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胃浆膜腺癌误诊为细菌性腹膜炎和结核性腹膜炎1例

2014-03-04 10:00:46姚兴金
西部医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浆膜腹膜炎人民卫生出版社

姚兴金,潘 泽

(四川省国防医院,四川 成都610041)

病例 男性,29岁,战士,主因下腹部胀满感入院,不伴腹痛、腹泻、盗汗、午后潮热及尿路刺激症。查体:T 36.50C,BP 120/80mmHg,营养中等,心肺未发现异常,腹平软,肝脾未扪及,莫菲氏征(-),全腹无明显压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余均未发现异常。外周血 RT:WBC 16.3×109/L,N 0.86,L 0.13;大小便常规正常;全腹B超:未发现异常。初步诊断:细菌性腹膜炎。予“注射用青霉素”960万U及“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g VD 1次/日。10天后下腹部胀满感加重,自觉潮热,时解糊状大便,复查血 RT:WBC 16.7×109/L ,N 0.87,L 0.13,复查大便常规正常。体征除腹部触诊发现腹壁揉面感外余无变化。复查B超:少量腹水;结核菌素实验(-)。修正诊断:结核性腹膜炎。予抗痨治疗14天后,腹胀加重,出现消瘦、纳差、厌油等症,再次B超检查:中至大量腹水,再查血常规:WBC 17.0×109/L ,N 0.86,L 0.13;肝 功 能:ALT 120u/L。予停用抗痨药物,予保肝和支持治疗。腹水常规及生化检查均提示正常;腹水脱落细胞检查发现大量Ca细胞(腺癌);腹水CEA 13.9ng/ml(正常参考范围:<6.5ng/ml);腹部增强CT:中至大量腹水,余无发现;全身PET-CT:胃壁大弯侧肿块,大小约3.0×3.0cm,摄取FDG异常活跃,胃大弯部数个淋巴结肿大,摄取FDG异常活跃。胃纤维内窥镜检查未发现异常。最后诊断:原发性胃浆膜腺癌伴淋巴结转移。化疗5个疗程后病人死亡。

讨论 原发细菌性腹膜炎很少见,往往继发于腹腔各脏器细菌性炎症[1]。而结核性腹膜炎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的非特异性症状有低热、午后潮热、盗汗、消瘦等;主要特异性体征为腹部触诊腹壁揉面感;实验室检查腹水常规为渗出液,生化检查异常,结核菌素实验(+)[2]。本文病例入院时以下腹部胀满感为唯一症状,以感染血象为突出表现,经验治疗“细菌性腹膜炎”及“结核性腹膜炎”失败。因腹水实验室检查发现Ca细胞(腺癌),CEA升高;腹部CT及全身PET-CT检查发现异常,故最后诊断为:原发性胃浆膜腺癌伴淋巴结转移。分析本例误诊原因:①原发性胃浆膜腺癌临床罕见[2]。如果在分析腹腔浆膜肿瘤方面,除了考虑腹腔各脏器的浆膜层肿瘤外,尽管胃纤维内窥镜检查阴性,也应考虑原发性胃浆膜原发癌的可能。②血液的肿瘤标志物,浆膜腔液的肿瘤标志物检查、脱落细胞的病理学检查及PET-CT筛查早期恶性肿瘤非常必要,应及早实施,避免延误治疗。③原发性胃浆膜腺癌实验室检查以感染血象为突出表现,提示其与骨髓等造血系统有某种关联,尚需探索和论证。

[1] 朱无难.实用内科学(下册)[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469-1472.

[2] 陈其芬.实用内科学(上册)[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52-255.

[3] 刘厚玉.实用内科学(下册)[M].第三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303-1310.

猜你喜欢
浆膜腹膜炎人民卫生出版社
鹅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控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46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自发性肝内胆管破裂致胆汁性腹膜炎的急诊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