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国彬
摘 要:语文学科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朗读训练,授之以法,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欣赏课文,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做到像叶圣陶说过的那样:教师能引导学生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
关键词:语文;教学;“读”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74-01
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使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构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我认为,语文教学首先要突出一个“读”字,如何提高学生读的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是语文教师必须关注的第一要务。
1、因为读有着巨大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大量的阅读,一个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无论什么都不能取代书籍的作用。”法圣陶先生说:“阅读自有它的目的,主要在真画龙点睛理解所读的东西,从而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从而提高觉悟,丰富知识。”知识的积累是从少到多,有浅入深的过程。语语言果应着重教红学生汲取知识的方法,汲取精华,扩大自己视野,起触类旁通的作用。从现行的语文教材来看,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自然社会无所不有,它所涉及的知识面广,学生只有在读的过程中提高认识。
2、陶冶情操,造就高尚品格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谈到:“必须教给学生读书,让他在读书的同时认识自己,让他从书籍中受到教育。”读书能够吸引一个人的理智和心灵,激起对世界和自己的深思。许多优秀的作品,都具有塑造人的品格的伟大力量,它能给学生动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感情移到自己的身上,从而产生独特的感受。如《腾野先生》一文中,作者追述“我”在东京见到“清国留学生”的情景,以冷嘲热讽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并对其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出愤怒之情。特别是鲁迅看到枪毙中国人的电影,日本青年都拍掌欢呼“万岁”!作者表示了极大的愤怒,文章中写到:“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鸣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这每一句话都倾注了作者的爱国激情,正是这条感情线索把全文贯穿起来。我们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和品味,能使学生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极大的熏陶。
朗读能激起读者与作者思想感情上的区叭。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使人怡情,足以长才。”培根的话说明多读书对于造就一个人的品格有极深的影响。
3、能唤起读书的热情
加强朗读和背诵,能唤起读书的热情和调节课堂气氛,富有表情的朗读能带领大家进入意境,学生是否进入意境不能只说是要读懂课文,它需要学生亲临其境,进入角色,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海燕》中“这是胜利的语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段时,要求学生从朗读中全会文章从海燕的动作、语言等方面体会海燕那种勇敢、乐观精神。海燕那种迎风搏浪的雄姿仿佛出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以战斗的力量,热情的鼓舞,海燕的形象在朗读中树立了。学生读书的热情被激发了。
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已不言而喻,那么怎样加强读的训练呢?
1、安排好学生课堂听朗读
学生听朗读包括教师范读,放录音朗读课文,听的时候要有要求,重点听什么,是正音还是重点句、段的理解;是对课文的大概的印象,还是欣赏、记忆或是学习朗读的技巧……在不同的课文或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有不同的要求。教师要告诉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听”的效率。
2、重视读法指导
学生的朗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朗读的指导可以从吐字发音,理解内容技巧方面进行。
对不同文体文章的朗读要有具体要求。技巧的指导很重要,教师要做有心人,根据文体进行指导。如文言文朗读,技巧指导就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①要掌握句子内容的停顿。这涉及词语、句子的意义和句子层次的辩析。教师要讲清楚停顿的原因,从而使学生理解。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属予/作文/以记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邱阳楼记》。②正确读音。这涉及生僻字、通假字、多义字的训练,对一些字的发音要查阅字典,帮助学生克服误读。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论语》六则;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陈涉世家》;故有所览辄省(xǐng)记——《黄生借书说》。③读出重音。重音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表达某种感情韵味,读成重音的词语,要与作者强调的意思一致,这与对内容理解的准确和深浅有关。④把握语速。这与课文的内容、感情有关。⑤读准语调,即掌握句中声音的高低变化和快慢轻重,句子都以一定的语调,表示一定的语气和感情,如陈述句多用下降调,疑问句多用上升调。⑥读准语气,指的是掌握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
3、读、背结合
学生对课文能做到朗读或背诵,将有助于朗读能力的提高,同时读是写作的基础,朗读、背诵文章的多了,写作水平也会随之提高。俗话说:“朗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有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青少年时期熟记百把篇典范性的文章,一生都有用,它比之单纯地学习写作方法之类提高写作水平好得多。著名经济学家王亚南生前向青年教师介绍自己的治学经验时说:“我今年六十三岁,自觉地学习是半世纪以来的事情。初上学的十年,完全是强迫地学习,全是死记硬背的。”在今天看来,这些经验还是很有用的。初中的学生一定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基中第二段有这样的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一些朗记课文的同学活学活用,有一位同学在写去电白第一滩的作文时就灵活运用到:不必说那蓝得诱人的海水、欢快跳跃的浪花;也不必说那时高时低自由飞翔的海燕,摇晃不定远远标荡的白帆;单是那银白的沙滩就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因此,学生要提高作文水平,除了多写多练外,最重要的就是多读、多背诵。
总之,语文学科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朗读训练,授之以法,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欣赏课文,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做到像叶圣陶说过的那样:教师能引导学生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