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晖,张 丹,王涛济,孙晓文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构建特色公共艺术课程群 打造食品校园文化新品牌
—
—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王霞晖,张 丹,王涛济,孙晓文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公共艺术课程是高校实施文化艺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课程建设是高校推行文化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课程群建设理念,从特色课程开发、公共艺术课程群构建、艺术教学方法改革、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将一门门独立、分散且具有食品文化艺术特色的公共选修课打造成一个多学科渗透互补的公共艺术选修课程群,打造具有食品艺术特色的校园文化新品牌。
公共艺术课程;特色课程群建设;食品校园文化
公共艺术课程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对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养和科学认知等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不断提高学生文化艺术素养,不断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学院是以食品冠名的国内唯一高职院校,我们一直致力于建设以“诚信+良心”为核心内容的食品文化艺术教育体系,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食品文化艺术,将“成才”教育与“成人”教育相结合,形成了“技艺与素质并行,知识与能力并重,教学与体验共举”的素质教育思想。通过创新建设思路、优化课程结构、开发特色课程、实施教学改革、开展艺术体验等建设措施,构建了食品特色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群,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和人文理念,提升学生文化艺术素养,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了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指出:“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大学文化。”我们学院作为以大食品类专业为主体的工科高职院校,无论是人才培养模式,还是课程体系构建,在努力建设食品类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同时,从学生需求出发,也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注重开发具有食品特色的公共艺术选修课程。
1.创新思路,优化结构。公共艺术课程本身就是由多种艺术学科交叉、多种艺术门类相互渗透的综合性课程,因此,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必修课,同时也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有目的地开设内容广泛、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较强的选修课程。近年来,我们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在各专业课程体系原有五大课程模块的基础上,增加了“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开发了覆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八大类的公共艺术课程120余门。如“酒店管理专业”开设了茶艺、普通话、形体、音乐欣赏、插花艺术等艺术类课程;“文秘”专业开设了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形体训练、职业装束与化妆、美学概论、书法等课程。各专业开设的艺术类课程,与公共艺术选修课相得益彰,优化了专业课程结构,完善了课程体系课程模块的构建,使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知识结构更为合理,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人文素质得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会适应性、合作意识、知识应用能力和人文艺术素养等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共同支撑起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半壁江山。
2.提炼食品资源,开发特色课程。学校开设的公共艺术选修课,是专业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品味,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其就业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环节。学院作为以“食品”冠名的全国唯一的高职院校,食品大类专业占全校专业总数60%,食品大类专业在校生占全校学生总数67.9%,食品大类专业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58.6%,形成了食品特色专业群人才培养优势。我们利用学院的“食品”教学资源,设计开发了食品制作工艺、食品养生与保健、饮食文化、食品艺术、淮安当地食品饮食习俗研究等五个课程群,设置了整套课程建设流程。依靠具有食品特色的公共艺术课程群的建立,学生选择性地学习,使非“食品”专业学生分享食品特色课程,使食品大类专业的学生互享食品特色课程。
通过几年的建设,食品特色公共艺术课程开设每年呈递增趋势,由2011年的12门次增至2013年的41门次;全院选课人次平均每学年达2000以上人,占全校公共选修课程选课人数的三分之一(见图1)。
图1 食品特色公共艺术课建设示意图
五类食品特色课程建设分属不同的二级学院,在建设中也各有交叉,已呈显著成效,已建有食品加工制作工艺类的5门课程(面塑欣赏与制作、日本饮食文化、葡萄酒品尝与鉴赏等),食品营养与保健的8门课程(中华传统养生等),食品安全的7门课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讲座等),饮食文化与习俗的12门课程(饮食文学欣赏、茶文化赏析、酒与酒文化、中外饮食文化趣谈、旅游美食、西洋酒知识等)和淮安当地食品饮食2门课程(淮安名人与美食、淮扬菜鉴赏)。每学期,公共选修课程安排表中开设包括食品技术、食品安全、食品营养、食品艺术、食品赏鉴、食品文化、餐饮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学等“食品特色群类课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学生选课踊跃。食品类公共艺术选修课程群建设,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内涵建设,促进校企合作多元化模式的开发,培养学生具有食品行业所需的综合职业素质的需要。通过食品特色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建设,丰富了公共选修课程的类别,凸显了我院食品特色,实现了全院学生共享食品教学资源,每位毕业生都打上了“食品”的烙印。
食品特色公共艺术选修课程注重食品知识教育和实践动手能力现结合,课程特色决定教学呈现课堂实践和课外亲身体验两种类型。在艺术教学借鉴“体验式”职业素质教育模式,在实际教学情境中“体验”审美教育。饮食文化欣赏类课程采取情境式教学,借助影视等传媒直接激发学生学习激情,让学生亲自模拟,直接感受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艺术。“面塑欣赏与制作”、“茶文化赏析”等艺术技能型课程,强调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师示范,学生模拟,当场借助设备、实物、工具等完成学习任务。如“简易西餐制作”课程是在学院“烹饪实训中心”实训室里教学,每人或每组一个工作台,教师课前准备好西餐材料,教师先采用“示范法”讲解理论和工序,然后采取“任务驱动法”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课堂学习,真正践行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课程的评价方式是以“作品设计”方案和作品实物评定学生课程成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知识技艺体验既是课内教学的扩展和升华,也是对课内教学的直接检验、补充与完善,通过各类艺术社团,积极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锻炼自我、塑造自我的广阔舞台。课外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到食品文化艺术的魅力,也检验学生公共艺术选修课程的学习成果和收获,既增加了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也丰富了校园文化。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举办食品安全事件图片展、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培养学生“良心和诚信”意识;一年一度的“食品文化艺术节”,为学生展示实践操作能力、创业创新能力提供了平台。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每年举办的“啤酒文化节”,以学生自己酿造的啤酒产品为载体,通过啤酒知识竞赛、分析检测大赛、啤酒品评等活动,把啤酒工业文化展示得淋漓尽致。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开展以展示专业技能为主题食雕表演、面塑展览、插花比赛等活动,弥漫着浓郁的“食品”味道。这些活动展示了学生才能,锻炼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公共艺术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普及艺术常识,但无法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我们在重视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同时,也加强学生艺术社团的建设,丰富学生第二课堂。经过几年的建设,学院现有注册学生社团76个,涵盖体育、科技、艺术、人文社科和公益五大类,社团成员达7000余人。学生社团的建设采用公共艺术课堂教学与专业指导相结合、专业教师指导与大学生朋辈互帮相结合、专业训练与舞台实践相结合、校内演出观摩与校外参赛相结合,形成课内课外相通、教师学生互动、校内校外结合的训练模式;活动中突出实践环节,强化舞台锻炼,在实践中磨炼队员,提高艺术团队的整体水平和实力。如每年一度的师生共同参与的红色经典诵读比赛、演讲比赛和歌手大赛,学生与老师同台竞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师生感情交流,也是对“普通话训练”、“演讲与口才”、“诗歌赏鉴”等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成果的检验,更好地推动了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学院每年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新生文化节”、“校园舞蹈大赛”、“迎新生文艺汇演”等大型艺术活动,已经成为我院校园文化的品牌,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大繁荣。这些都是基于我们公共艺术教育的深厚底蕴的成果,是我们立足本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大食品文化艺术的成果。
高校公共艺术课建设与管理是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有效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我们经过多年的发展、探索和实践,食品特色公共艺术课程已经形成鲜明的特色和规范化运作体系,公共选修课程在传播先进文化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学院的特色校园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校园文化品位日益提升,特色校园文化日益彰显。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2)4号.
[2]朱育锋,喻夜兰.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24-26.
[3]李艳,彭晓云.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27-29.
[4]李鹏,徐云慧,王博.打造高职院校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J].煤炭高等教育,2010,(7):103-104.
[5]姜晨宇,张健,李文博.对加强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思考[J].北方经贸,2011,(5):149-150.
G640
A
1674-9324(2014)43-02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