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作文桥梁的架设

2014-03-04 03:31杨美兰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词语习作课文

杨美兰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语文新教材是以单元专题统领的先阅读后习作的框架教学,阅读教学内容知识与能力的着眼点甚为宽泛,这就从知识结构上明确了阅读与作文的关系,也为教师驾驭教材创造性教学提供了平台。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教学不光要教会学生读书,体会文章的人文内涵,还应当让学生从读学写,阅读教学兼具指导写作的任务。因此,为师者,当仔细挖掘,做好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红娘,指导学生阅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训练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更重要的目的,就是给学生作文一个榜样,使学生逐步学会作文。一句话,作文不是孤立的,它与阅读不可割裂,训练是阅读与作文的桥梁,阅读教学要有为作文教学做铺垫的意识。

一、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意识,创造练笔机会

阅读和作文训练并重,两种能力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我们天天上的阅读课首先是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通过阅读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课文本身,而且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受到人文熏陶、思想教育、思维训练,从而提高了思想境界和认识表达的能力,学会放眼看世界。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应该趁热打铁,把学生在阅读中逐渐形成的有价值的人生感悟、快乐体验和观察生活、分析事物的能力以及习得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等,指导运用于作文,哪怕这样的作文有时是片段,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就是成功。

1.读写结合,模仿练笔

结合对课文的理解,适当引导学生体会写法上的妙处,模仿练笔,指导学生怎样写,但不离开具体课文大讲文章做法,而要“随文潜入心”,“润物细无声”。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时,当学生读懂“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一段,体会到日子的来去匆匆,我进一步引导:时间在不经意间来去匆匆,那我们的日子又是怎样过去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表达可谓丰富,仅举一例:“听歌的时候,日子从耳边过去;说话时,日子从嘴边过去;跑步的时候,日子从脚下掠过……”既拓展了思维,又锻炼了笔头,从而深切地体会到了朱自清对时间的珍惜。

模仿是学习最初也是最简单的方式,只有学会模仿才会有创造。模仿教材、模仿老师,都需要老师引导,因此,语文老师要做个有心人,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模仿有度”,不致滥造。

2.读思结合,拓展练笔

语文不是无情物,阅读、作文皆有情。教学中,很多时候,学生被文质兼美的故事或情境吸引,激情澎湃,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需要感情宣泄的时机,引导学生学而思,积极表达。

在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一文的篇末,有这样的描述:“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在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的父亲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件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出于孩子的天性,学生对于闰土和“我”的悲情离别深切同情,对于他们的“后来”也很是关心。因此,教师完全有机会引导学生创设出当时的别离场面和闰土与“我”“后来”的牵挂之情(如闰土托他父亲给“我”带贝壳、鸟毛时捎什么话了吗?如果他们能彼此写信,会说些什么?),进行练笔。而这样的练笔学生入情入境,也是有效的。又如,本册《最后一头战象》中,嘠羧告别村寨的场面,伫立江滩回首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当学生受到极大的感动时,我又描述了一个更具有人情味的画面:“夕阳西下,嘠羧沉卧坑底,他最后一眼抬望人间……”孩子们唏嘘不断,激情创造,他们的描述让我震撼,几近感天动地。

3.整合运用,趣味练笔

新教材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出发,无论是阅读教学的课文,还是口语交际与习作、回顾拓展的内容都围绕单元专题。教师若仔细思考、挖掘,既有练笔的机会,又有深化单元主题、渗透人文教育的素材。

单元中词语盘点板块的“读读写写”、“读读记记”,回顾拓展板块的“日积月累”,都是好词佳句,抑或古诗词名句,有积累的价值,教师更当有运用的意识,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进行趣味练笔。

教学这部分内容,我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的。单元中读、写、记的词语除了随文教学,在单元课文结束后再整体回顾,重要的是加上指导与示范,从而让学生实践运用。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选词说话或“连词成句、联句成段”。所谓“选词说话”实际是造句,但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有意避“造句”不谈,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自主选词说话,活跃氛围,并尽可能使基础差的学生有展示机会。而“连词成句,联句成段”则是层次高一点的训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说一段话。学生根据词语运用的环境(有时需回顾某词语在哪篇课文出现,重温其语言环境),所说的话可描述、可评价,可褒、可贬,联系生活,记录人情世故,表达喜怒哀乐,抒发感情,宣泄心情,内容自由。

4.博览群书,内化积累

博览群书,广泛涉猎是传统阅读教学的基本经验。只有博览才能使孩子获得广阔的知识背景,有助于新信息的融合和重组,有助于借鉴多种风格,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

20世纪40年代,林语堂曾批评现代不少学校是“所读非书”(只是读课本,不读原著),“无书可读”(图书馆资源不足),“不许读书”(从早到晚做练习,没有时间读书),“读不好书”(只是揣摩老师的标准解读,不能自由阅读和思考)。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只管课内不管课外,让学生喜欢阅读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课外阅读绝不仅仅是一张阅读记录卡的价值,它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品位、认知。让学生阅读什么,如何阅读也应是语文老师的职责所在。

关于阅读什么、如何阅读,对小学生而言,重在兴趣,我认为范围尽可以宽广,只要读物健康即可,只要愿意阅读即可。不过,归根到底还可以从阅读教学课上找到依据,且不说教材中的“课外书屋”,单是依据单元专题语文教师就有很多可供学生阅读的篇目推荐。怎样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教师首要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读物,推荐时要难度适宜,给出范围。对不同的学生,要允许阅读不同的内容,鼓励个性阅读,不可一刀切。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外国名篇名著”后,我给学生推荐了若干外国名篇名著,诸如《安徒生童话选》,契诃夫的《羊脂球》。

二、让阅读教学成为作文流水线上的一座灯塔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好的阅读教学要为作文教学服务。围绕单元主题每组作文都有其训练重点和要求,因此阅读课上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哪些地方体现了重点要求、这样写好在哪里,从而领悟应该怎样写。习作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流水线,习作时的作文指导课,除了教师有范文准备,还要鼓励学生从本组课文中为自己找范文,进而由阅读迁移到作文。其实,不止是习作前阅读课上的铺垫,习作时的指导,即使是习作后的讲评,只要教师有意识、善引导,都能使教材中精选的课文再次利用,生出熠熠光辉。如此,阅读教学一路走来,不再寂寞,学会作文也渐有章可循。

总之,现代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应有机渗透、融合、互动,以读带写,读写互动。抓阅读、促习作,渗透思维训练,教给学习方法,最终朝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向发展,使得学生创作才华得到展示,在快乐中阅读,在兴趣中写作,从阅读的此岸胜利到达作文的彼岸。endprint

猜你喜欢
词语习作课文
容易混淆的词语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找词语
背课文的小偷
一枚词语一门静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