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徐剑 鞠 琳 胡海清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南京,210023) (清华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树种燃烧性是树种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及理化性质的综合体现。树种燃烧性包括树种抗火性和耐火性。树种抗火性是指不易燃烧和阻止林火蔓延的能力。森林火灾是影响森林的重要生态因子,森林中的可燃物是森林火灾的物质基础。可燃物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构成森林的树种。树种不同,其燃烧性质也有差异,一般易燃树种容易着火,火势蔓延快;难燃树种则不容易点燃,其火势蔓延速度也缓慢,燃烧强度也不大[1]。现代森林火灾大部分属轻度燃烧,其对林内树木的损害不会太大,树木的燃烧一般集中于树枝和树叶,并未燃烧至树干。因此,对树木燃烧性的研究一般集中于对其树枝和树叶的研究,以此来代表树种的燃烧性能。一些学者对植物的燃烧性和抗火性曾做过一些有益的研究[2-7],如单延龙等[8]对55 种树叶的6 种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反映树叶抗火性的顺序和类别;胡海清等[4]对小兴安岭8 个阔叶树种的燃烧性能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田晓瑞等[9]对北京地区森林燃烧性进行了研究。以上研究只利用一二项指标的测定结果(如含水率、含脂量)分析树种的燃烧性和抗火性,这是不够全面的。因此,本文选取黑龙江省4 种常见针叶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树皮和树叶的含水率、热值、点燃时间、燃烧过程质量损失及成碳率等指标的测定,综合确定各针叶树种的抗火性能,为阻火树种的选择以及防火林带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针对黑龙江省秋季林火的特点(以地表火为主),分别选取红松(Pinus koraiensis)、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的树皮和地表枯落叶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10月下旬在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帽儿山林区选择成熟林分采集样品。在取样时,取各树种树干(上、中、下)3 个部位的树皮混合作为样品,同时收集各树种的枯落叶。
取树皮和枯落叶各20 g,105 ℃烘至恒质量,分别测定树皮和枯落叶的含水率。将另一部分树皮和枯落叶放在通风处自然风干,把风干好的枯落叶和树皮用微型植物粉碎机进行粉碎,过筛(200 目)备用。
取粉碎好的树皮和枯落叶各25 g,均匀平铺在100 mm×100 mm 样品盒内。采用英国FTT 公司生产的标准型锥形量热仪,热辐射功率为50 kW·m-2,对应温度为780 ℃(试验温度接近实际火灾温度)的外部点燃条件,测定样品的热值、点燃时间、比消光面积等指标,最后计算出火灾性能指数[10],综合确定各树种的抗火性能[11]。
绝干含水率:将样品用信封封好,连同信封一起称质量,放入烘箱中,在105 ℃烘至绝干,冷却后立即称质量。绝干含水率=((鲜质量-绝干质量)/绝干质量)×100%。
风干含水率:将样品放于室内阴凉干燥的地方,经过30 d 左右的自然风干后称质量,风干含水率=((风干质量-绝干质量)/绝干质量)×100%。
可燃物含水率直接影响着火的难易程度,间接影响火强度、火势、林火蔓延速率、有效辐射。同时,可燃物的湿度还有冷却效应,促进烟的形成和减少热量产生的作用。从表1可以看出,在四种针叶树中,兴安落叶松树皮的绝干含水率和风干含水率最高,即风干后的兴安落叶松树皮比其它树种树皮难燃;红皮云杉树叶的绝干含水率和风干含水率最高。
表1 各树种树皮和树叶含水率
热释放速率(HRR)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试件燃烧释放热量的速度,单位是kW·m-2,HRR 的最大值称释热速率峰值(pk-HRR)。HRR 是评价材料火灾安全性能最重要的指标之一。HRR 或pk-HRR 越大,单位时间内燃烧反馈给材料单位表面积的热量就越多,结果造成材料热解速度加快和挥发性可燃物生成量增多,从而加速了火焰的传播。因此,HRR 或pk-HRR 越大,材料在火灾中危险性就越大。从表2可以看出,各树种树皮pk-HRR 最大的是红皮云杉树皮,最小的为樟子松树皮;各树种树叶pk-HRR 最大的为樟子松树叶,最小的为兴安落叶松树叶。
有效燃烧热指的是某一时刻测得的热释放量与质量损失量之比,单位是MJ·kg-1,M-EHC 为某一时段有效燃烧热。它反映了材料热解产生可燃的挥发性气体在气相火焰中的燃烧程度。从表2可以看出,各树种树皮M-EHC 最高的是红松,其它从大到小依次为红皮云杉、樟子松、兴安落叶松;各树种树叶M-EHC 最高的是红松,其它从大到小依次为樟子松、红皮云杉、兴安落叶松。
表2 各树种树皮和树叶的热释放参数、点燃时间、火灾性能指数
总热释放量(THR)是单位面积的材料在燃烧全过程中所释放热量的总和,单位为MJ·m-2。总热释放量是流动系统测得的值,而且是净热(不包括燃烧产物中水蒸汽凝结为液体的凝结热)。THR值越大,表明实际火灾中向外界环境放出的热量越多。表2表明,在辐射功率50 kW·m-2的条件下,树皮THR 最大的为红松,最小的为樟子松;树叶THR 最大的为樟子松,最小的为兴安落叶松。
点燃时间是在一定加热器热流辐射强度下(0 ~100 kW·m-2),开动电弧火源,样品从暴露于热辐射源开始,到表面出现持续点燃现象为止的时间(s),就是样品在设定的辐射功率下的点燃时间。点燃时间愈长,表明材料在此条件下越不易点燃,被测材料的点火性能就越好,火灾危险性越小。点燃时间是评价材料阻燃性的重要指标之一[12-13]。表2显示,红皮云杉树皮点燃时间最长(10 s),樟子松树皮点燃时间最短(6 s),红皮云杉树皮最难燃,而樟子松树皮最易燃;红皮云杉树叶点燃时间最长(12 s),兴安落叶松树叶点燃时间最短(7 s),红皮云杉树叶最难燃,而兴安落叶松树叶最易燃;从点燃时间来看,各树种树皮和树叶的抗火性能基本一致。
火灾性能指数(FPI)指点燃时间同热释放速率峰值的比值。FPI 越大,树种抗火能力越差。由表2知,在辐射功率50 kW·m-2的条件下,对于树皮来说,红皮云杉和兴安落叶松的FPI 值明显高于其它树种,抗火能力较弱,而樟子松抗火能力最强;对于树叶来说,樟子松树叶抗火能力最强,其次为红松和兴安落叶松,最差的为红皮云杉。
质量损失速率(MLR)表示材料在试验过程中质量的减小速度,单位g·s-1,其中Mean-MLR 为平均质量损失速率,Peak-MLR 表示最大质量损失速率。MLR 反映了材料在试验热辐射条件下热解反应的速率。从表3可以看出,树皮平均质量损失速率最大的为红皮云杉,说明其树皮燃烧反应剧烈,失重快,燃烧性好,抗火性能最差;树叶平均质量损失速率最大的为红松,说明其树叶抗火性能差。表3给出了各树种树皮和树叶的质量损失速率峰值,由表3可知,各树种树皮的质量损失速率峰值从大到小依次是红皮云杉、红松、兴安落叶松、樟子松;树叶的质量损失速率峰值从大到小依次是红松、樟子松、红皮云杉、兴安落叶松。
成炭率是指试样燃烧残余物质量占燃烧前试样质量的百分比。成炭率越高,材料的总质量损失越低,对降低热释放及烟释放越有利,即促进成碳是阻燃、抑烟的关键途径。从表3可以看出,树皮燃烧成碳率最高的树种为樟子松;树叶燃烧成碳率最高的是兴安落叶松。
表3 各树种树皮和树叶在燃烧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参数
比消光面积(SEA)指在实验条件下消耗单位质量的材料所产生的烟量(以面积计),单位为m2·kg-1,代表挥发单位质量样品所产生烟的能力。样品燃烧发出的烟由烟产生速率和比消光面积的增加反映出来,挥发性气体燃烧,比消光面积降低。图1给出了在辐射条件为50 kW·m-2的条件下,各树种树皮(A1)和树叶(B1)的比消光面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由图1可知,各树种树皮和树叶SEA 曲线波动较大,红松树皮SEA 曲线从燃烧开始迅速上升,并始终高于其它树种,其它树种树皮比消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红皮云杉、樟子松、兴安落叶松,说明红松树皮燃烧过程发烟量较大;红松针叶SEA 最先达到了峰值(5 s),其它树种树叶比消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红皮云杉、樟子松、兴安落叶松,说明红松树叶燃烧过程发烟量较大。
图1 各树种树皮(A1)、树叶(B1)的比消光面积动态变化
总烟释放量(TSR)为样品整个燃烧过程中单位样品面积释烟总量,单位为MJ·m-2,是评价材料火灾安全性的又一重要指标。从图2可以看出,红松树皮TSR(68.93 MJ·m-2)明显高于其它树种(24.19 ~58.55 MJ·m-2),各树种树皮的TSR 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红皮云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各树种叶TSR差异明显,从大到小依次为红松、红皮云杉、樟子松、兴安落叶松。
CO、CO2生成总量指的是一段时间内材料燃烧过程中生成的CO、CO2总量,分别用Total-Pco 和Total-PCO2表示,单位为g。由于本试验所选试样的厚度、密度及质量接近,因此,各燃烧试样在相同时间内生成CO、CO2总量存在可比性。表4给出了各树种树皮和树叶在180 s 内CO、CO2生成总量。由表4可知,树皮释放CO 总量最大的是兴安落叶松,其它从大到小依次为红松、樟子松、红皮云杉;树叶释放CO 总量最大的是樟子松,其它从大到小依次为红皮云杉、红松、兴安落叶松。树皮释放CO2总量最大的是兴安落叶松,其它从大到小依次为红松、红皮云杉、樟子松;树叶释放CO2总量最大的是樟子松,其它从大到小依次为红皮云杉、红松、兴安落叶松。
图2 各树种树皮(A1)、树叶(B1)的总烟释放量的动态变化
CO、CO2产率(YCO、YCO2)表示消耗单位质量的材料试样所产生的CO、CO2气体的质量,单位是kg·kg-1。YCO越大,烟气的毒性就越大。表4给出了在相同辐射条件下,各树种树皮和树叶在整个燃烧时间内平均CO 产率(Mean-YCO)、平均CO2产率(Mean-YCO2)。由表4可知,各树种树皮和树叶在整个燃烧时间内Mean-YCO、Mean-YCO2不同,即损失单位质量的样品,生成CO、CO2的能力也不同,这是由于各树种内部的不同化学组成导致的。兴安落叶松树皮Mean-YCO最高,樟子松树叶Mean-YCO最高;兴安落叶松树皮和树叶Mean-YCO2均为最高。
表4 各树种树皮和树叶的CO、CO2 释放参数
本试验利用锥形量热仪对黑龙江省4 种常见针叶树种的树皮和树叶进行了燃烧测定。综合对比分析了不同树种的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有效燃烧热、比消光面积、总烟释放量、点燃时间、火灾性能指数、比消光面积及烟气释放规律。认为红松树叶和树皮抗火能力最差,而兴安落叶松树皮和树叶抗火能力较强。从轻度火烧的角度考虑,兴安落叶松可作为阻火优先筛选树种。
本试验所有试样的燃烧过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期无焰热解阶段、有焰燃烧阶段及后期红热燃烧阶段。样品的热释放速率、质量损失速率、烟释放速率、二氧化碳生成速率表现出同步的变化规律,均在有焰燃烧最剧烈的时候出现了峰值,而且大部分的质量损失、热量释放、浓烟释放、二氧化碳释放都是在有焰燃烧阶段完成的。受燃烧中氧消耗的影响,一氧化碳释放规律比较复杂,但总体来说,大量的一氧化碳释放主要发生在后期灼热燃烧阶段,即由木炭不完全氧化形成。
树种燃烧性是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树种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征都会影响树种的燃烧性,但是,目前研究中,将多因子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还比较少。在对各燃烧性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树种燃烧性排序、分级是一种经常用到的方法,但较缺乏客观性,在以后的研究中,期望能寻求更加客观、有效的数学方法,对树种燃烧性进行更为准确的确定。
[1] 胡海清.林火生态与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2] 单延龙,李华,其其格.黑龙江大兴安岭主要主要树种燃烧性及理化性质的实验分析[J].火灾科学,2003,12(2):74-78.
[3] 单延龙,刘乃安,杜建华.大兴安岭主要树种抗火性的分析与排序[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33(6):19-22.
[4] 胡海清,鞠琳.小兴安岭8 个阔叶树种的燃烧性能[J].林业科学,2008,44(5):90-95.
[5] 鞠琳.黑龙江省主要树种燃烧性能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9.
[6] 李林.森林可燃物含水率及失水率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4.
[7] 田晓瑞,舒立福,张小罗,等.树种枝叶微观结构对树种燃烧性的影响研究[J].林业科学,2003,39(4):84-88.
[8] 单延龙,胡海清,舒立福,等.树叶抗火性的排序与分类[J].林业科学,2003,39(1):105-113.
[9] 田晓瑞,舒立福,阎海平,等.北京地区森林燃烧性研究[J].森林防火,2004(1):23-24.
[10] 张军,纪奎江,夏延致,等.聚合物燃烧与阻燃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1] Gilman J W,Ritchie S J,Kashiwagi T,et al. Fire-retardant additives for polymeric materials I. Char formation from silica gelpotassium carbonate[J]. Fire and Materials,1997,21(1):23-32.
[12] 李坚,王清文,方桂珍,等.木材波普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3] 王清文.木材阻燃工艺学原理[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