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强 王辉宇 张海勤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河南三门峡472000
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赵强 王辉宇 张海勤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河南三门峡472000
目的观察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该院诊治的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74例,均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本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心电图改善情况,观察该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该组患者治疗后血压SDP(100.41±18.23)mmHg、DBP(61.26±13.47)mmHg及心率(89.31±15.47)次/min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心电图即T-R间期(159.36± 17.23)ms、QRS波时限(80.59±9.25)ms、QTc间期(425.36±40.17)ms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主要发生有血压下降、静脉炎等,经相应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心率,且未发生严重用药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胺碘酮;疗效;观察
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病症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在治疗心衰过程中若心律失常药物使用不当极易加重患者病情使其迅速恶化,直接提高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生命危险度,因此选择科学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是当下相关医疗工作者重点研究课题[1]。胺碘酮作为临床常用心律失常治疗药物,主要通过静脉滴注给药方式药效作用快,且对患者机体内部环境未构成严重不良影响,效果确切[2]。该研究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74例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综合性分析,以期为该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循证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该院诊治的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74例,该组患者男41例,年龄2~73岁,平均年龄(45.28±2.74)岁;女33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6.25±3.12)岁;心衰类型:心肌梗死13例,缺血性心脏病22例,风湿性心脏病27例,高血压心脏病12例;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患者37例,Ⅲ级患者23例,Ⅳ级患者14例;快速心律失常临床表现:心房颤动29例,室性心动过速1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3例,心房扑动8例,多源性室性早搏13例。该组患者性别、年龄、心衰类型、心功能分级及快速心律失常临床表现等基线资料对该研究实验结果未构成严重影响。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心电图检查患者病情均符合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诊断标准;均在认真阅读实验治疗方案知情书前提下同意并签字;配合度较高者。排除标准:肝、肾等内脏器官功能严重衰竭患者;合并内科其他严重疾病者;较难完全配合该研究方案实施者,资料不完整者[3]。
1.3 方法
患者经心电图确诊后均采用心电监护仪器严密监测其血压、心率等体征变化情况,该组患者均采用胺碘酮治疗:胺碘酮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44923),采用负荷量给药方式:75 mg(首次剂量)置入0.9%生理盐水20 mL中稀释后,于10 min内静脉滴注给药;若患者体征、病情未发生任何改变,10~15 min胺碘酮剂量追加至150 mg,使用方法首次剂量一致,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实际变化情况,将给药剂量和静注速度可调整至0.5 mg/min;针对首次负荷量给药病情未得到满意控制患者,可在30 min后再次追加75 mg胺碘酮负荷给药量。待患者心率降低后立予以胺碘酮口服治疗,500 mg/d,根据患者病情缓解情况适量减少药剂量,直至能够只用口服胺碘酮维持治疗,患者静脉滴注胺碘酮最长时间为24 h。
1.4 观察评定标准
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及心率改善情况:心率(HR)正常范围值:60~100次/分,收缩压(SDP)正常范围值:140~90 mmHg,舒张压(DBP)正常范围值:90~60 mmHg;心电图改善情况:T-R间期、QRS波时限、QTc间期;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血压下降、静脉炎、窦性心动过缓、恶心、食欲不振[4-5]。
1.5 统计方法
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χ2检验。
2.1 该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改善情况
该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该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善情况
该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即T-R间期、QRS波时限、QTc间期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该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改善情况(±s)
表1 该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改善情况(±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1。
时间(n=74) SDP(mmHg) DBP(mmHg)HR(次/min)治疗前治疗后P(t) 156.21±20.36(100.41±18.23)@<0.05(11.183 4) 81.25±15.36(61.26±13.47)@<0.05(5.359 4) 144.78±16.87(89.31±15.47)#<0.01(17.834 5)
表2 该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善情况[(±s),ms]
表2 该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善情况[(±s),m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n=74) T-R间期QRS波时限QTc间期治疗前治疗后P(t) 141.25±18.21(159.36±17.23)%>0.05(3.956 7) 77.25±10.85(80.59±9.25)%>0.05(1.283 1) 408.25±38.22(425.36±40.17)%>0.05(1.690 2)
2.3 该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该组患者在胺碘酮治疗过程中,出现5(6.76%)例血压降低至20%,3(4.05%)例静脉炎,2(2.70%)例窦性心动过缓,2(2.70%)例恶心、食欲不振,当经相应对症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均恢复正常,未对治疗结果产生制约性影响。
心衰是心血管疾病严重病症下出现的危险性症状,患病率高且预后差,心律失常严重者容易发生死亡,而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是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的严重性危险因素[6]。该研究对74例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应用静脉滴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予以综合性分析,以探究该疾病临床治疗有效方案,结果显示治疗后该组患者血压及心率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具体表现为收缩压(SDB)、舒张压(DBP)、心率(HR)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均处于正常值范围,说明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效果积极。胺碘酮作用于人体的主要机制是通过非竞争性抑制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和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依靠电生理效应延长患者机体内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以及动作电位有效不应期,同时抑制心房和心肌传导的纤维快钠离子内流,以达到减慢传导电位和速度的目的[7]。在该研究结果中显示HR指标较治疗前改善极其明显(89.31±15.47)次/minVS(144.78±16.87)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验证临床应用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积极有效性。
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作为该项治疗方案预后效果、治疗安全性及临床可行性的重要反应指标,该研究将对该项指标发生情况予以认真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该组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压降低、静脉炎、窦性心动过缓、恶心、食欲不振,分析原因与患者自身机体耐药性有关,尤其是年龄较大患者,机体功能下降导致药物耐受性较差,容易发生不良应激反应。但经相应对症治疗后,即针对血压降低患者调整胺碘酮静滴速度0.5 mg/min;针对静脉炎患者经调整其静滴位置,同时用硫酸镁局部热敷等,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恢复至正常状态。提示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较满意,未给患者机体造成严重伤害,对治疗效果未构成制约性影响,是该疾病临床治疗一项有效、可行方案。其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甚微,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预后,这有利于被患者直接接受和使用,从而提升其临床普及应用率。
该研究结果中显示,治疗后本组患者心电图较治疗前得到显著改善,具体表现为T-R间期、QRS波时限、QTc间期指标分别为(159.36±17.23)ms、(80.59±9.25)ms、(425.36±40.17)ms均较治疗前(141.25±18.21)ms、(77.25±10.85)ms、(408.25±38.22)ms有不同程度增高,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复极化时间过度延长,但未构成显著差别,说明胺碘酮静脉滴注治疗不会延长Q-T期,对患者机体不易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该实验该项研究结果与王丽霞、罗昕等人实验结果相类似,进而证实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对临床疗效具有积极影响意义[8-9]。关于该组患者均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等严重危险性并发症,可能与样本总量较少,用药剂量相对偏小,时间偏短有关[10]。但其用药不良反应仍需得到重视和控制,由于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病情复杂且特殊,容易因用药不当等因素导致患者死亡,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不可懈怠对患者机体、病情的严密监测。另外,关于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远期疗效,本研究因时间因素限制,未对该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有待进一步实验探究予以验证。
综上所述,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心率指标,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未延长Q-T期,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高福生.胺碘酮在救治急性左心衰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 (19):4602.
[2]王少雄.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应用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75-76.
[3]蒋锦林.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3):419-420.
[4]栾长宾.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在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7):30-32.
[5]刘红鹤.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95-96.
[6]莫显汉.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津失常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 2012,4(1):67-68.
[7]武彦秋.胺碘酮急诊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3):599-600.
[8]王丽霞,徐震,郭佳飞.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价值[J].医学信息,2011,14(2中旬刊):646-647.
[9]罗昕.胺碘酮注射液在快速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合理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12(2):156-157.
[10]周华鸣,张瑞.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2):279-280.
R541.6
A
1672-5654(2014)12(b)-0103-02
2014-09-14)
赵强(1981-),河南三门峡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心血管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