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化肥 发展生态农业
肥料是作物的重要“食粮”,在作物生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而这其中,尤以化肥的作用最为明显。诺贝尔奖获得者E.Borlaug曾经指出:“20世纪全世界所增加的作物产量中的一半是来自化肥的使用。”我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项研究也证明,在水稻、小麦和玉米上合理使用化肥比对照不施肥处理平均增产48%。近年来,随着化肥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和耕地肥力的不断提高,施肥的增产作用有所降低,但它依然是作物增产最为基本的一项物质保障。正是因为这一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和耕地面积不断减小的双重压力下,我国的化肥使用量不断增加,近20余年来,我国的化肥消费量更是一直稳居世界第一。这为我国解决粮食问题提供了可能和保障,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富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不良影响不断加大,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大量使用化肥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最为显著,而这首先表现在水污染上。2010年2月,我国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指出,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其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为1 324.09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3.7%;农业源(包括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也是总氮、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占总排放量(包括工业源、农业源和生活源)的57.2%和67.4%。其次,还表现在大气污染上。以氮肥为例,有研究表明,占氮肥使用量19.1%的氮素以各种形态对环境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这些氮成为地表水富营养化、地下水硝酸盐富集以及大气N2O的重要来源之一。大量使用化肥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同时,也对其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主要表现为土壤养分失衡、板结和酸碱化。此外,化肥使用过量或使用不当,还会对农产品造成化学污染,如磷肥原料磷矿石中往往含有一些有毒物质(砷、铬、氟、钯等),偏施氮肥会造成亚硝酸盐污染等。
但尽管如此,化肥的使用仍是促进我国农业增产增收的一个重要手段,其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
首先,要注意将化肥、有机肥配合使用。我国有使用有机肥的传统和习惯。大量研究均表明,有机肥具有肥效期长、养分全面等优点,增施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综合生产力,但其又具有肥效发挥慢、运输困难、使用费时费力等缺点,而化肥则具有肥效发挥快、肥效期短、使用方法简便等优点,将化肥和有机肥配合使用,不仅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而且可以互相弥补两者肥效上的不足。因此,我国农业生产中提倡以使用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其次,要改进使用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目前,我国的化肥利用率极低。有研究表明,2002—2005年我国化肥氮素的当季作物回收率在水稻、小麦和玉米上分别为27.2%、43.8%和32.4%,与国际平均51%的水平差距较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技术不当。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宣传科学施肥理念,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灌溉施肥、前氮后移、氮肥深施、磷肥集中使用、以水带肥等技术措施。此外,还要重视中微量元素肥的使用。
再次,要支持研究开发新型肥料。由于我国地少人多、土地基础肥力差、地块面积小、经营分散等原因,在实现科学施肥上具有特殊的难度。因此,我们需要立足国情,在国内外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开发易于推广应用的生态友好型新型肥料。目前,国内外发展较快的新型肥料有缓/控释肥、功能型肥料、全水溶性肥料和微生物肥料(菌剂)等。我国的新型肥料研究主要围绕如何提高肥料利用效率这个核心,近年来进展较大的是缓/控释肥。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将高效缓/控释肥纳入补贴,这一举措无疑会引导我国缓/控释肥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要努力探索出一条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新路径。
申向东 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 450003
姜春艳 河南《创新科技》杂志社 450003
赵曦阳 张亚婕 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450003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1321021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