时间里就尽量有意识地逃避避棘手的差事。这恰恰是她的症结所在,畏惧困难,缺乏自律,避重就轻,过早满足。我建议她从现在开始,推迟满足感,加强自律性。告诫她一方面要端正工作态度,不畏困难,积极面对;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掌握正确的方法。应该在工作的前几个小时集中精力解决难度大、耗时长的棘手差事,这样任务算是完成了一大半。然后再放松心情,去做剩下的并不困难的、相对快乐的事情。虽然前期过程繁冗复杂,但先苦后甜有益于培养员工的自律性,长期坚持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她自省后,完全同意我对工作的态度与管理方法,而且坚决照此执行,逐渐改掉了拖延工作的恶习,在毕业后一直在这家公司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毕业班在最后一学期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离校找工作或已经就业,与辅导员交流沟通的机会很少。但此阶段恰恰更需要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因为他们面临的是新的问题: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高要求,对工作岗位的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职业素养的提高,等等。上述案例虽然是个案,但反映的却是目前毕业生所表现出的一种共性:职业素养的欠缺。其中小A同学正是因为平时在校期间未能重视职业素养的培养与锻炼,亦或是在成长阶段所养成的较早满足的不良习惯,贪图安逸,缺乏自律,面对困难畏惧逃避,从而在行为上才表现出拖延工作的现象。案例中我和小A之前的反复交流,并未触及问题的关键,包括了解她的职业观、价值观、人际关系和家庭情况等。后来逐渐意识到她作为步入职场的新人,可能存在自身职业素养和能力缺乏,即自制力不足。这也是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所欠缺的一种品质。自律作为人的意志品质的表现,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素质,是指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只有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才能迫使自己去完成任务,实现既定目标。因此,作为一种职业道德,自律是目前大学生必备的一种职业素养。后来为进一步了解,她是否是因为自制力不足和自律性差而导致消极怠工,我借用了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的蛋糕理论考验她。结果从她吃蛋糕顺序的习惯得知:该生易于满足,对待痛苦与快乐往往有很强的选择性。工作中挑肥拣瘦,避重就轻,畏惧困难。找到顽疾之后,与之对应的教育引导同样需要很强的针对性。通过简单的算术,我告诫她要学会推迟满足感,改变以前的工作方式,加强自律,并坚持下来才能有所进步。通过案例中的交流与沟通、思考与引导以及指导与建议,成功帮助一名毕业生解决了实际问题,同时也引发我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一些思考。
引导和促进学生智力和人格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个人良好的意志品质、行为规范和职业素养是短期内难以速成的。事实表明,很多大学生在这些隐型素养方面存在不足,在就业时显露无疑。因此,辅导员应在平时有意识地、分阶段地培养他们坚定的意志品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以及独立的社会个体意识。只有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长期坚持培养,才能真正使他们在步入社会后有所受益。本人觉得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个。
1.要培养职业规划意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大学期间,学生若对自己的发展规划不明确,不能运用职业设计理论,规划未来的工作与人生发展方向,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提前准备和准确定位,甚至影响其对工作的适应性。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找工作比较随意,目的性不强,哪儿热闹往哪儿挤。到了企业以后喜欢怨天尤人,对将要遭遇的种种困难没有心理准备,工作流动性大,这对个人和企业的长远发展都十分不利。因此在从高校新生入学开始,辅导员结合开设的职业规划课程,通过与学生交流沟通和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逐步认识自我,包括个性特征与能力、兴趣动机与价值观等,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有意识地结合市场需求与社会环境明确职业发展目标。这样一步步地构建自身的职业规划,一方面了发挥学生的自我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的职业意识,将来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环境。
2.将学生个人意志品质的锻炼与班风培养结合。良好的班风对学生有很强的教育作用,它包括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相互协作、集体荣誉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诚信负责、热心服务、乐于助人等。不难发现这些优良的班级风气的形成需要集体当中每一位个体的积极努力,优良班风的构建与学生个人意志品质的锻炼是分不开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辅导员应根据班级的自身特点,加强班级舆论引导,多传递正能量,及时有意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面对困难和失败时,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这种正面教育比简单地批评对学生的品质培养更有成效。同时,辅导员平时要有针对性地利用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社会实践等多渠道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进一步锻炼其知难而进的意志品质和情绪管理能力。要注意个体培养和整体构建的关系,只有认识到良好的班风与学生个人的品质培养的关系,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以锻炼学生自我意志品质为基础构建优良的班风与学风。
3.扩充德育载体,增强职业教育的实用性与针对性。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要认清德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校期间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健全的人格和不断完善的能力面对将来的职业发展。辅导员的德育工作并非传统教条主义的说教式,而应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扩充思想品德教育的新载体。在德育过程中,要有目的地以职业与就业为最终目标,以具体实例为材料,通过网络、多媒体、学校宣传栏、讲座等多种渠道与载体,加强学生不断提高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逐步认识到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与能力的重要性。目前对学生的职业教育方面仍然以职业指导课教学为主,存在着手段单一、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因此,辅导员应不断创新方式,结合具体案例教学和理论教育,课堂和课外都要引导学生以职业发展为高校学习生活的最终目标,系统性地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使德育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发挥最大功效。
[1]费志明,杨永林.自律能力与提高职业素养的关系[J].经济师,2009,2(2):56-57.
[2]平芸.大学生素养的培养 [J].现代商贸工业,2001,15(2):92-94.
[3]杨祖勇.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 [J].池州学院学报,2009,23(4):149-150.
[4]张希玲.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6(3):47-48.
[5]刘新庚,刘邦捷,李超.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现代拓展[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5):129-133.
G646
A
1674-9324(2014)04-01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