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市食品安全状况报告摘录(一)

2014-03-04 16:04
食品与生活 2014年2期
关键词:许可证添加剂餐饮

全事关百姓健康,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上海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全面落实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加强食品安全科学全程监管,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各项制度,努力探索科学监管的方法和途径。各监管部门坚持以“五个最严”(最严的准入、监管、执法、处罚、问责)的要求,加强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的教育培训和科普宣传,着力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格局。

一、总体情况

2013年上海市食品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4.4%,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发生率为0.77/10万,年食品抽检数达到10件/ 千人,市民食品安全知识知晓度得分为80.2分;上海市食品安全咨询和投诉举报按时答复率为100%,市民对投诉举报件的处理结果满意率为80%,全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总体状况继续保持有序、可控。

二、食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情况

(一)行 政 许 可 情 况

1.食品生产企业许可情况:2013年,上海市新发《食品生产许可证》376张,延续753张,变更167张,注销686张,共有1 619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2 672张《食品生产许可证》;新发生产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87张,延续67张,变更77张,注销60张,共有157家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和519家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获得688张《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从食品生产企业规模化构成情况看,尽管近年来规模以上企业所占比重有所提高,但行业中小企业仍然占大多数。

2. 食品流通经营主体许可情况:2013年上海市共新核发《食品流通许可证》21 532户,变更14 251户,延续41 131户,注销8 771户。目前,上海市含有乳制品经营许可的经营企业24 745户。

3.《餐饮服务许可证》发放情况:2013年上海市共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8 213张,注销4 722张。目前,上海市共有60 982户餐饮服务单位持有《餐饮服务许可证》,其中公共餐饮单位中[特大型103户、大型2 500户、中型7 294户、小型8 747户、其他26 819户(包括快餐店、小吃店、饮品店等)](具体构成见图1)。

4.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及保健食品许可情况:2013年,上海市共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57家,比年减少7家,均已达到良好操作规范(GMP)要求,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共有381种保健食品获得国家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5.牲畜屠宰情况:上海市共有13家生猪定点屠宰场(设置在嘉定、青浦、奉贤、浦东新区、崇明、松江、金山7个区县),1家牛羊肉屠宰场(清真)。全年屠宰生猪455万头,屠宰牛羊2 000头。

6.进出口食品企业备案和卫生许可情况:上海市共有422家国境口岸食品生产经营企业,243家食品企业获得出口食品企业备案证书,51家原料种植、养殖企业获得出口备案资格,对2 500多家进口食品收货人进行了备案。

(二)企业实行分类分级监管情况

为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监管,督促企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上海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实施了量化分级和分类监管。

1.食品生产企业:目前,上海共有1 619家食品生产企业,其中A级有312家,B级986家,C级321家。A级和B级企业同比有所增加,C级企业同比有所减少。

2.食品流通企业:目前,上海市共有食品流通企业52 941家。46 834无违法记录,认定为一类企业;3 469家有轻微违法记录的,认定为二类企业;1 121家有一般违法记录,认定为三类企业;1 490家有严重违法记录,认定为四类企业。

3. 餐饮服务单位:本年度对上海市持证并处于经营状态的45 699户餐饮单位实施了动态等级评定和监督结果公示。已实施动态等级评定单位中,笑脸(良好)单位占32.0%、平脸(一般)单位占61.3%、哭脸(较差)单位占6.7%。

4.进出口环节企业:共有182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符合分级管理条件,其中A级单位121家(食品生产单位9家,餐饮单位99家,食品经营单位74家),B级单位59家,C级单位2家。

( 三 )食 品 供 应 情 况

上海市现有蔬菜专业合作社419家,地产蔬菜年上市供应336万吨;年出栏千头以上规模生猪养殖场244家,地产生猪年出栏275万头;水产品养殖基地941个,年供应量15.53万吨。

目前,上海市规模农产品批发市场51个,年批发交易粮食、肉类、禽蛋、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各类食用农产品1 533万吨,占上海市消费总量约70%。其中,上海市每年消费猪肉约98万吨(73.5万吨来自外省市)。

2013年上海口岸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约12.6万批,337万吨,价值101亿美元,其中占前三位的食品分别为乳与乳制品、动物源性食品和酒类。2013年上海地区出口食品、食品添加剂约3.3万批、22.63万吨,价值6.08亿美元,其中占前三位的食品分别为饮料与冷冻饮品、食品添加剂和肠衣。

( 四 )食品监督性抽检情况

监督性抽检是日常监管中的一项重要手段,旨在及时发现、控制或消除食品安全问题。2013年上海市共监督抽检各类食品样品256 797件,同比增70.8%;合格250 018件,合格率为97.4%,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快速检测166.1万项次,快检筛检阳性率为0.37%,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

根据食品抽检结果分析,目前导致上海市食品安全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是微生物、非食用物质、其他质量指标、食品添加剂、农兽药残留等超标(见图2)。

1.从主要食用农产品抽检情况看,上海市地产农产品质量总体处于可控状态,但市售农产品也存在一些危害因素:一是蔬菜中多菌灵、氯氟氰菊酯等农药残留超标;二是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等渔药超标。

2.从生产加工环节抽检情况看,不合格食品的主要原因:一是指示性微生物超标,主要涉及糕点、散装豆制品、桶装饮用水;二是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如酱腌菜中甜蜜素超标,果酱中检出诱惑红;三是包装标签不合格,如配料表中食品添加剂标注不规范、产品名称不能反映产品的真实属性。

3.从食品流通环节抽检情况看,不合格食品的主要原因:一是熟肉制品和非发酵性豆制品抽检合格率相对偏低,主要是指示性微生物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二是市售蔬菜、水产品等检出违禁药物。

4.从餐饮服务环节抽检情况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即食食品表面环节(含餐饮具)、色拉、熟肉制品、生食水产品等指示性微生物超标;二是油条、馒头等自制米面制品、熟肉制品等食品添加剂超标;三是火锅类检出罂粟壳成分。

5.从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情况看,进口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食品中添加剂使用不符合我国标准、理化项目不合格(含兽药残留)、微生物项目不合格;二是含有我国禁止进境的动物源性成分、进口保健食品未获得批文、检出未申报的转基因成分、感官检验(包装破损、过保质期、无生产日期、霉变、胖听等)不合格、中文标签不符合要求以及版面内容不规范等。

本栏目由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

管 理 局( S H F D A )主 办endprint

猜你喜欢
许可证添加剂餐饮
爆笑三国之打架许可证
可怕的餐饮外卖
赢创扩大在华涂料添加剂产能
秦山核电厂运行许可证延续研究与应用
制止餐饮浪费,从你我做起
地理复习课的“添加剂”
在餐饮外企挥洒精彩人生
全国首批排污许可证落地
食品添加剂有多可怕?
银川市放疗许可证发放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