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盛铨 ,张芳勇,巩绪威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上海 200434)
Darawat Dam工程位于巴基斯坦南部信德省境内Baran Nai河上,吉尔特尔山脉(Kirthar Range)的东部边缘出口,西南距离卡拉奇132 km,东距海德拉巴66 km。
该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为大坝下游右岸的土地提供灌溉用水。坝址区的主要建筑物包括混凝土重力坝、溢洪道、冲砂孔及引水建筑物。
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46 m,坝顶长306 m,坝顶高程121 m。正常蓄水位112.55 m,相应库容1.5 亿 m3,灌溉面积 10024 hm2。
坝址位于一近南北向展布的条状山梁西侧山坡,Baran Nai东南流向从条状山梁的一缺口处通过。
坝址处为不对称的“V”型河谷。左岸岸坡地形略缓,坡度约15°;右岸略陡,坡度约25°。河道在坝址区为向西南略突出的弧形弯段,河道宽约45 m,河床面较平整。两岸岸坡均为岩石岸坡,河床为冲洪积的含卵砾石砂层覆盖。
工程区域出露地层为第三系的基岩及第四系的覆盖物。分布在坝址区的基岩属第三系,以灰岩、白垩质灰岩为主,夹少量的泥质灰岩、砂岩、页岩等,岩层倾角较缓,总体倾向库内、右岸。坝址区河流走向与岩层走向大角度相交。除河床有第四系冲积物、坝轴线下游左岸坡脚有少量的崩坡积物外,山坡上覆盖物较少,基岩普遍裸露。最大可信地震加速度MCE取0.23 g;基本地震加速度OBE取0.16 g。
前期设计时,推荐坝型为面板堆石坝。基本设计时,就面板堆石坝与重力坝对于该工程的适应性进行了比较,认为面板堆石坝不适合本工程,具体为:
1)由于土石坝的洪水标准更高,采用面板堆石坝需更大规模的泄洪建筑物。并且泄洪建筑物须与坝体分开布置,为此将导致山体开挖、边坡支护、弃渣等工程量巨大,并将形成高高度超过100 m的高边坡,工程难度大。
2)灌溉引水口需与坝体分开,单独布置在右岸山体中,这将导致引水管线必须采用隧洞型式,加了施工工期、施工难度和工程投资。
3)经对现场及其附近料源的了解,面板堆石坝所需要的坝体填筑料源匮乏,而溢洪道的开挖料多为③层白垩质石灰岩,不能做为坝体的填筑料,需另外寻找合适的坝体填筑料场。
4)面板堆石坝施工导流需设置专门的导流明渠或导流洞,坝体本身不能过流,增加的建筑物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工期延长,另一方面也将增加工程投资。
一般来说,在料源满足筑坝要求、储量充足、运距短的前提下,面板堆石坝的投资要小于同高度的混凝重力坝,但就本工程而言,综合泄水和引水建筑物的布置,选择混凝土重力坝,优势更加明显,具体如下:
1)泄洪和引水建筑物均可以布置在坝体上,不需要分开布置在左岸山体中,当然也不需要进行大开挖。
2)混凝土坝体在汛期可通过设置导流孔或者预留缺口进行导流,减少了相关临时工程投资。
3)重力坝在抵抗未来不可控风险能力方面要强于面板堆石坝。由于该工程相关水文资料匮乏,所依据的水文资料均是根据降雨量进行推求的,并无实测的河流水文数据。因此采用混凝土重力坝可以抵御超规模的洪水,可避免超标准洪水造成的溃坝等重大事故。
因此,综合以上分析,该工程最终采用混凝土重力坝方案。
Darawat Dam主要建筑物包括混凝土重力坝、溢洪道、冲砂孔以及引水建筑物。
溢洪道位于主河床,采用混凝土重力坝,共设置6个坝段,坝段宽度18 m,总长108 m,最大坝高46 m。溢流表孔为开敞式,不设闸门控制,自由敞泄,表孔设置11孔,单孔宽8.6 m,总净宽为94.6 m。中墩设10个,单个厚1 m,边墩下游接导墙,厚1.7 m。坝体上游面为竖直面,下游采用WES实用堰堰型,反弧段半径16 m,出口挑射角度为35°。溢流坝段最大底宽38.00 m。
非溢流坝段布置在坝顶溢洪道两侧,左岸9个坝段,右岸4个坝段,坝段宽度除M9坝段为18 m外,其余均为15 m,坝段总长度为198.00 m。非溢流坝段坝顶宽6 m,下游坝坡为1∶0.75。非溢流坝段的最大坝高为32.00 m。
冲砂孔布置在溢流坝段右侧的M16坝段上,进口底高程为98.5 m。冲砂孔采用圆形断面,直径2.0 m。冲砂孔进口尺寸为2.0 m×2.5 m(宽×高),洞身段经过方变圆段变为直径2.0 m的圆管,出坝后采用外包混凝土结构,经半径30 m的弯曲段转向30°,斜挑向河道。冲砂孔内衬钢管厚度为12 mm(转弯段为16 mm),工作闸门采用前止水型式。
引水建筑物主要包括进水口、引水钢管、消力池、跌水等,与灌溉渠道相接。根据招标文件,灌溉区的最大需水量为4.42 m3/s,确保在水库死水位(106.00 m)以上可以取到水。
进水口布置在大坝右岸M16非溢流坝段,为坝式进水口。进水口前沿总宽4.00 m,顶高程121.25 m,底高程104.00 m。进水口由拦污栅段与流道进口段组成。拦污栅段两侧边墙为直墙,厚1.00 m。流道进口段长1.4 m,位于大坝坝体内,两侧边墙为直墙,顶板为椭圆,与其后方圆渐变段平顺连接。为保证进水口前的门前清,在左侧设置有冲砂孔拉沙。
进水口后接直径1.40 m的引水钢管,总长约870.00 m,由坝内埋管段和明管段组成。坝后设置一道蝶阀,以控制引水流量。钢管壁厚12 mm。
根据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和重力坝对基础的要求,采用固结灌浆、防渗帷幕灌浆、排水等进行基础处理。
坝基上下游各1/3范围内布置固结灌浆孔,孔深5 m,间排距均为3 m。为降低两岸和坝基的渗透压力,在大坝底部设置两排防渗帷幕,主帷幕深度按0.75倍水头进行控制,河床部位帷幕灌浆最大深度为27 m,孔距为2.0 m;副帷幕深度按主帷幕1/2控制。左右岸坝头坝段帷幕灌浆从坝顶实施。帷幕下游布置一排排水孔,入岩深度为10 m,孔距为3.0 m。断层处理采用混凝土塞方法,并对断层及其影响带采取加密固结灌浆孔处理。
根据坝体断面尺寸、温度应力、施工条件,坝体设置横缝。坝体上游设置两道橡胶止水带,横缝内填充高密度填缝板。坝内廊道四周、下游护坦等部位均设置一道橡胶止水带。
坝体采用三级配C9015(圆柱体抗压强度,下同)常态混凝土,上游面和坝基与岩基接触面采用三级配C9025混凝土,溢流面、闸墩、坝顶结构、孔洞等处采用二级配C25混凝土,溢洪道表面高速水流区采用二级配C35混凝土。
排水系统包括坝体排水和坝基排水。坝体排水孔设在坝体上游侧,间距3m,排水引入基础灌浆廊道;坝基排水孔布置在基础帷幕灌浆的下游侧。坝体和坝基的排水通过基础灌浆廊道引至设于排水廊道内的集水井,通过排水泵排至下游河道。
根据水工模型试验成果,在50年一遇洪水下,溢洪道最大下泄流量为1885 m3/s,挑射水流距离为61.80 m,冲刷坑深度为5.60 m,河床中部覆盖层深度为10 m,该工况下的挑射水流不会危及到基岩坝体的安全。为防止小流量洪水对溢流坝段基础的淘刷,在下游河床部位覆盖层部位设置护坦,防护范围为溢流坝下20 m范围,护坦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厚2.0 m。溢流坝段下游的两侧岸坡则采用1.0~0.5 m厚的钢筋混凝土护坡防护,根据水工模型试验成果,左右岸防护长度均为90 m。
根据工程特点,分别选取溢流坝段、非溢流坝段及边坡坝段作为典型断面,分别进行抗滑稳定计算,工况荷载组合见表1。
表1 坝基抗滑稳定荷载组合
坝基混凝土与基岩滑动面的粘聚力c′为0.4 MPa,抗剪断摩擦系数 f′为 0.7。
计算结果表明,坝基抗滑稳定计算安全系数满足规范[1]要求。计算结果见表2。
根据地勘资料,坝基建基面下存在灰质页岩软弱夹层T1,存在着深层滑动的可能。为此,分别选取溢流坝段及非溢流坝段两个最大坝高的典型断面进行计算,荷载工况组合与坝基抗滑稳定一致,见表1。
表2 大坝抗滑稳定计算结果
为确定软弱夹层T1的抗剪断参数,巴基斯坦水电发展署(WAPDA)实验室在溢流坝M13坝段下游进行了现场原位剪切试验,试验结果为软弱夹层T1粘聚力c′为363.5 kPa,内摩擦角为65.1°。经过修正后,最终采用粘聚力c′为0.2 MPa,内摩擦角为30°进行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深层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规范[1]要求,不需要对坝基基础进行特殊处理。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大坝深层抗滑稳定计算结果
1)Darawat Dam工程经过坝型比选,确定了采用实体混凝土重力坝,符合工程特点。此外大坝工程布置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满足工程功能要求。
2)大坝坝基抗滑稳定及深层抗滑稳定计算结果表明,大坝抗滑稳定均满足规范要求,无需对坝基基础进行特殊处理。
3)大坝主体工程已于2013年6月完工,目前大坝运行良好。
[1]GRAVITY DAM DESIGN(EM-1110-2-2200),USACE,1995.
[2]DESIGN OF GRAVITY DAMS,USBR,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