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4-03-02 10:45唐景花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34期
关键词:供应物品消毒

唐景花

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河南开封475000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唐景花

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河南开封475000

目的观察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分层次培训、应用目视管理以及程序化管理构建消毒供应中心风险防范机制,强化主动管理意识。观察2013年8月护理安全干预前后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供应物品质量、临床满意度以及护理风险发生率,并作统计学对比。结果护理安全干预后消毒供应物品仅有5件不合格、4件发生风险,明显低于护理安全干预前的108件不合格、154件发生风险。且护理安全干预后临床满意度更高,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日常管理中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有利于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水平,临床满意度也随之提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应予以推广。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护理安全干预;应用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重要构成部分,其负责无菌物品供应、诊疗器械灭菌消毒与清洗等工作,对医院医疗安全以及医疗质量水平具有重要影响[1]。基于此,该研究2013年8月—2014年3月期间探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希望有所帮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通过分层次培训、应用目视管理以及程序化管理构建消毒供应中心风险防范机制,强化主动管理意识,旨在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消毒供应物品总计61 558件,涉及该院所有临床科室。以2013年8月前未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时该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情况为对照,消毒供应物品总计61 474件,涉及该院所有临床科室(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前后的消毒供应物品总数与所涉及科室的类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观察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前后供应物品质量、临床满意度以及护理风险发生率的变化。

1.2 方法

①分层次培训,强化工作人员专业水平。鉴于该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专业层次差异性较大,因此不宜采取统一化培训,以免工作人员因水平差异而无法良好掌握。而以全员培训为基础,采取分层次模式进行培训和考核,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分为高年资护士、普通护士、护师以及护工四个层次,其中高年资护士以强化其管理、教学以及科研能力为主要目的;护士群体则在确保基础理论与操作熟练掌握的前提下强化培训检查包装、清洗以及灭菌等细部环节操作;护师则以培训监测技术为重点;护工群体应区分岗位对其实施相应的岗位技能培训。②实施程序化管理,确保工作质量。程序化管理模式在建立标准化工作流程并严格落实的基础上保证人员操作统一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个体差异因素的影响。该次研究结合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2[3]。最后是应用留言板,利用留言板向各班次以及各岗位工作人员传达近期特殊事件以及工作变动与革新,持续性推动工作改进。

1.3 统计方法

该次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对该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应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前后消毒供应物品合格率对比

与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前,实施后消毒供应物品合格率更高,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前后消毒供应物品合格率对比

2.2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前后供应物品护理风险发生率对比

与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前,实施后供应物品护理风险发生率更低,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前后供应物品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对比

2.3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前后临床满意度对比

与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前,实施后临床满意度评分更高,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前后临床满意度对比[(±s),分]

表3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前后临床满意度对比[(±s),分]

注:与护理安全干预前相比①P<0.05。

时间供应物品质量服务态度护理安全干预前护理安全干预后tP 84.68±6.61(95.26±3.99)①6.852 0.002 1 83.14±7.52(93.20±5.06)①6.404 0.002 2

3 讨论

在护理质量各类评价指标中,护理安全是其中最为有效的一项,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安全管理牵涉到各个环节与细节。因此构建科学的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并不断加以完善,确保其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得到切实应用,成为临床护理管理人员应深入研究和思考的课题。护理安全干预旨在利用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手段强化工作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强化其风险防范意识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推动护理工作由被动管理逐步过渡至主动管理,以此来减少护理缺陷事件,改善整体护理质量。此外,护理安全应重视高位防范机制的建立,关注前馈控制,以此来保证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应重点防范风险事件易发人群和环节,强化监督与抽查。同时各区域人员也应着眼于物品质量、安全防护以及操作风险等环节,在遵循科室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预防措施,全面防范风险发生[4-5]。

该次研究发现,护理安全干预后消毒供应物品仅有5件不合格、4件发生风险,明显低于护理安全干预前的108件不合格、154件发生风险。且护理安全干预后临床满意度更高,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文献[6]记载相符,充分说明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对于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在消毒供应中心日常管理中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有利于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水平,临床满意度也随之提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应予以推广。

[1]柯爱霞.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职业素质培训与管理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1):218.

[2]林秋霞.护理新理念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55-56.

[3]郑朝敏,甘晓琴,聂智容,等.PDCA在手术室腔镜器械送消毒供应中心清洗灭菌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8):1010-1011,1012.

[4]莫军军,戴新娥,王群,等.移动数字化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6):4-6.

[5]崔妙玲,黄文新,岑颖,等.广西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30(1):39-41.

[6]官龙建.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硬式内镜器械管理的实践与实效[J].重庆医学,2014(18):2356-2358.

表1 两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分析[n(%)]

3 讨论

该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风险发生率相对较低(2.67%),而常规组风险发生率则相对偏高(7.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夏燕、黄铁斐、张海艳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4-5]。由于在外科护理过程中,往往客观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安全因素;进而也导致外科住院患者发生各类风险事故的风险比例也相对较高。一旦风险发生,则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情变化,也会造成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失去信任,甚至发生护理纠纷等。因此,全面地、切实有较地对外科护理工作中常见风险因素进行客观的综合性分析,通过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应对策略进行管理,这对全面降低各类风险事故发生率也具有积极的、重要的作用[6]。

该院在日常外科护理工作中,通过开展积极采取风险防范式管理以及护理措施,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之中,护理人员均能基于对外科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研究与分析;在不断提高、完善自身的业务水平、服务质量以及风险防范意识,结合对抢救仪器、设备、药物的规范化管理,进而全面提升了外科日常护理风险防控能力。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加强了护患沟通,在全面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基础之上,客观拟定出更具针对性护理方案,进而全面提升了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由此可见,在外科护理过程中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既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住院期间的风险发生率,同时,还可以极大地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陈梅仙.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3,18(8):409-410.

[2]钟梅花.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2):97-98.

[3]刘玉芳.普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319-320.

[4]夏燕,黄轶斐.普外科护理的安全因素及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59-60.

[5]张海艳.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9):74-75.

[6]林碧兰.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北方药学,2012,16(4):126-127.

(收稿日期:2014-09-02)

R47

A

1672-5654(2014)12(a)-0048-02

2014-09-04)

唐景花(1970-),女,河南开封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

猜你喜欢
供应物品消毒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称物品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