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傻充愣”为人师

2014-03-05 00:10杨志超
中小学德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进修学校政治课培训

杨志超

我是个懒人,虽写过无数总结,但对整个工作历程、成长经历进行完整回顾却还没有过。想着参加工作都已24年了,不免心生感慨。

初登教坛

我于1988年在河北省高阳师范学校毕业,这是当年三级师范制度的最后一届。中等专业师范学校招的都是初中生,所以我毕业那年刚满18岁。因为学习成绩很好,又在学生会任学习部长两年,我顺利留校,在学校办公室工作。两年后,学校有一位心理老师调走,一位政治老师退休,教务主任找我谈话,问我是否愿意教课,愿意教哪一科。说实话,我不喜欢政治课,太说教,但心理课又太专业了,想着什么脑干、沟回、元认知,觉得还是政治课好上一些,于是对主任说,“我教政治课吧”。就这样我成为师范学校的一名政治课教师,后来我在河北大学政教系拿到了本科文凭。

现在我做教师培训工作,讲到教学策略时,经常提到一段话,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对于我听过的东西,我会忘记;对于我听过和看过的东西,我会记得一点;对于我听过、看过并问过问题或与人讨论过的东西,我会开始理解;对于我听过、看过、讨论和做过的东西,我会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对于我教过另外一个人的东西,我会掌握。”对这句话,我深有感触,因为我就是在教学生的过程中,把自己教会了的。

当我从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手里接过《哲学常识》的时候,当我站在师范学校讲台上的时候,我心里很清楚,拿着教科书不证明你就能当老师,站在讲台上不代表你比学生强。而今在培训的时候我经常讲,一个合格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包含三部分,即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知识,但我当时都没有。师范政治课程很庞杂,包含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师德修养,对着这些似懂非懂的教本,我压力巨大,但不服输的性格让我虽感压力却并不惧怕。

那时还没有电脑,不像现在“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知”,查起资料来很方便。于是我每天泡在图书馆、阅览室,或跟着其他政治老师听课。师范当时是四轨制的,老师一节课讲四遍,我就跟着听四遍。人家说,下节课是重复的,你不用去了,但我仍然跟着。因为我发现,同样的内容给不同的班级上,效果是很不同的,这让我感觉很有意思。

因为自知水平比学生强不了多少,虽然手里拿着教参,但比学生也深刻不到哪去,所以我上课从来不敢“一张嘴掌天下”。为了少露怯,我一般讲得很少,很多时候是靠学生撑着度过,什么“五分钟时事”“今天我来讲”,或分组讨论、小组竞赛什么的,各种能把学生调动起来的招数,我都用。这期间,我发现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学生,聪明无比,每次讨论时都能理论联系实际,讲得头头是道。说实话,有些我备课时候还感到迷糊的东西,就是在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当中明白了的。

有人会说,你这不是糊弄学生吗?我承认是有点,因为当时我的确做不到不被学生问住。但就是这种糊弄学生的课,却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一年下来,到了评议教师的时候,我出乎意料地名列前茅。教务主任说,学生都特别喜欢你的课,说在你的课上没睡觉的。我知道,什么样的学生在我这都有发言权,都有因意见不同而跟别人打嘴架的权力,这是他们自己的课堂。

这时候,我开始在河北大学进修哲学。因工作所迫,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对于别人认为枯燥的马哲史、西哲史、政治学、宗教学等课,我学得津津有味,因为有需要,学习是如此的快乐。

通过为了拿文凭的学习、读书、听课,我进步很快,早就不是那个仅凭胆量就能登上师范讲台的留校生了,我的学科知识体系逐渐建构了起来。有趣的是,在如饥似渴学习的这几年,我的教学风格也逐渐形成了,无论自己对这点知识有什么样的理解,我都习惯了听学生谈他们自己的想法。政治知识很多时候并不难理解,难的是把理论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我这样做,实际是无形中让他们觉得政治课并不枯燥,就是在解决身边的问题。

很多学生在学校的座谈会上,表达着对我的课堂的喜欢。“我以前最讨厌政治课,觉得说教味太浓。但杨老师的课不说教,不拔高。我们愿意和她一起分析这个社会,爱这个社会。”

“政治常识课上,讲到《一国两制》,她和我们一起唱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很多学生都哭了。”

“她上政治课,吸引我们的不仅仅是深入浅出的充满激情的讲解,还有她手里那张报纸,那张报纸是我们这些学生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渠道,是她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的责任。她特爱说的一句话是‘欲知明日之社会,且看今日之校园。”

我在师范教书一直到2004年,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很多毕业多年的学生见面后,仍然津津乐道我的课堂:“老师,你还记得,你在课堂上曾经说过什么什么吗?”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刻。如果说我的教学生涯是顺利的,或者说我做教师是成功的,原因只有一个:我误打误撞到了一个最核心的教学理念,即课堂是学生的,学习要靠学生的积极参与来最终实现。

今天我做教师培训工作,经常跟老师们谈起一个理念,要在课堂上学会“示弱”“示无”,学会装傻充愣,不要把自己当做知识的化身,不要让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课堂上需要的是学生的成就感、成功感,而不是教师自己头头是道的成功感,跟学生比,自己强点又有什么可骄傲的?有的老师喜欢跟学生较劲,呈口舌之快,学生越是不会,他讲得越利索,学生的笨拙和他的机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长此以往,学生在不断的品尝挫败中会慢慢失去对你这一学科的兴趣,你嘴皮子再利索、知识再渊博,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又有什么意义?我们的目的不是展示自己,而是扶持学生成长。

当然,我最初并不是因为悟到了这一点,是因为“真弱”“真无”,才不得不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不过我还是庆幸,我虽无知却不专断。

师者之师

2004年,因为工作需要,我调到了保定市教师进修学校,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这里没有全日制学生,主要做教师培训工作。我从一个有经验的师范学校政治课教师,转而成了培训队伍的新兵。至今我仍很清楚地记得,我刚到进修学校参加第一次听评课活动的经历。那天我们到小学听了两节语文课,而后人家很诚恳地邀请我校教师评课。身边的年轻教师小我近十岁,一开口就“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一套一套的,讲得非常溜。我虽然能听出这课的一些门道来,但如何结合新课程理念评课,引导教师看课却是一窍不通。我满脑子的“辩证法、形而上学、唯物、唯心”一点派不上用场,这是两套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我又有了刚上班时的感觉。

不能被人看不起,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在这个念头的驱使下,我开始大量地读书。我是教政治的,懂得量变到了一定程度才会有质变。大量的新课程书籍,有的我一看就懂,有的我是囫囵吞枣。另一方面,我利用一切机会,走进中小学课堂,在不断的听课、评课、研讨的过程中,我对中小学课堂教学、教师素质、教师文化等有了一些虽不深刻但却是我自己的认识。

保定市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着市区3000多名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任务,全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任务,还有全市小学校长、主任的培训任务。面对不同的培训对象,我不断调整备课,生成新的专题。为提高培训效果,在每次培训工作开始前,我都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到市区、乡村小学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广大教师面临的困惑了然于胸。

这些工作帮助我积累了宝贵的素材。讲解某个理论的时候,我一般都能结合自己听过的课例。这种讲课方式深受一线教师、校长的欢迎,很多教师反映,这样的培训解渴管用。

实践出真知,不断的课堂打磨让我对培训逐渐摸出了门道,它不但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师、教学有深刻的认识,还要了解成人学习的特点,掌握成人学习的心理。“互为良师益友,共建和谐课堂”,这是贴在墙上的口号,更是印在我心里的警言,每个来培训的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张等你填写的白纸,他们都是有阅历的、有经验的、有自己教学风格的,都是不可多得的培训资源。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开始摸索参与式培训之路。

把学员从被动的听中解放出来,把学员自身的资源挖掘出来,把学员原有的经验与我的想法对接上。这样想着,我开始在课堂中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我的教学故事”“我来设计”“学科沙龙”“今天我主持”等都是我们现在运用得很成熟的培训方法。在这些活动中,我先导出学员对一些问题的真实看法,然后据此进行利弊剖析,杜绝了培训的隔靴搔痒。

由于在培训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很多学校的领导在听过我的课后发出邀请,这让我在保定市区及周边很多个县市留下了培训的足迹,并先后有五个县的教师进修学校聘请我为兼职教师。另外我还参加了一些宣讲活动和讲座等。

随着国家对教师培训的愈加重视,教师培训机会明显增加。这于一线教师是好事,于培训者却是挑战。北京教育学院季平老师曾说,做培训最怕碰见熟人,因为我知识更新的速度赶不上我们见面的速度。对这句话,我真是感同身受。

今年暑假我到某个乡校培训,刚走进教室,就有好几个女教师走过来围住了我。

“杨老师,你的课我听过4次了。”“啊?”我有些紧张了。她接着说,“不过每次都有新意,每次都震撼。尤其你讲教师职业道德那次,我从未想过那贴在墙上我一眼都不看的东西会让我落泪。”

“杨老师,你还记得吗?你曾经讲过一个案例,说一个学生叫了老师一声‘大胖子,因为班主任没有处理好而导致了学生自杀。那天我们班学生给我起外号,我刚想发火,想起杨老师的话,控制住了,跟学生开了两句玩笑走过去了。嘿,您知道吗?那俩孩子以后跟我特亲。”

“我最欣赏的是您的课堂的积极向上,认真分析教育现状及教师生存现状,但不发牢骚不媚俗,不像某些培训老师为了让人们爱听就骂党骂娘。”

每当这种时候,或者我的课堂上响起老师们热烈的掌声的时候,我是幸福的也是有压力的。我想,要不断超越自己,让每一个再次听我课的教师感受我的新思想,感受我的变化。

我在师范任教的时候,有一位我特别尊敬的老师调入了大学任教,她曾经给我讲过一件事。她调入大学后,学生非常喜欢她的课,但有些教师不服气地说:“哼,学生懂什么,她不过是口才好罢了。”这件事情深深地刺痛了她。当然,她后来发表文章无数、出了好几本教育专著、比同龄人更早晋升教授,都否定了人家的评价。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当时就下决心,不能做个只有口才的人。

现在,我主持的多个课题均已结题,也有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人民教育》等各级刊物。

教育之悟

社会永远不缺乏发牢骚的人,也永远不会亏待真正做实事的人。作为一个政治课教师,我习惯于思考人生意义问题。我经常问自己,我生存的意义是什么?一句话,为社会树正气,积累正能量,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培训中,我经常向老师们宣扬一个观点,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教师在任何社会、任何年代都不会等同于一般职业。我发现老师们是很容易理解这样的话的。当你用心去布道的时候,人们会感动会受激励,只不过我感觉人们太吝啬讲这样的话语,好像这样就是唱高调,假大空,再加上有些领导做这种宣传的时候,没有心的参与,好像行政命令一般,你就是应该高尚就是应该奉献。这不但不让人信服,反而让人反感。

爱一行才能钻一行,对教育事业的爱和责任意识让我在工作中不计得失,不懈钻研。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使我已经习惯了快节奏地工作,忙碌地生活,始终以满腔热忱投入工作,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愿意继续无怨无悔,耕耘于教师教育这块土地。

(作者单位:河北保定市教师进修学校河北保定 1306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进修学校政治课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My Dream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让“示范性”名副其实——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政治课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策略
答案
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学生书法作品展
谈谈“诱思导学”教学模式在农村中学政治课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