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艳
(内蒙古民族大学 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内蒙古 通辽028043)
内蒙古东部地区包括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和锡林郭勒盟(简称蒙东地区)。土地面积66.5万平万千米,占自治区总面积的56.2%;总人口1 277.67万[1],占全区总人口的51.44%,两项指标均占全区半数以上。蒙东地区地缘接近、资源条件相似、产业互补性强,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
从地缘结构看,内蒙古东部地区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相邻,北与俄罗斯、蒙古两国接壤,是东北三省与内蒙古地区联系的纽带,也是东北经济区通往俄罗斯、蒙古及欧洲的通道。该地区对于拓宽东北经济区对外开放渠道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大东北经济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东北三省同处于我国推进东北亚经济一体化战略、实施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加快东北经济区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区方案的落实,东北经济得到发展,内蒙古东部受其辐射带动作用,经济也有了较大的发展。2011年,蒙东地区生产总值为4 950.78亿元[2],占内蒙古生产总值的34.75%,仅为西部的1/2;人均GDP为38 779.16元,低于内蒙古平均水平57 404.41元的18 735.84元。
2011年,内蒙古东部盟市生产总值4 950.78亿元,是2005年蒙东地区生产总值1 299.84亿元[3]的3.8倍。人均GDP突破3万元,达38 779.16元,比2005年增加了74.3%。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 815.72亿元,比2005年增加3.35倍,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 310.3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为483.03亿元[4],分别比2005年增长2倍和2.9倍,蒙东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高于全区8.39个百分点,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率低于全区31.93个百分点。
2011年,内蒙古东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8.15%,城乡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由2005年的817.66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 733.95亿元[5]。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05年增加3.57倍,比2005年提高20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一半,基本形成了农畜产品加工、能源、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有神华、大唐等多家全国500强企业入驻东部盟市;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东部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为47.03%,低于自治区城市化率56.62%的9.59个百分点。东部地区是全区重要商品粮、乳、肉、绒的产地,2011年蒙东地区粮食产量达370.95亿斤[6],占全区的77.69%,比2005年蒙东地区粮食产量的比重提高了2.13个百分点。2011年蒙东地区全年肉类产量为161.65万吨[7],占全区肉类产量的68.06%,比2005年蒙东地区占全区肉类产量的比重增加20个百分点。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提高,已达40%以上,从而带动大批农牧民参与产业化经营。
从产业结构看,2011年蒙东地区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5.51∶56.10∶28.39[8]。从三次产业的比例看,第一产业的比重比自治区高6.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比自治区低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比自治区低5.6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蒙东地区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偏高,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虽然近几年东部地区一些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势头较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但其潜在的资源优势还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工业化、城市化程度仍然较低。
近些年,蒙东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达1 398.54亿元[9],较2005年增长了2.2倍。其中2011年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投资额已达395.16亿元[10],是2005年的1.77倍。
东部地区公路运输线路总长度为8.69万千米[11],是2000年的2倍,公路网密度由2000年的5.81千米/百平方千米提高到2010年的13.1千米/百平方千米。近两年先后建成了赤峰至大板、塔甸至阿布海、阿布海至通辽、城壕至大饭铺等高速公路和通辽至鲁北、海拉尔至满洲里、桑根达来至宝昌、国道301(陈旗境内)等一级重点公路,连接自治区东西部的公路大通道建成通车。东西铁路大通道建设全面启动,赤峰至大板至白音华和海拉尔至满洲里增建二线铁路已建成投产,伊敏至伊尔施等铁路建设项目顺利实施。通辽至赤峰高速、通辽至长岭高速都已通车。呼伦贝尔、兴安电网与蒙西电网实现联网,东西电力大通道基本形成。水资源供给能力得到加强,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大石门水电站等重点水利建设工程进展顺利。2010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63.9万公顷,占东部盟市现有耕地面积的38.4%。
2011年蒙东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55.20亿美元[12],是2005年的2.27倍,特别是东部盟市依托口岸资源优势,对俄、蒙贸易增长较快。二连浩特口岸和满洲里口岸2011年贸易额分别达36.93亿美元和64.4亿美元[13]。2011年东部盟市接待国际旅游人数132.82万人次[14],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69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近50%。
内蒙古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5 120.12元增加到2011年的16 259.8元,年均增长43.5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 920.46元增加到6 599元,年均增长25.19%[15]。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有较大改善,反映城镇居民和农村牧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2006年除锡林郭勒盟比2000年略有增长,其余盟市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城镇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东部各盟市城镇人均居住面积比2000年均增加了10平方米。用于教育、文化娱乐、卫生保健及住房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增长迅速。东部地区高等院校(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由2005年的4.02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7.96万人[16]。2011年蒙东地区平均每万人拥有病床数达到38.26张[17],低于全区平均每万人拥有病床数4.33张。
近几年来,蒙东地区经济有所发展,但相对于西部尤其同呼包鄂金三角比还有较大差距。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区政策的落实,带动了内蒙古东部经济的发展,也为振兴蒙东地区经济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内蒙古东部与东北地区在地理位置及资源环境、经济联系、历史渊源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合作潜力很大。内蒙古东部地区要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深化合作。积极参与和东北三省的产业分工,不断提升区位优势,加快构建联通东北的公路、铁路、电网等通道建设,在规划编制、政策争取、项目对接等方面取得实效,使区域合作逐步深入。
内蒙古东部地区已探明煤炭储量2 708.3亿吨[18],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23.51%[19],约是东北三省煤炭储量的3倍,且90%以上是低变质褐煤,具有储量集中、煤层厚度大、结构稳定、埋藏浅、易于露天开采等特点,最适合建设大规模的坑口电站。在56个现代工业门类中,有40多个需要用到有色金属。内蒙古东部有色金属、贵金属和非金属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和远期储量巨大。
东北三省是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但随着东北三省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原材料基地的振兴,后续资源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将会愈发严重,而内蒙古东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东北经济区存在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条件,新一轮资源开发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经同步启动,资源优势正在快速转化为经济优势。
在呼伦贝尔与俄、蒙交界的1 700千米边境线上,有7个对外开放的国家一、二类口岸,承担着东北及全国的进出口贸易过货。其中大连—满洲里—莫斯科—阿姆斯特丹的铁路构成第一条欧亚大陆桥,是东北三省通往俄罗斯、欧亚最便捷、最经济的大通道。满洲里口岸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每年实现过货约2 659.6万吨[20],其中60%以上是东北三省的进出口贸易过货。阿日哈沙特口岸已实现与蒙古国长年通关,是东北三省企业进入蒙古国东部省区的重要通道。另外,航空业发展迅速,海拉尔机场除国内航线外已经开通至俄国赤塔国际航线,满洲里至哈尔滨、北京、秦皇岛、广州航线已经运营,一个内联东三省乃至全国、外联欧亚的立体交通网络日臻完善。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与之俱来,传统产业转移需要在腹地寻求承接地,以形成新的产业关联,这样可以弥补各自产业链条孱弱的缺陷,最终实现双赢。内蒙古东部以畜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有一定的优势,能源、原材料工业发展潜力较大。而东北三省装备工业具有相对优势,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会对内蒙古东部产生影响。目前,蒙东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80%来自东北三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无论是地理、人文及产业发展都离不开相互协作和带动。
东北三省基础设施较好,市场化程度高,在资金、人才、信息和产业高度化上有较大优势,深化改革推进了思想、观念、技术的更新。内蒙古东部地区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为东北三省发挥优势、进一步延伸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努力融入东北经济区商品和要素市场中,参与分工与合作,寻找到最佳结合点,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区域内更大范围的流动。尤其在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方面,内蒙古东部地区将由东北地区市场末端变成开放的前沿。因此,推动内蒙古东部地区深化与东北地区的合作,既有利于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也有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与振兴。
内蒙古东部五盟市要结合各自的特点,研究区域经济合作的有效方式,积极利用自身优势,进行技术、资源等方面的合作与开发。
东北经济区技术力量雄厚,蒙东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进行技术合作。采取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三结合方式,一方面引进技术,另一方面开发新技术,提高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同时,利用蒙东特色资源优势,如矿产资源、中草药、广袤草原和森林,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技术优势进行合作与开发,形成优势产业,带来规模效应,如特色畜产品(牛肉干、奶豆腐)、绿色食品、中草药等。
蒙东五盟市的发展规划都是围绕本地情况所作的,而东北三省各省的“振兴老工业基地纲要”也都只提出本省的发展战略、目标、任务、重点产业调整、相关措施等,到目前还没有一个就蒙东五盟市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契机下制定的统一发展方案和规划。囿于行政体制的限制,东北三省的规划当中也缺少跨省的重大项目设计,缺少重大生产力布局的空间战略性调整。要振兴蒙东地区还需要各盟市相互协调与沟通,这就需要自治区出面,成立专门机构制定统一的区域发展规划,促进地区间的合作与协调共进,解决地区间由于行政体制限制、资源约束而各自难以解决的问题。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力争多领域的联动发展,实现大市场、大流通、大分工、大合作,共同改善大环境。
要加强对内蒙古东部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规划及管理,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加快煤炭企业改革重组,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同时,要切实落实“坚持煤炭开发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促进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相关产业的联合和煤炭就地转化,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逐步推进铁路、港口建设,提高煤炭运输能力,以弥补东北三省资源面临枯竭的现状。要继续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促进生态状况整体遏制和重点治理区域的全面好转。要继续以水利、交通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园区、企业、城镇层面以及与东北三省跨界区域内循环经济发展。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要求,减少废弃物排放,切实提高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后续保障支撑能力。
充分利用同俄、蒙口岸的比较优势,坚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加强协调,促进中俄互市贸易区双向开通,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满洲里、二连浩特与俄、蒙联合建立互市贸易区。加强满洲里、二连浩特与大连等港口的合作,实行口岸直通,把大连港的口岸功能延伸到满洲里和二连浩特,改善投资环境,加快物流速度,降低贸易成本,推动内蒙古口岸与大连等港口的合作共赢。还要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加快建立出口和进口资源加工区建设,重点建设满洲里石油和木材加工区、二连浩特矿产品和木材加工区,以及室韦、黑山头、珠恩嘎达布其有色金属加工区和煤炭化工园区。加快满洲里、二连浩特、阿尔山等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通关能力,贯通铁路、公路,提升通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水平。扩大境外投资,通过项目投资和并购等方式,鼓励、引导、推介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到俄、蒙参与能源、矿产、纺织、化工、电子、服务业等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建立境外加工基地,带动设备、产品出口和劳务输出。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特别是加强与东北三省及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以独特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及相应的政策优势,创造更为有利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到东部盟市投资,从而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区域性生产要素和商品流通的大市场,是促进区域合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建议蒙东五盟市政府之间以及和东北各省之间加强协调和沟通,加快建立区域性的生产要素和商品流通的大市场,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和商品及服务的无障碍自由流动,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扩大蒙东地区各盟市的市场主体之间合理分工与有机联系,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促进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1][2][3][4][5][6][7][8][9][10][11][12][14][15][16][17][18]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2001年~2012年)[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13][19][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