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洛莫·本·阿米
因为双方不可调和的分歧而饱受掣肘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平进程,永远需要依赖于地区战略环境的背景。最近以来,这一进程受两大地区动态的影响,即所谓的阿拉伯之春和伊朗核谈判。
伊朗核谈判已成为美国及其中东盟友之间最严重的信任危机之一。尽管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别无选择,但要让它们相信未来美国会保护它们的安全也十分困难。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来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牺牲掉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并为穆斯林兄弟会的掌权扫清障碍时已经背叛了以色列。如今,他又捅了以色列第二刀——背着内塔尼亚胡与伊朗达成了协议。
以色列传统战略智慧的基础是“布什尔对伊扎尔”,即,只要位于布什尔地区的伊朗离心机拆掉,以色列就准备拆掉约旦河西岸伊扎尔地区的定居点。
阿拉伯革命也告诉以色列战略规划者:不要拿安全冒险。他们会说,如今以色列周边尽是些爆发冲突的倒灶国家或地区(黎巴嫩、叙利亚、加沙和埃及的西奈半岛),以及一个具有战略重要性的缓冲国约旦,后者的长期生存也得不到保证。
以色列边境另一边的无序状态成为滋生逊尼派极端主义的温床,他们把犹太国家视为终极敌人。在现有阿拉伯国家一片狼藉时建立巴勒斯坦国——并且其一部分由哈马斯控制——绝不是好主意。
内塔尼亚胡是一个保守派。其他人认为现在是阿拉伯世界开始走向民主的时代,而内塔尼亚胡并不这么看,他不会在任何方面让步,包括巴勒斯坦问题。现在他面临一个成为现实的战略噩梦:伊朗可能在不拆毁其核武器潜力的情况下融入国际社会。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国务卿克里的和平动议便陷入了无解的实力博弈。克里警告说,如果这一进程失败,美国将无法把以色列救出蜂拥而至的针对它的国际谴责和制裁。但内塔尼亚胡的牌并不只限于威胁。他在美国参议院的朋友已经炮制了一项法案,目前已争取到59人支持,这一法案将对伊朗实施新制裁——与撕毁整个伊朗协议没有什么区别。
这一现实让美国人支持以色列的两个立场——承认以色列是犹太人国家,以及进攻性的安全策略,必然不会被巴勒斯人坦接受的。承认“犹太国家”不啻于背叛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基本精神,而进攻性安全策略形同向极端组织发出“邀请”,让他们和打着幌子的占领行动进行战斗。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安全行动将不仅无法遏制极端分子,而且反而会促使以色列的体系崩塌。
伊朗一夜之间改变其地区政策。核协议不是2003年伊朗向美国提出的“大交易”,除了核争端之外,那一“交易”是为了解决一系列地区问题,包括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对伊朗来说,与美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将是对其伊斯兰革命的终极背叛,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身份转变。
不管有没有核协议,伊朗因为不接受根据美国制定的会议权责范围而没有获得有关叙利亚问题的第二次日内瓦会议的邀请,它决心挑战美国的政策并代表中东地区的另一种道路。“我们不同意拆掉任何东西,”伊朗外交官对美国的核协议解读不屑一顾。
这样的谈判让内塔尼亚胡得以坚持其末日论。人们可以期待,日益增加的伊朗威胁将促进以色列及其较稳定的阿拉伯邻国(特别是沙特阿拉伯)之间静悄悄的合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内塔尼亚胡将会下定决心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从而扫除明确的战略伙伴关系的最后障碍。这正是前总理伊扎尔·拉宾从一开始就支持奥斯陆进程的背后的原因。
但内塔尼亚胡的算盘与此有很大不同。他不但支持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的占领;还把对巴勒斯坦人的领土让步与削弱来自中东地区外围的威胁联系起来。
在美国总统中,小布什的以色列思维最为明确,他的伊拉克战争和对伊朗政策都十分符合以色列思维。事实上,他和父亲老布什都是在各自的伊拉克战争之后才开始推进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平协议的:1991年马德里和平会议是在波斯湾战争之后,而“路线图”产生于伊拉克战争之后。
但是,现在国际社会已接受伊朗是核门槛国,而阿拉伯邻国的动荡局势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显而易见,这不符合内塔尼亚胡关于要以色列做出对巴勒斯坦的“痛苦的让步”所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的。看起来显然有人要落入战略陷阱,可是,那个人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