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中药日用品,热销中日韩

2014-03-01 03:04
环球时报 2014-03-01
关键词:日用品洗发水韩方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杨智艺 本报记者 向 莉 马 菲图片说明:日本一家中药药膳店的养生菜品。“韩方”洗发水。能养胃的饼干、可补血的休闲食品、纯中药护肤品……最近几年,在普通食品、日用品中加入具有特定功效的中药材,在中国市场越来越普遍。其实,不仅中国,在同样有着中药传统的日本和韩国,这一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有专家认为,这一做法使一些具有保健功效的中药材更加触手可及,更容易被普通消费者所接受,有利于中药材的便捷化和国际化,不过,这一市场也存在一些中药被滥用的现象,消费者也要注意养生食疗不能盲目。日本女性推崇“汉方美人” “汉方美人”一词近年来成为日本网络的新宠。日文中的“汉方”便是中药,“汉方美人”就是指通过中药内调外养的素颜自然美女。走进日本销售药品和化妆品的药妆店,含有中药成分的食品、日用品不少,而且很畅销。小到含橘梗、远志的龙角散含片,再到含有姜、人参、花椒等成分的美容饮料,还有含薏苡、当归原液的护肤产品比比皆是。《环球时报》记者在东京著名连锁药妆店“Sugi药局”的一家门店粗略统计了一下,该店以中药成分作为卖点的食品及饮料有40多种,护肤品有6个系列,且价格与不含中药成分的产品并无很大差别。该店店长丹治皓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日本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性,虽逐渐认同中药的效果,但对喝中药仍有抵触,对加入中药成分的日用品和食品更易接受。据日本高丝公司广告部的秦美奈子介绍,很多女性选择中药化妆品是因为“比起标有化学成分的化妆品,含有中药精华的化妆品更有安全感,比较温和健康”。 不少日本女性认为,要做“汉方美人”更要内养。《环球时报》记者走访了日本专营中药的“药日本堂”公司位于东京品川车站的“中药博物馆”。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顾客以30岁左右的职业女性为主。店内有根据五行八卦设计的“五巡茶”,可根据季节和顾客的身体测试情况随意搭配,还有含仁丹的“中药咖喱”、加入人参、当归等原料的“中药粥”等数十种产品。27岁的及川小姐是初次购买中药食品,她告诉记者:“中药很贵,而中药茶、中药粥可口又合算,过了25岁,想喝点中药茶补补。” 中药在韩国被称为“韩药”或“韩方”。在韩国,标注“韩方”二字的日用品,涵盖了牙膏、洗发水、化妆品等各类日用品,销售量很大。韩国一家知名化妆品公司生产的一款韩方洗发水,连续多年摘得韩国洗发用品销量冠军。这款洗发水号称以韩国古代王室秘方为基础研制,添加了地黄、人参、甘草等成分,能保持头皮健康,使头发更加清爽柔顺。该款洗发水在瓶子的设计上也带有韩国宫廷特色。韩国的一款韩药古方牙膏号称源自高丽王朝《乡药救急方》中的优良处方,选用上乘的韩方生药,内含升麻、细辛、白丁香、甘松和薄荷等药材,运用现代纳米科技生产而成,具有消除疼痛和炎症,促进唾液分泌不干燥等功效。总体来说,添加了中草药成分的日用品和其他日用品相比,价格上并无太大差异。一款500毫升的韩方洗发水,价格约为5000韩元(合人民币30元)。亲民的价格加上“韩方”、“古代秘方”这样的卖点,让这类洗发水一直很受消费者欢迎。 除日用品外,韩国市场上也有许多添加中药成分的食品。韩国的高丽参十分出名,因此各种以人参作为添加成分的食品很多,最常见的便是红参糖。这种添加了红参成分的糖果据说具有补气血、美容养颜、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此外,各种各样的韩方秘制茶也十分受欢迎,包括适合中老年服用的,以麦芽、百合、灵芝、酸枣仁、松子、大枣、杏仁等为主要成分的双和茶,以及适合女性服用的大枣茶、生姜茶等。学界与企业界强强联合 有调查显示,2012年日本消费者对中药的第一印象是“温和有益健康”,其次是“没有副作用”,第三是“可以改善体质”,这与1995年的调查有天壤之别。1995年,三成日本消费者对中药的印象是“又苦又臭”,两成认为中药“价格贵”,仅有5.9%的受访者了解中药的益处。中药近10年逐渐被日本社会接纳,其保健养生的功效逐渐获得认可。 中药成分日用品在日本的兴起绝非偶然,很大程度归功于日本领先的中药养生开发技术。武库川女子大学东洋医药学研究室的高明教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日本企业与大学合作,将学界的中药技术与企业先进的化妆品、食品技术“强强联合”,创造出高附加值的中药成分日用品。日本企业还十分注重将中药与养生文化紧密结合。比如“药日本堂”公司的专卖店设有肌肤健康鉴定、血液测定等机器,为顾客量身推荐含中药成分的健康食品和护肤品。记者亲自体验了该店的免费服务,不仅拿到了详细的肌肤鉴定单,获得该店商品的推荐表,店员还为记者量身定做了生活小贴士。细致入微的服务不仅提升了顾客对产品的信任度,更使中药制品“健康温和”的形象深入人心。 “在普通食品和日用品中添加中药,感觉是个新生事物,实际上早就有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保健品协会常务理事叶祖光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传统,即便在西方,食品中添加具备某些功能原料的做法也由来已久。最普遍的是牛奶中添加维生素D,面包中添加植物粗纤维等,在市场上已经司空见惯。至于大规模商业化,则始于上世纪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国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太阳神口服液、脑白金等。 “这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市场规模很大。”中国品牌学会会长杨清山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在普通食品和日用品中添加中药,是一个双赢的事情,如果搞好了,对商家和消费者都有利。此外,这对中药开拓海外市场也有一定好处。西方对于中药作为药品销售有严格规定,但在保健功能方面,要求就相对宽松。叶祖光说,在海外尤其是东方人聚居的地区,像西洋参、黄芩等作为膳食补充剂很受市场欢迎。很多中药不一定以药品的名义,而是可以保健品的名义进入海外市场。急功近利要不得 对于添加中药成分的食品、日用品等,杨清山建议,消费者应该有个常识性认识:食品也好,保健品也罢,既要因人而异,更要以平常心对待。因为食疗功效都很缓慢,需要长期服用,不能急功近利。对于某些立竿见影的中草药食品或日用品,消费者应该警惕,是不是不良商家添加了西药成分。中医讲四季养生,食疗更不能盲目。叶祖光提醒说,消费者应该有自我保护意识,对于那些功能性商品,使用之前最好找人指导一下。因为即便是安全的中草药成分,也并非老少皆宜四季通用。我国北方寒冷干燥,南方潮湿闷热,某些功能性产品,并非人人适合。 中药材范围非常宽泛,虽然说药食同源,但并不表明食品中可以随意添加中药成分,添加的剂量更应该有科学依据。专家表示,现在市场上存在一些中药被滥用的现象。2002年,中国卫生部颁发了被业界简称为“51号文件”的《保健食品原料法规》,文件中包含三个附件,分别是《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附件一)、《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附件二)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附件三)。叶祖光说,凡是《附件一》中的87种物品(包括山药、山楂、乌梅、木瓜、白扁豆、桂圆、百合、枣、杏仁、黑芝麻、蜂蜜、莲子等),都是比较安全的,可用于普通食品中。市场上被滥用的主要是《附件二》中114种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被用到了普通食品里。比如三七、当归和西洋参等,在普通食品中是不允许被添加的。只有在包装上带有保健食品“小蓝帽”标识的产品中,才能添加并宣称有某种功能。 日本厚生劳动省1971年颁布法令,将药草与普通植物做了明确区分。其中,中国常见的中药药材如银杏叶、姜黄、羌活等都被排除在“药草”之外。某些食物中明明添加的是被排除在药草之外的植物成分,却打着“中国古方”的旗号,美其名曰“中药”。这样,一方面利用“中药”名头博得消费者好感和信任,一方面由于其中并未添加日本规定的中药成分,躲过了严格的《药事法》审查。虽说日本的中药健康食品和药膳多是与专业中药厂家合作经营,用料和药方有一定保证,但这种偷换概念的小动作不免还是让人有些担忧。▲

猜你喜欢
日用品洗发水韩方
有趣的日用品
Arricles日用品
基于“艺”与“工”的现代日用品设计研究
你洗头洗对了吗?
日用品的小秘密
头发老出油咋办
头发老出油咋办?
滋养修护洗发水选哪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