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琼
(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物资有限公司 乌鲁木齐 830015)
目前,我国就业问题十分突出。正处于劳动力高速增长时期,每年增加近1000万,据预测,到2016年,我国劳动适龄人口将达到峰值10.1亿,到2020年达到9.3亿。庞大的劳动适龄人口,再加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未就业的仍有100多万人,集体企业下岗职工有400多万人,今后几年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关闭还需要安置360万人;在农村,现有劳动力4.97亿人,除去已经转移就业的2亿多人以及农村需要务农的1.8亿人,尚有1.2亿的富裕劳动力,据估计农业生产率每提高1%就有近300万劳动力将涌入失业大军。从劳动供求之间的巨大差异来看,我国的就业形势在较长的时期内不会缓解。失业率持续增长,对社会稳定、经济增长质量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均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我国人口基数大,劳动人口不断增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实行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我国人口在短期内急剧增加,也使劳动人口不断增加。劳动人口持续增加一方面是由于自然人口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改革带来的显性劳动人口的增长。
⑴改革前我国的全面就业政策造成企事业单位大量冗员,改革后企事业单位的富余人员从单位退出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从而构成新增的劳动人口,对失业率形成向上的拉动作用。此外,技术进步也使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所需的劳动投入减少,使得失业人口增加。
⑵经济高速增长使我国的失业主要是结构性失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需要不断地调整变化,结构性失业是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集约型转变,需要大量掌握最新科技的专门人才、能掌控全局的管理人才,需要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大量的失业人员因不能满足这么高的要求而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造成我国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
⑶我国的经济增长动力及增长结构也导致我国呈现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的状态。我国的经济增长结构和质量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速度不协调,造成最能吸收劳动力的第三产业发展缓慢。长期以来我国重视生产资料的生产,忽视第三产业的发展,而重工业吸纳劳动力的数量远小于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二是盲目投资形象工程,造成就业不稳定。一旦工程竣工,这些工程的从业人员将成为新的失业人员。以上几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的经济增长虽然很高,但就业率却增长缓慢。
在劳动力资源富裕的情况下,资本驱动的经济取得了几十年的长期发展,GDP增长率一直属于较高的速度。在此过程中,经济的不断繁荣会吸纳大量的劳动力。但是这种依靠要素投入的发展不会是经济的常态,而是常常出现在一个国家的初步发展阶段。长期看来,生产要素总是稀缺的,生产最终以来的只能是技术。经济发展最终会向高技术高产率转化。但是这个转化过程是曲折风险不断的,而且受一国的具体条件限制。资本、劳动、技术、制度、资源等因素均可能成为限制其发展的约束条件。而我国目前正是走到这样一个过渡时期,经济起飞时一个很大的挑战。国家正在引导经济向可持续发展调整,粗放式生产,向集约式生产转化。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而今,就业成为了困扰各国政府的世界性难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告诉我们,就业的增长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同时,经济的高速增长也能带来就业增长,两者是正相关的,而且,世界上许多国家无论是西方工业化国家还是处于结构转换的发展中国家,都证明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互动机制。
⑴调整经济增长以创造就业为导向,保证就业与经济的同步增长。我国的失业并不是短期的摩擦型、周期型,而是长期的非自愿失业。相对于我国比较低水平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经济的容纳能力有限,在过去及未来的几十年中,失业问题恐怕是我国发展中最大的经济与社会问题。我们应该把解决就业问题放到战略地位上来,把我们以追求速度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增长,转向以创造就业为目标的经济增长。
⑵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创造新的增长源泉。经济对就业的拉动不只与其增长总量和增长速度有关,还与经济增长的模式和质量有关。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过于依赖资本的投入,而资本的就业弹性却在不断下降,其对就业的拉动越来越弱,我们应该把经济尽量转换到依靠劳动力资源和技术要素上来。
⑶增强政府考核的全面性。政府在解决失业问题上不仅要用经济政策同时也要用政治手段。国家应该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抓紧建立对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价的新的指标体系,不仅考察GDP的增长,还要考核就业状况、社会保障等其他指标,以此激励地方政府在当地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增长与就业问题兼而顾之,从而对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⑷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我国目前劳动力素质不能适应就业结构转换的需要,严重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就业的增长。因此,加强对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是实现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双重目标的最有效捷径。
⑸调整分配收入政策,提高消费比重是缓解就业压力的出发点。消费需求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水平,扩大消费需求就需要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村居民和城镇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我国地区之间、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比较大,要逐步加大政府转移支付,调整收入分配,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降低积累率,逐步带动我国投资与消费的比例趋于协调,引导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⑹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失业保障制度,促进就业、再就业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关键。但是,我国现行的失业保障制度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失业保险的法制不完善,缺乏促进就业再就业方面的法律保证;失业保险金总量不足,缺乏促进就业再就业的资金保证;失业保险金在就业促进方面的支出比重没有任何制度作保证。因而,要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应各种就业方式,有利于低收入人群参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加强对困难人群和低收入人群的政策倾斜,各级财政须将最低生活保障金专款专用,并根据物价的情况和地域的差异给予及时调整,还可利用财政政策把社会保障转移支付资金向就业矛盾突出地区倾斜。此外,应对失业人员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弱势群体的就业竞争力,从而缓解我国突出的结构性失业问题。政府制定的经济增长和产业调整的战略性决策应以创造就业岗位和扩大就业为中心,实施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并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为就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实现就业目标最大化。
经济增长是决定就业增长的必要条件,没有经济增长,就不能实现就业的增长。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方面经济快速稳步发展,而另一方面就业问题却日益严峻起来,最新消息说未来五年我国为就业最严峻时期。因此加强对我国经济增长下就业问题的研究,倡导建立就业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