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蒙 张春志
(牡丹江师范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以黑龙江省部分社会体育专业2013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查阅了大量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论文,收集了一些社会体育方面的书籍,以此作为参考。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设计了调查问卷,发放对象为黑龙江省部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2013届毕业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35份,有效问卷数为119份。本问卷是在相关调查和走访的基础上完成的,有较高的可信度。
1.2.3 数理统计法
对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和分析,用Excel2003进行统计。
就业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经历的过程,它关乎着每个学生的未来发展。作为大学生就业的基础和前提,就业准备的工作关乎着学生能否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能否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对每一个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业准备还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毕业生的就业准备工作包括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知识和能力准备、个人心理准备、身体素质准备和信息准备等。
知识是人类不断认识的成果,也是培养和提高能力的前提。技能是自身知识和能力结合完成某一活动的方式,相关专业的学生应该学好本专业的专业知识,掌握熟练的相关技能。知识和能力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前提和关键。针对黑龙江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状况,对毕业生知识和能力准备进行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对119名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调查中,认为自己知识和技能储备“一般”的占到最多,共有38人,占到总比例的31.93%;其次是认为自身知识技能“不太好”的学生,共有30人。从图中不难看出,“不太好”比“比较好”的比例要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目前我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自身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欠缺。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毕业生只有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3.1 就业时心理因素的表现
表1 毕业生就业时担心的问题
表2 毕业生就业时采纳意见状况
表3 应届毕业生对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状况
表4 应届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途径情况
毕业生在就业时会受到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初次进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学生在就业时会发现现实与自己理想工作的差异,从而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心理。具体可以表现为几个方面,例如迷惘、逃避、自卑等消极情绪,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因此,在就业前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发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处理好自我价值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心态。
2.3.2 毕业生就业时担心的问题
表1是黑龙江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时担心问题的调查,了解毕业生在就业时担心问题的倾向问题。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考虑“本专业需求量少”问题的毕业生有79人,比例占到了66.39%,排在第二位的是认为“不能在大城市发展”的学生,共有64人,也超过了半数,看得出还是有很多毕业生更希望能到大城市发展,其次是“与所学专业不对口”,这直观地反映出了我省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状况还不是太乐观,学生担心也是正常现象。
2.3.3 毕业生就业时采纳意见的调查
毕业生在就业时都会参考家人、朋友和老师等人的意见,黑龙江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采纳意见调查。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排在前三位的选项分别是“自己”、“父母”、“恋人”。不难看出,目前的毕业生在就业时还是比较有主见的,就业时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占到了总数的34.45%,其次是遵循“父母”的意见,这也符合目前我国毕业生就业的大趋势。不管在就业前参考哪些人的意见和建议,都应该充分考虑自己的真实想法,有较强的判断能力,为自己未来的职业走向打下良好的基础。
2.4.1 应届毕业生对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
就业政策可以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是毕业生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的基础。黑龙江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对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调查。
通过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对应届毕业生就业政策了解程度的调查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不太了解”,接近于半数,比例是48.74%,紧随其后的是“比较了解”,也占到了31.09%,而“非常了解”和“不了解”的学生都比较少,两项共占约20%。由此得知,我省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对就业政策的了解还是比较模糊的,对当前的就业政策关注不多,这也为日后毕业生求职埋下了伏笔。
2.4.2 应届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
在表4调查的毕业生中,自身获取就业信息途径最多的是“网络信息”,比例高达81.51%,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这也反映出了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网络求职也是目前很热门的求职方式,其次是“招聘会”,比例也很高,毋庸置疑,这一直是毕业生求职的热门途径,而“学校信息”这一方式排在之后,这一途径应是大学生就业的最主要渠道,说明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还是不足的。
(1)黑龙江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前的准备还不是太充分,主要体现在知识技能、心理准备和信息准备等方面,同时对当前的就业政策缺乏了解,使得多数毕业生在初入社会求职时感到迷茫。
(2)我省部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有较大的影响。
(1)毕业生在就业前应排除心理干扰,加强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储备,积极关注就业政策和动态,为自己在未来的求职中增强竞争力。
(2)学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逐渐缓解本专业就业难的状况。
[1]胡志文,孙丽芝.首都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准备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7):91-94.
[2]王昕.论大学生的就业准备[J].克山师专学报,2004(1):126-127.
[3]白雪冰,仲卫东.新经济形势下社会体育专业就业能力的研究[J].消费导刊,2010(7):53.
[4]李春兰.浅谈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准备[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