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刚 (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采油厂,湖北 潜江 433123)
潜江凹陷潭代凸起带东北部滚动勘探技术研究
夏志刚 (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采油厂,湖北 潜江 433123)
针对潜江凹陷潭代凸起带东北部构造演化复杂、断层多、地层剥蚀严重、成藏规律认识不清等特点,利用 “高密度小面元”地震资料空间采集技术、“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邻区引层”地震层位标定技术、“线、面结合”立体构造解释技术以及地层精细对比技术,建立了 “面、线、崖封堵”的复合性油藏成藏模式,首次提出三合场洼陷具备生油能力的观点,为滚动勘探提供了技术保障。
成藏条件;构造精细解释技术;地层精细对比技术;滚动勘探;潜江凹陷;潭代凸起带
潜江凹陷潭代凸起带东北部地处汉水物源入口,储层发育,圈闭众多,且紧邻王场生烃洼陷,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区和滚动勘探的潜力区。由于构造演化较为复杂特殊,储层纵、横向变化大,地震资料少且品质差,构造精细解释及地层划分对比难度较大,成藏规律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滚动勘探和开发。
1.1.1 新三维地震资料的采集和处理
研究区地表受汉江的影响 (禁炮区面积占全区的44%),以及地震采集与处理技术的制约,地震资料品质差、成像差,构造解释较为困难。笔者采用 “高密度小面元”空间采样技术采集了149.33km2的潭口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并利用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进行处理,大幅提升了该区地震资料品质和成像效果,使地层产状更清楚、波组更清晰,更易识别和连续追踪[1]。但由于区内构造的特殊性及复杂性,新三维地震资料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构造低部位成像效果好,高部位成像效果差,同相轴存在明显的不连续,无法进行构造精细解释。
1.1.2 立体构造精细解释技术研究
层位标定常用的方法是做合成记录,但研究区井段分层不确定,合成记录同相轴与地震同相轴对应程度较差,无法标定层位。笔者采用 “邻区引层”法开展地震层位标定:①选取标准的邻区 (地震成像效果好,同相轴连续性好,至研究区无断层,盐韵律清晰,地质分层确定),在该区找一口标准井,先划分地质层位,并计算出各个层位的垂直深度;②确定邻区地震层位并 “引层”,根据标准井地质层位所对应的垂直深度标定出地震层位,再通过地震同相轴进行追踪延伸至研究区构造低部位。利用该方法实现了研究区构造低部位的层位标定。同时“邻区引层”法也为地层精细对比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断层的解释上,针对 “单一”的测线解释法存在的问题,采用 “线、面结合”立体解释方法来解释断层,“线”即地震纵、横测线,“面”即水平切片[2]。结合 “面”的解释优势,可以清楚地展示同相轴的连续情况,以及断层的延伸方向,保证了解释的准确性。
1.2.1 沉积微相分析研究
从单井相、连井相研究表明:区内物源来自于西部和西北部,主要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滩坝 (有利相带)、席状砂、支流间湾、砂坝、泥滩、泥膏滩、盐岩等微相类型[3]。
1.2.2 地层精细对比技术研究
以 “邻区引层”地震层位标定成果为依据,综合运用录井、测井资料对区内地层进行精细对比:①根据录井资料识别新、老地层,确定地层分界点;②根据岩、电特征及稳定程度,在新地层内确定了3个对比标志层和2个辅助层;③运用 “邻区引层”的地震层位标定成果来标定各标志层及辅助层所属的地质层位;④根据岩性特征划分砂层组,建立典型小层剖面和骨架剖面,实现单砂层平面追踪。
研究区紧邻王场洼陷和三合场洼陷,前人[4]多认为三合场洼陷不具备生油能力,但笔者通过研究发现三合场洼陷与蚌湖洼陷为同时期形成,存在有效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平均为1.2%,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根据C29甾烷指标表明,研究区潜江组四段(Eq4)原油的成熟度明显低于毗邻的潭口油田,但接近于三合场油源,故区内原油可能部分来自三合场洼陷。
图1 潭代凸起带东北部空圈闭模式图
封堵条件研究主要从空圈闭和已知油藏成藏条件分析开展。在研究区发现的空圈闭共有5个,其共性为:①类型相同,均为地层+断层圈闭;②封堵条件相同,均依靠广华寺剥蚀面;③层位相同,均为潜四段0油组(Eq04)以上地层 (见图1)。研究区已发现的油藏类型有:构造油藏、岩性油藏、岩性+断层油藏、地层+断层油藏、岩性+地层油藏,其共性是依靠荆沙剥蚀面、断层面及砂岩尖灭线组合封堵 (见图2)。由此得出2点认识:①研究区成藏主控因素为荆沙剥蚀面、断层、断崖及岩性尖灭线的相互组合;②在Eq04及以上地层只能发现岩性-断块油藏,Eq04以下地层,只要具备圈闭条件,均可成藏。建立了区内 “面、线、崖封堵”的复合性油藏的成藏模式 (见图3)。
图2 潭代凸起带东北部油藏模式图
图3 潭代凸起带东北部成藏模式图
通过开展上述研究工作发现,潭代凸起带边缘是多类型复合构造带,各油组与边缘的接触关系复杂,研究区Eq04是各油组与广华寺剥蚀面及荆沙剥蚀面的接触分界面。结合上述成果,在研究区进行滚动勘探,共发现各类圈闭15个,预测储量1698×104t,探明储量207.4×104t,共投产新井16口,初期日产油75t,累积采油1.5×104t。
1)将 “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邻区引层”地震层位标定技术、“线、面结合”立体构造解释技术、“震井联合”层对比技术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有效地解决了制约潭代凸起带东北部实施滚动勘探开发的技术难题。
2)潭代凸起带边缘并非仅由断层构成,而是由断层、断崖组合构成的多类型复合构造带,接触关系复杂,建立了 “面、线、崖封堵”的复合成藏模式,为最终寻找有利圈闭奠定了基础。
[1]王磊,田雪丰,刘登有 .采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的实践与探讨 [J].中国煤田地质,2002,14(4):57~58.
[2]钱荣钧 .对地震切片解释中一些问题的分析 [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42(4):482~487.
[3]范传军 .江汉盆地潜江组沉积控制因素与岩性油藏 [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6,19(6):25~29.
[4]方志雄 .潜江凹陷隐蔽油藏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 [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6):804~812.
[编辑] 邓磊
Technologies of Rolling Exp loration in the Northeast of Tandai Up lift Belt in Qian jiang Dep ression
XIA Zhigang (Author's Address:Jianghan Oil Production Plant,Jianghan Oilfield Company,SINOPEC,Qianjiang 433123,Hubei,China)
Aimed at some difficulties such as complex tectonic evolution,multiple faults,serious strata denudation,unclear understanding of accumulation rules and so on in the northeast Tandai Uplift Belt,many key technologieswere researched and used in the project,which included“high density and small surface bin”seismic data space collection technology and“prestack depth migration”processing technology,“adjacent area lead layer”seismic horizon calibration technology,“line-surface joint”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interpretation technology and fine formation contrast technology,a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 of“line-cliff plugging”composite reservoir was established.It's the first time to propose the point of view that the Sanhechang Depression has the oil generation capacity,it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for rolling exploration.
reservoir forming condition;fine structure interpretation technology;fine formation contrast technology;rolling exploration;Qianjiang Depression;Tandai Uplift Belt
TE132.1
A
1000-9752(2014)05-0008-03
2014-01-20
夏志刚 (1964-),男,1983年西南石油学院毕业,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油田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