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果盈枝 历久弥新— 中国石油管道局跨越提升转型发展科技创新之力

2014-03-01 01:27牟雪江
中国石油企业 2014年12期
关键词:油气管道

□ 文/本刊记者 牟雪江

硕果盈枝 历久弥新— 中国石油管道局跨越提升转型发展科技创新之力

□ 文/本刊记者 牟雪江

时间临近2014年年末。中国石油的管道工程捷报频传。

12月8日11时30分,管道局以EPC总承包形式承建的陕京三线良西段输气管道北京良西段输气管道一次投气成功并正式投入运行。

11月26日,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公布的2013-2014年度国家优质工程,管道局申报的“中亚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境外工程),“乍得H区块-恩贾梅纳原油管道项目”和“哈中二期一阶段(肯基亚克-库姆克里)原油管道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境外工程)。

11月21日,由美国《工程新闻记录》杂志和中国《建筑时报》共同主办的2014年“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榜单正式发布,管道设计院(CPPE)第11次榜上有名,名列第16位。同时,在2014年“最具国际拓展力工程设计企业”十佳排名中,CPPE名列第3名,连续第9年入围。

10月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菲迪克)2014年年会上,由管道设计院(CPPE)、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CPE)西南分公司和中国石油规划总院、中国石油集团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共同提交的西气东输管道一线工程项目喜获“菲迪克2014年工程项目优秀奖”,这是中国石油首次获得该奖项,该奖项也被称为世界工程咨询界的“诺贝尔奖”。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管道局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密不可分。11月11日,在管道局第八届科技大会上,与会专家面对管道局展出的140余项自主研发的重大科技成果,给出的评价是:“这些成果不仅代表管道局科技工作的最新进展,而且代表了我国管道建设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平。”

作为我国管道建设的“国家队”,管道局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特别是2012年以来,瞄准建设第三代大输量天然气管道和更高钢级、更高压力、更大口径、更长距离管道目标,持续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完善创新体系,集中开展重大科技攻关,深入推进全员革新创造,科技服务企业发展、驱动战略转型的能力不断增强。

3年来,管道局共开展科研课题252项,投入直接科研经费3.1亿元,申请专利29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特别是在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化管道设计、全自动焊、第三代大输量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复杂地质条件下非开挖穿越、管道维抢修、智能检测、油气储运自动化控制、海洋管道和LNG等技术领域取得系列重大突破。

科技进步,为管道工程建设水平的跨越提升以及管道局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中缅油气管道,管道局应用管道并行敷设间距设计方法及标准,节省投资25亿元、减少占地1.43万亩;在西气东输三线,应用自动焊系列装备,日最高焊接60道口,突破国际前沿技术封锁,实现了管道焊缝自动跟踪,跟踪精度达到0.1毫米;集中力量开展的D1422管道设计施工技术攻关,将为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确保单管年输量达到380亿立方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012年以来,管道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强国战略,按照集团公司科技工作整体部署,以引领油气管道建设行业技术进步为己任,集中开展重大科技专项技术攻关,攻克了一批制约工程建设的瓶颈技术难题,并将科研成果及时进行有形转化,加快推广应用,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在保障我国油气资源战略通道高效建设的同时,实现了企业的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新技术必然会带来新商机

世界油气储运设施建设行业的发展空间依然广阔。中东、中亚、非洲、东南亚、拉美等油气资源富集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正全面加快工业化进程,油气能源需求持续旺盛,相关储运设施仍处于规模建设阶段。我国城镇化步伐持续加快,大气污染治理刻不容缓,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天然气、煤层气、煤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快速攀升,与骨干管网配套的支干线、联络线、区域燃气管网、LNG接收站、地下储备库建设全面推进;同时,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油气管道陆续进入服役末期,蕴含大量改建、扩建、重建市场。可以说,油气储运设施建设市场总量依然较大,并带来广阔的技术服务市场。

我国管道建设市场日趋规范。一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放宽企业投资准入等重大决策,有利于培育公平、透明、高效的市场环境,将有效降低企业社会关系维护成本和违规风险。二是油气管道建设相关运营标准、法律法规日趋完善,特别是中国石化东黄复线“11·22”事故的发生,加速了这一进程,这有利于管道局发挥专业化公司优势,主导相关行业标准制定,引领新技术研发应用。三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出台优化完善管控模式、建立完善市场化机制、持续深化业务资产重组等政策,给管网建设深化改革调整、推进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四是集团公司制定实施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积极推广标准化设计、规模化采购和信息化管理,突出强调要加强设计优化、严格项目开工条件、合理确定工期、先签合同后开工等,有利于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管道局全面推广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化管道设计和建设,保持中国石油管道建设行业发展的引领地位。

毫无疑问,管道局发展具备了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

2009年以来,管道局领导班子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确定了建成国内第一、国际一流的国际管道工程总承包商的目标,并且凝聚起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全力以赴地推进既定战略的进展。

面对机遇,管道局的有利条件就是具备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科技水平和能力。

多年来,管道局着力开展科研管理创新,优化科研管理流程,完善科研津贴激励等政策,采取科研“硬”管理,严格课题过程考核,加强成果推广应用,不断充实管道局的科研管理内涵,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近3年的数据显示,管道局共开展科研课题252项。其中,国家和集团公司级课题47项,投入直接科研经费3.1亿元;申请专利29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获国家、集团公司级工法认定25项,企业级工法认定33项,获软件著作权登记32项,认定技术秘密83项。

新技术必然会带来新商机。

凭借CO2气体介质输送技术挤进国际新领域市场。2014年3月,管道局承揽了澳大利亚政府援建的20公里CO2管道可研工作,目前正在与Worly Parson公司进行合作设计。

凭借储备的大型天然气管网分析设计技术撬动能源市场。管道局建立了连接境内外的天然气管网模型,形成了一套管网分析设计方法。该技术不仅可以优化设计,还可以优化运行方案,为北京调控中心提供调配方案。2013年,利用该技术在西三线中段、永泰线等管道工程投标中,一举中标了三条线路的初步设计工作;2014年,又利用该技术撬动后续市场,获得了中俄东段系统分析和可研工作。目前,管道设计院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可研阶段的现场踏勘工作正在进行中。

凭借管道通过矿山采空区技术占领三大市场。2011年成功承揽了日照至东明原油管道工程的3公里改线设计任务,以及西气东输管道DD245-246风险点治理工程1公里的改线设计任务,2012年管道设计院承揽了中缅天然气管道工程12公里的评价设计任务。

凭借海底管道勘察设计技术进入石油化工市场,2012年承揽了文莱PMB石油化工电厂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可研工作。

凭借地下水封洞库勘察设计技术打进中化系统。依托锦州地下储库项目,管道设计院掌握了地下储库勘察设计技术,编制了3项行业标准,形成7项技术秘密。2014年6月,管道设计院凭借《地下水封洞库技术》承揽到了中化集团的古雷国储三期储库项目。

…… ……

作为“国内第一、国际一流”国际管道工程总承包商的管道局,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实现了核心技术自有化、关键装备国产化、作业方式机械化,催生了中国油气管道建设技术的飞跃。这个局已累计参与建设国内外大型长输油气管道80多条,总里程突破8万公里,仅在国内就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油气骨干管网,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油气市场供应、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做出了重要贡献。

优化研发格局蓄足腾飞力量

当前,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历史上,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深刻地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此密切地关系着民生改善和群众福祉。如今,全球已进入了空前的创新密集时代,各国都在不断地加强科技创新。

作为国家油气管道建设行业主力军,管道局以引领行业技术进步为己任,高度重视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提升科技创新质量和效益,真正使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的强大引擎。

近年来,管道局坚持业务需求和市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研发格局,科技创新成效明显提升。通过统筹配置全局科技资源,形成了由管道研究院、管道设计院、天津设计院、管道学院四大院领头攻关,其他专业公司协同支持的研发工作格局;建成了总量近500人的科技创新团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专家咨询体系和科研支撑体系。随着国家工程实验室功能更加完善,涵盖管道技术完整研发链的7个分实验室全部建成投用,为培养科技人才搭建起卓有成效的发展平台,博士后工作站建设持续加强,累计引进博士后19名,提升了科研层次、带动了年轻人才成长。与此同时,通过加强产学研结合,不断密切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南开大学、石油大学等高校的科研合作关系,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举办中国国际管道大会和高峰论坛,搭建国际科研合作平台,深化前沿技术交流,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学习了知识。

在集中优势资源开展重大科技攻关的同时,管道局还充分调动基层和员工群众自主创新的积极性,鼓励员工立足岗位和工程建设现场,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工艺改进、工法创造等群众性小改小革。3年来,管道局干部员工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提出各类合理化建议1689条,创造“五小”成果256项、技术革新成果426项,数量和质量较以往均有明显提升。这些革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不仅降低了现场的施工风险和劳动强度,而且提升了工程质量和效率效益。

如今,管道局从基于全生命周期管道设计,到压力元件等装备制造,从现场施工,到投产运行、检测、保驾,管道建设全产业链中一系列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不仅提升了管道局的品牌形象,而且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降低了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安全和建设速度。

管道局研发的液态聚氨酯和热收缩带机械化补口成套装备及配套补口材料,在西三线完成500公里的工程应用。与传统手工烘烤热收缩带补口技术相比,机械化补口技术防腐层质量稳定、作业速度快、检测方便,最大限度地消除了补口作业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

管道局开发的跨平台油气管道SCADA系统软件,可同时适用于大型油气调控中心和站控系统,功能和性能均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这套软件已成功应用于坦桑尼亚天然气管道项目,开创了国产油气管道SCADA系统走出国门的先河。

管道局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大口径高压力开孔机,开孔直径达750毫米—1500毫米,设计压力12兆帕,是目前世界上设计压力最高的大口径开孔机。今年8月,该设备成功应用于西气东输上海支线16号阀室的不停输开孔封堵改造工程,填补了国产高压开孔机研制与应用的空白。

针对D1422大口径钢管大规模应用的技术要求,管道局未雨绸缪,投入近4000万元,集中全局科技力量,按照工程项目的组织形式,大力推动D1422管道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科研人员夜以继日顽强攻关,以不到一年的时间研制出D1422内焊机、外焊机、焊接工程车、机械化补口装备、运布管车等系列装备42台套,以及管道压力元件,并形成D1422管道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及施工方案。目前,管道局已完全具备建设大口径、大输量管道的能力。

这一技术不但为管道局抓住了中俄能源合作的机遇时间点,而且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与中国石油签署的对华供气合同中规定,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加,最终达到380亿立方米。大气量的输送,必将呼唤着大口径管道时代的到来。管道局采用先进技术及装备,是提高单管输量、降低投资及运营成本的有效途径,将为中国石油大量进口俄罗斯天然气提供有力支撑,保证单管年输量达到设计输量。

目前,管道局持续开展代表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发展趋势的一批引领行业技术进步课题的研究,包括X90/X100高钢级管道、0.8设计系数、D1422大口径管道等成套技术,以及30度以内山地管道自动焊关键技术、非金属管在长输油气管道领域应用的瓶颈技术、海洋管道缺陷内检测技术、海洋管道维抢修技术等。

这些技术储备和装备研制,对保证管道局在行业的技术领军地位,争取在今后管道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巩固市场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效能监察见效能

效能监察在企业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起到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作用。锦州输油气分公司的效能监察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公司紧紧围绕企业经济工作中心,初步建立并完善了效能监察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基本形成了符合分公司特点、有效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为开展效能监察提供了依据和保证。

选题立项是先导。效能监察要达到预期效果,关键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立项方案。近年来,重点抓住了东部管网改造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油电消耗等领导关心、群众瞩目、经济效益显著的环节选题立项,做到了选题立项过程细、目标准、内容实,提高了效能监察的实效性。

实施过程是重点。在效能监察项目确定后,我们绘出效能监察工作流程图,将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协作单位、方法步骤、工作目标等标出,一目了然。

在效能监察整个实施过程中,分公司党政领导多次深入施工现场检查工作。纪委书记带领监察人员到各个工程标段,认真查勘现场施工情况和查看施工监理记录。去年防腐管线大修,在施工现场我们发现有部分胶带缠绕后有不平现象,原因是产品出厂前有部分毛边没有切除掉,造成缭绕后出现不平的现象,供应部门找来厂方人员,厂商同意追加100箱合格产品送货到现场,挽回了经济损失,又保证了工程质量。

总结整改是动力。我们每年都要开会总结效能监察工作,表扬先进,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认真整改。如我们发现在管道防腐层大修工程中有的地方管道防腐层被挖沟机挖破,建议现场派人进行监督,不适合挖沟机开挖的地方,由人工开挖,有效地防止了将管道防腐层挖坏的事件发生。

文/中国石油管道公司锦州输油气分公司 王哲

为生产长周期运行保驾护航

设备的故障率降低了,非计划停车次数就会减少,生产就能够实现长周期运行,生产实现了长周期运行,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而且还能降低能耗、物耗,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因而,对于从事炼化产品生产的兰州石化公司来说,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想方设法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确保设备的安稳长周期运行,是这个公司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这个公司提升效益、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

兰州石化公司设备维修公司注重设备检修质量的提高,强化设备检修的过程控制,规定设备维修人员在设备维修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检维修作业规程和检维修质量标准进行检修,对于已经损坏的零部件,能修理的尽可能修复,实在没有办法修复的及时进行更换。在设备检修中,各车间的技术员、质量员、施工员始终坚守在检修现场,对各个零配件的尺寸、轴弯曲度、轴跳动量、机械密封压缩量等进行验收和把关,只有这些参数达到标准以后,才允许进入下一环节的工作。在检修工作完成以后,只有通过小组长、班组质量员、车间质量员的三级验收后,检修工作才算结束。

为落实设备检维修责任,兰州石化公司设备维修公司各车间推行主修人负责制度,在设备检维修中,指定各小组组长或技术骨干为设备的主修人,主修人从开始检修到试车,对设备的检修工作全面负责;各班班长对本班所有的检修工作负责,车间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全车间所检修设备的技术负责,质量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严把检维修的质量关、安全关,对全车间所检修设备的质量和安全负责。

以上降低设备故障率、延长设备运行周期的一系列方法、措施,是兰州石化公司设备维修公司在设备检维修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性的做法,不仅针对性、可行性强,而且效果显著,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做下去,炼化生产的安稳长周期运行就能够实现,公司的整体经济也就能够提高。

文/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 王霄瑜

防范海底油气管道泄漏已成当务之急

随着全球油气工业正在向海洋进军,海底油气管道也随之向海底延伸,而发生管道破裂泄漏的事件也越来越频繁,给运营安全和海洋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国内外海底油气管道破裂引起的事故和污染总体呈上升趋势,防范管道溢油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

第三方损害对海底管线所有者来说虽不负主要责任,但也不能说毫无干系。很多国家对海底油气管道的铺设有严格的工业标准,比如掩埋不足就难以提供足够的防锚保护,这就要求管线所有者在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工业标准指导进行,一丝不苟达到足够的防锚保护深度,同时主管部门应对施工者的铺设质量加以监督。为解决资源不对称的问题,还应会同主管部门在管线集中的海底走廊,设立醒目的海上标志,提醒其他用海者防止对海底管线的误操作。

在海底油气管道破裂中,泄漏检测水平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能否及时堵漏、进行海上收油的前提条件。因此,不少国家提出了可参考的工业标准。比如对于油品输运管线,在泄漏规模达管线内总量的2%时,无论管线长度和阀门间隔长度,检侧设备应于20分钟之内检测到信号。管线所有者应严格执行定期巡检制度,并提高泄漏检测和监测能力,提高检测和监测设备的水平。

参考国际上海底油气管道事故案例,周密的应急响应计划是预防海底油气管道破裂的关键环节。海底油气管道所有者首先要确定有针对性的应急响应计划,保证油气管线破裂事故发生后,能够清楚界定不同区域和层次的主管部门、应急机构和海底油气管道所有者、作业者的职责,需要哪些应急资源,同时配套清晰简洁的行动策略方案。这一应急计划还应考虑扩展的可能性,特别是与作业者总体应急预案相衔接。

分析表明,海底油气管道破裂原因有物理损伤、机械损伤、管线材质缺损、材料疲劳和管线内外表面腐蚀等;恶意和故意破坏的第三方损害;不可抗力和外界条件变化。其中,全球海底油气管道因第三方损害破裂的比例约占事故的50%—60%。各国在防范和应对海底油气管道破裂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下步仍需在预防第三方损害和管线腐蚀,提高泄漏检测和监测能力,完善应急响应计划,提高公众参与度上下功夫,同时加强日常应急预案准备和故障处理演练等,确保海底油气管道运营安全,降低海洋污染的风险。

文/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赵华

四轮齐转激活人力第一资源

针对高端人才招不来、低端的又不需要的困境,地处戈壁的吐哈油田信息产业处在人力资源开发上,大胆探索,推行员工双选上岗,实行科级干部公开竞聘和集中述职,提供成长成才大舞台,让这四个轮子一起转,激活了人力第一资源,为油田信息产业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双向选,让员工竞相流动。吐哈油田信息产业处在员工管理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内部员工岗位、大学生上岗和业务调整补充人员时,都在处主页和办公楼大厅显示屏上公开岗位名称、职责、任职条件和职数,实行员工自选岗位和需求部门选员工,双方意愿达成一致的双选上岗。这一做法一下子激活了员工队伍,让原来围着设备转的程控员、话务员、施工员根据所长所好选岗位,一个个走出机房,走向前台,走向市场。

谁能上,员工群众说了算。在候选人推荐上,严格确定推荐票必须在70%以上,尤其在信任票上,员工群众与处班子成员权重一样,一人一票,直接提高了员工群众在选人用人上的话语权。科级干部谁能上,群众说了算!良好的选人机制,使企业在用人上始终风清气正。

谁优秀,一把尺子来丈量。信息产业处在科级干部年度考核上,确定了严格、统一、规范的科级干部年度考评制度,实行办公室统一组织,集中述职,公开考评,谁优秀,谁靠后,全由员工代表、科级干部和处领导班子成员共同投票来评定,考评结果更加公正、公平、公开,让人信服。

大舞台,成就事业热土地。为全油田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建设“两化一中心”,是公司赋予信息产业处的新定位。信息化、自动化和数据中心,一个富有想象、成就事业的大舞台、热土地展现在全员面前,员工创事业、干事业的热情被充分点燃。在吐哈信息产业处这方热土上,广大员工各尽其能,尽展才华,快乐而自由地成长,实现着自我价值。

文/ 吐哈石油信息产业处办公室 尹叶果

管理问题不应“视而不见”

企业的管理问题,为什么一些人常常选择视而不见?原因诸多,从个人主观上分析,主要的不外乎有三:一是怕得罪人,有“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心理在作怪,各干各的事,各发各的财;二是有“混水摸鱼”的思想存在;三是有幸灾乐祸的想法,与自己无关,乐意当麻木的“看客”,看别人要整出什么名堂,搞出哪些花样,造成什么损失,会不会受到处理。从客观上分析,管理问题,一是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清楚会涉及到谁、涉及到哪些,因而许多人对此讳莫如深,自然造成这样一种不想说不愿说的语境;二是乱象丛生,管理问题比较宽泛,涉及点线面层次,环节众多,往往会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再搅成一锅粥,分不清你我,理不清谁对谁错,像一堆乱麻,剪不断理还乱,最后无人受理不了了之;三是与企业管理者是真管还是假管有关,“雷声大雨点小”,“光打雷不下雨”,就会形成大家都乐意当传声筒做表面文章,不愿当得罪人的监管者、执行者这样的从业氛围。

正因为如此,若干年后,悬而未决的问题最终衍生为凶猛的“病虫害”蚀空了企业的基础,使企业轰然倒下。

曾有人说,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管理者有莫大关联,管理者的思想、言行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风气清浊,上行下效。管理者正直清廉,肚内撑船,广开言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何愁言路不畅,何愁人心不稳,何愁视而不见。政治昌明,民意畅达,闻过则喜,见过则纠,有责即惩,抓好风险防范,做好内部管控,坚决倡导扶正祛邪正能量,那么对于企业的管理问题,企业内更多的人就不会选择视而不见,而会秉笔直书,仗义执言。

文/中国石油川庆钻探测井公司 陈勇

猜你喜欢
油气管道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接好煤改气“最后一米”管道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粗氢管道腐蚀与腐蚀控制
《中国海上油气》2019年征订启示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欢迎订阅《中国海上油气》
大宝小神探·奇异的森林管道
2013全球主要油气发现
MARK VIe控制系统在西气东输管道上的应用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