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迪·德里奥
现代大国关系的时代背景与历史相比相差甚远,并且处于时刻变化当中。冷战已经结束很久,尽管美国依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单极时代正在结束,新的力量正在兴起或复兴;更出现了一些由多国组成的团体,例如欧盟。与此同时,空前庞大、复杂的国际制度、规则与标准体系正引导着大国关系的多个方面。大国之间希望通过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以及各类论坛来共同应对挑战。
很多大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源远流长。占领别国以获取经济利益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虽然如此,但诸如领土争端这般时而凸显的安全问题,仍然是一些大国之间的隔阂所在。此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亦是不争的事实,即使在亲密盟友之间亦是如此。如今,大国也面临着共同的安全挑战,比如全球变暖、流行性疾病与恐怖主义,各国需要共同携手才能有效应对这些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国手中的核武器也许最终会帮助制止各方之间的冲突。
当前,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大国关系在全球是最为关键的。从一个角度来看,如今似乎没有重新思考美中关系的必要——尽管其中有着磕磕绊绊,但通过四十多年来两国关系的持续发展,双方获得了共赢。在这一时期,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基本一致,中国亦是如此。美中成功地处理了双方间的竞争与差异,并且不时地共同应对挑战。可以说,两国已经在探寻一种大国关系的新模型,其中经济上的紧密联系和安全上的互相依存,伴随着激烈的竞争、尖锐的分歧以及恼人的纷争。美中之间现有的这种关系是前所未有的。
正是由于这些特性在历史上从未存在过,且这种关系处于瞬息万变的世界中,两国之间又确有利益分歧,所以,没有人能够肯定双方之间的这种稳定关系将会持续多久。这一不确定性也令双方感到不安。
两位长期观察美中关系的人士李侃如与王缉思评论道:“战略互疑”困扰着美中关系。“战略互疑”指的是一种认为对方会为实现自身关键的长期目标而损害本方核心发展前景与利益的观念。自2012年起,双方之间的“战略互疑”逐步发展,一旦恶化,将会演变成相互对立的局面。
尽管美方多次否认,但很多中方人士仍担心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策略。与此同时,美国的经济不安感让一些美国人将中国臆想为一个无人能挡的经济掠夺引擎。上述二位观察家认为,双方在历史与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是双方互疑的主要根源,而这两大差异都难以解决。
未来的不确定笼罩着美中关系,没有一方能透彻地了解另一方的意图。一方的领导人或外交人士可以随意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我们很难确定他们到底是如何看待这一关系的,将来又会做出怎样的决定。当这样的不确定与一方能力的增长,尤其是军事能力的增长相结合时,各国便会开始估计最糟的情况,紧张情绪也会升高。如此这般,则会形成政治学家所说的“安全困境”。
著名国际政治学者肯尼思·沃尔兹曾说:“一方的舒适是另一方的烦恼。因此,一个国家即使是在为增加防御能力而发展战争武器时,也会被他人视为一种威胁,认为自己需要采取相应措施。”
除了这些不安因素外,还有双方之间最有争议的问题,而那些试图从双方冲突中获利的人也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不难想象,这些因素将会引发一系列的猜忌与敌意,从而让美中关系脱离正轨。因此,考虑到大国关系的历史先例,我们有必要严肃地思考一条创新的道路或者新的方向。
在我们看来,一种理想且合乎现实的美中关系应该是合作、灵活、互相尊重、成熟、全面、积极、互利、可预知并且有弹性的,同时要遵守国际标准与规则。此外,政府的多个层面应该都有沟通渠道,包括军事操作的层面。这些沟通渠道在危机时刻应该也能有效运行,从而降低失误的几率。在某些领域的危机、分歧以及冲突即使很紧张,也不会影响其他领域的进展。总之,双方都会积极追求自身的国家利益,但同时也会强化国际规则与标准,以及维持地区稳定和双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