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犁
(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系,陕西 西安 710065)
利兹市是英国最大的城市之一,是约克郡和亨伯河三角洲的首府,人口约71.5万。这里是英国医疗、高等教育、法律、金融和商业服务的中心城市。利兹城市起源可追溯至11世纪前,当时是英国一个典型的北方工业城市。18世纪,羊毛、纺织品工业和国际贸易兴盛了这座城市,大量的资金注入和经济增长造就了制造工业的繁荣。18世纪9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羊毛工厂成立于利兹市。随后,当地工业开始变得多元化,加入了工程业、印刷业、陶瓷制造业、制革业、制鞋业、化工业以及服装纺织工业。但是,工业的发展为城市环境带来了大量的麻烦。如废弃的工业建筑、土地污染、大面积低质量的住房以及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服务业、金融业以及科技业等新兴行业慢慢取代了传统的制造业,但留下了大量具有价值的工业建筑遗存,老旧的工业建筑面临着被拆除或者重新使用的抉择。
学界曾就有关遗产建筑物的重要价值以及与当地社区和空间身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艾登和卡斯特罗[1](Heyden,1995 年;Castello,2006 年)强调了记忆的重要性以及历史在人类观念中个人身份的空间和创造。英国遗产文件[2](英国遗产,2009年)着眼于周围的历史因素,令人们感到身份感,并用再生告诉人们它的重要性,因为人们需要通过自己所住的地方定义自己和自己的身份。工业遗产作为当地的地标表示着工业的进步,是重要的建筑物(TICCIH,2003年;工业遗产:欧洲身份隐藏的脸,2004 年)[1]。恩瑟[4](Edensor,2005年)写了关于工业废墟的可替换的美学以及其在设计过度的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在商业上占据的主导地位。米哈伊洛天[5](Mihajlov),2009年同样也写了关于工业遗产再利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改造城市遗产以解决社会问题。学者们大都关注从前的工业建筑作为改善空间、创新地方形象、促进经济增长的方法进行改造以及再利用。而经历过工业衰退的城市都希望通过工业遗产吸引投资,建立城市自身特色,为经济增长和发展提供新的选择。
1999年,利兹市政府提出了政府工作小组最终报告,为迈向一个强大的都市而复兴。2000年,地区环境与交通管理部门(Department of the Environment,Tramsport and the Regions,简称DETR)提出了城市白皮书。这两份关于城市规划和发展的文件都为城市再生设置了议程。英国政府为管理历史环境制定了国家政策的框架并为当地政府提供了管理制度。文化部、媒体部以及体育部(DCMS)负责英国历史建筑环境的身份认证、保护以及提高。副首相办公室(ODPM)负责通过规划和发展管理制度以及在贫困地区促进再生。英国古迹署扮演着进行历史环境保护以及促进对其的意识和理解的角色。
霍尔贝克曾经是城市中的工业区,现在都是小规模的工业单位,并重新命名为霍尔贝克城市村庄(HUV)。这应该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例子,是耗资数百万英镑的再生项目。官方为区域规划的目标是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创造性的地区;加强利兹市作为地区商业中心的角色;提供就业;处理社会隔阂;改善与城市中心的联系;保护该地区独特的遗产以及创造一个独特的可持续发展的社区[6](利兹市议会,2006年;霍尔贝克城市村庄网站,2010年)。
霍尔贝克都市村庄区域是战后废弃的低价值的工业。历史遗迹包括一级保护的寺庙以及二级保护的塔楼,这个区域大部分都是这两个保护区范围内。粮仓码头是霍贝克城市村庄(HUV)的再生区域,在遗产保护的措施下,也只有少数的历史建筑被留下。1777年的仓库现在作为办公室和餐厅。临近的圆形铸造综合设施是从前的工程建筑物,建于1795-1797年,包含7座登记在册的历史建筑。这个综合设施有7 000平方米,其中包括办公室、公寓、餐厅、咖啡厅、报刊经销社以及小型的艺术画廊。重建项目赢得了许多建筑类奖项,其中包括2005年约克郡城市复兴奖中的最佳创意土地利用奖和最佳城市中心奖;2005年,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再生奖项的年度项目奖;2005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约克郡白玫瑰奖项的最佳建筑风格,建筑环境奖以及最佳商业、工业和零售业奖。仓库的马路对面是马歇尔的制造工业综合体,包括从前的马歇尔亚麻纺织厂和马歇尔法院。未来计划包括一个再生方案,利用马歇尔制造厂的周围创建一个新的社区住宅、商业空间、办公室、车间、咖啡馆、画廊以及当地小型零售业。
大部分城市再生的项目集中在新的商业和住宅设施中,可以改变区域居民的社会结构和生活习惯。有趣的是,许多中产阶级提案声称他们正在建造新的公共空间。可真正的公共空间是城市生活可以很容易得到体现,而不是审查预先安排的形式和时间表的地方。公共空间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层次,它们充满了过去几代人的记忆以及现在人们能记住的过去的问题。公共场所必须一天24小时开放,它们必须为所有公民以及游客们开放。这不是利兹市所预计达到的再生。
利兹市早期的再生项目主要是通过私营企业完成。城市中心的一些区域完全是私企主导的,由于政府对过程的影响不大,缺乏大型的国有企业的参与,结果导致项目缺乏连贯性,缺乏公益性场所。比如,文化设施和公共空间。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前期的方案几乎完全基于高端城市居住公寓和大公司的写字楼。这种方案被称作是“游客、学生、富人以及商务阶层的运动场”,后果就是公共财产、公共绿地的流失以及受到限制的社会基础设施。
关于原工业用地上新项目的设计,一些评论家说这些公寓看起来都一模一样,可以定位在任何城市中,同时还记叙了设计不良质量低劣的公共空间,提供的绿色空间不足,被繁忙嘈杂的马路环绕的环境不好的小区住址,街道上呈现出大面积的白墙,拒绝路人进入活动,有些人甚至称其为“未来的贫民窟”。另外,由于开发者拒绝建造经济适用房,人们被迫离开租价低廉的房屋,从自己原有的社区搬到城市中更加便宜的地区,这同时引发了道德思考。而公共服务和产权出售给企业后,公共资产和公共空间大量损失,城市越来越私有。城市再生和高档社区的重叠十分危险,这样的衍生会变得非常平淡,出现单一的文化发展。
对于大部分的再生项目,如果说,从利兹市学习到了可以借鉴的东西,那就是这个似乎效果很好的项目都是基于清楚了解一个城市特点之上的。然而想解决城市再生中主要的问题,就需要不同的方法,需要更加综合、全面以及更加创新的方法,使人们能适应空间的新用途,振兴废弃的地区。艺术以及其他科学文化应该在城市再生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遗产、文化生产以及小规模的经营都还可能发挥潜力[7]。
这些对城市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些学者已经开始尝试不同的方式,希望可以影响人们创造更加公平、公正以及可持续的未来。如果我们把工业遗产作为社区和地方认同的重要因素来讨论的话,是否有可能发展出一个更有助于解决城市关键问题的方法?更合理的社区、艺术和文化,虽然不会很快有回报,但如果能帮助改善生活条件、公共空间以及预防犯罪,居民可能会选择长期的支持。
这里的寺庙和从前的工厂都是私人所有的,是一级文物保护建筑。当地通过非营利组织的运营,为不再使用的建筑带来了艺术家和游客,在那里举办了不同的文化和艺术活动。在这还有一个“什么都不买”政策,所有的建筑修复工作都是由志愿者或者艺术家完成的,使用的都是老旧或二手家具。这是私有建筑因其对当地居民在文化、艺术、社会、历史等方面的重要性变为公益建筑的优秀案例。
利兹市通过利用工业遗产开展城市再生项目,试图建立新形象和身份。利兹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工业遗产,利用城市自身拥有的特点和种类的方法实现其独特性。因此,以企业发展、商业以及私人投资为主导,只能获得部分城市再生和遗产保护的成功。
利兹市的实践极具参考价值,对我们国家的类似城市有指导意义。我国地方政府在利用当地工业遗产作为吸引投资重要因素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如何为当地居民保护遗产。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近10年间,工业遗产在我国不仅成为了提升特色形象以及保护工业记忆的工具,还成为以更高的价格出售用地的一种营销手段。因此,营销策略在城市再生和工业遗产保护上的使用将会成为一个有趣的话题[8]。
城市或地区再生需要一个更加综合和整体的规划和发展的方案。更多的创新以及社区导向的项目,可以使当地居民自己适应空间的新用途。这类型的项目,和文化和艺术一样,应该在城市再生和遗产管理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1]HAYDEN D.The Power of Plale:Vrban landscopes as public History[M].Cambridge:MIT Press.1995:44-81.
[2]Eaglish Heritage.Heritage-Based Regenration[EB/OL].[2011 -07 -15].http://www.rtpi.org.uk.
[3]TICCIH.The Nizhny Tagil Claarter for the industrial Heritage,[EB/OL].[2012 -03 -19].http://www.ticcih/industrial heritage.htm.
[4]Edensor,T.Industrial Ruins:Spaces,Aesthetics and Materiality[M].Oxford:Berg Publishers,2005:58-76.
[5]Mihajlov,V.Industrial heritage renewal- social motives and Effects[M].Soliologija iprostor,2009:139 -164..
[6]Leeds City louncil.Holbeck Urban Village(HVV)Revisel Planning Framccwork[R].Leeds,2006.
[7]刘伯英,冯钟平.城市工业用地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63-87.
[8]Carol Berens.工业遗址的再开发利用建筑师、规划师、开发商和决策者实用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3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