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专论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思想源起与精髓

2014-02-28 08:59丁元竹
人民公仆 2014年4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同志改革

■ 丁元竹

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专论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思想源起与精髓

■ 丁元竹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团结奋斗。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

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有着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以及他对社会的深刻理解、观察和思考。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既要深入阅读原著,也要深入研究历史。习近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的基本论断可概括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认识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条件,也是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基本前提。

亲历改革开放启程,肩负使命,继往开来

(一)言传身教,耳濡目染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标志着改革开放正式启程。习近平同志的父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是广东改革开放的奠基人、开拓者。习近平同志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和毕业分配到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工作期间,正是习仲勋同志主政广东、为“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奔波操劳的时期。父亲的言传身教,改革开放启程中的耳濡目染,给习近平同志带来深刻的影响。

1978年,习仲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言,要求中央给广东更大的支持,多给一些处理问题的机动余地,允许广东吸收港澳华侨资金到珠江三角洲搞“三来一补”,得到与会者的支持和赞同。习仲勋和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开展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充分发挥广东的特点和优势,在改革开放中率先迈出一步,建设“贸易合作区”。这得到了邓小平、叶剑英等中央领导的大力支持,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后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习仲勋表现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为广东改革开放事业和经济特区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从此,广东创办经济特区踏上了光辉的历程,深圳和珠海特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带动了广东全省经济发展和其他各项改革。

◆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

◆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

习仲勋同志对改革开放的大胆探索和为党为人民建功立业的实践,深深影响和感染着习近平。2001年10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在写给父亲八十八岁“米寿”的贺信中深情地说:“父亲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我辈与父亲相比,太过平庸,汗颜不已。但更令我们感动的,是父亲从不居功,从不张扬,对自己的辉煌业绩视如烟云。这才是成大事者的风范,永远值得我辈学习和效仿。”

(二)继往开来,勇于担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勇于把改革开放大业推向深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届三中全会,每次会议都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情况,紧紧围绕改革主线,着眼于推动国家的发展开放,提出不同的策略和措施,主要包括:实现工作中心的转移;改革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起步,进而拓展到城市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前提下,围绕增强活力、发展商品经济、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开展所有制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党的领导;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农村改革、对外开放体制改革等。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12月初,习近平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期间,曾到深圳莲花山公园向邓小平铜像敬献了花篮。他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随后,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中对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12月31日,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同志就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朝着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前进。

2013年7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湖北省武汉市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征求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强调加强对改革重大问题调查研究,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决策科学性。10月7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的演讲中,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的是要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改革,努力破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消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改革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11月9日至12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文件起草组组长的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时期作出的重大部署。在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进一步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并作进一步部署,他要求: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推进城镇化,既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

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接触第一手材料,重要情况心中有数

(一)深入实践,抓住问题的本质

1982年,习近平同志主动要求离开中直机关到地方学习锻炼。在担任河北省正定县县委副书记和书记期间,他曾说服当时县委主要负责人学习南方省份实行“大包干”的经验,制定并颁布了包干到户责任制办法,奠定了正定经济腾飞的基础;他和县委班子成员分头带领干部走出去,到南方改革开放先行地区取经,赴乡镇企业起步较早的浙江、江苏、天津考察学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逐步确立了正定“依托城市、服务城市、打入石市、挤进京津、咬住晋蒙、冲向全国”的“半城郊型经济”发展思路。

习近平同志在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应《浙江日报》约请写了《从“两只手”看深化改革》一文,特别关注浙江的率先发展与市场体制的关系。他指出:正是市场体制充分调动了千百万人的积极性,市场经济的建设要紧紧依靠群众的首创精神,同时也要坚持党委和政府的积极引导,党委和政府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稳步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

习近平同志强调: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他从实践出发,认为改革的不同阶段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不一样的,改革开放以前,政府主要是发挥计划的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都要发挥好,这就需要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经济运行、公平与效率、城乡发展上采取不同的措施。

(二)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研究思考

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同志的一贯风格。在浙江工作期间,他就提出:“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勇于迎难而上,破难而进,变压力为动力,积极营造发展环境,增强发展活力。他强调: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只有抓住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才能引领社会前进。

2005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务虚会上,针对改革问题指出其核心和难点:在改革的广度上,不仅是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还涉及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改革的协调配套;在改革的深度上,各项改革都将涉及一些根本性体制机制问题;在改革的难度上,由于改革将触及更加复杂的利益关系,必然面临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调整,也会遇到更多方面的阻力。

浙江不同于其他地区,是一个市场经济较其他地区发达的省份,具有先天市场经济属性的民营经济在浙江成为重要发展支柱,民营经济使浙江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创业者群体。浙江又有着悠久的商业文化传统,浙商历史上就闻名于世。在这样的地区担任一把手,习近平同志对改革的认识更加深刻。他认为:改革始终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浙江的活力之源来自改革,总的趋势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基础上,改革要从打破传统体制障碍的局部突破,向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整体推进。

对于市场经济,习近平认为:关键是发挥“两只手”,即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和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浙江当时在这方面做的事情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06年,浙江省已经把过去的3000多项审批项目减少到800多项,成为全国审批项目比较少的一个省份。浙江在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搞活国有企业的同时,实现民营经济的新发展,创造条件使浙商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习近平连续两年(即2005年和2006年)参加了浙商论坛峰会和浙商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3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强调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包含着对改革开放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一是要改革传统社会和文化中阻碍现代化的因素。在现实中,官本位是亟需改革的一个问题,它破坏了社会和谐和公共参与的基本价值——平等,挫伤了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要改革计划经济中那些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因素。诸如土地产权制度、户籍制度、国有企业垄断、重要资源的定价、行政审批制度等。

三是要改革现实中借鉴西方和其他国家经验中被视为发展阻力的因素。例如福利制度,我们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经验,但是发达国家在过去几十年实践中由于初始条件发生变化,社会福利制度的诸多问题暴露出来,如不公平和不可持续,这些也影响到我国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体制。西方国家正在改革自己的社会福利制度,我们当前也要及早考虑这些问题。

四是要改革过去由于认识的局限造成的对当前工作阻碍的因素。曾经在一个发展阶段上,强调和偏重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手段,忽视了政府和社会的角色,在教育、卫生等领域实行产业化,影响了人民群众对上学难、看病难等一系列非常直接和现实问题的化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坚持基本教育和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的公益性质。再如贫富差距,有人将其视为改革的结果,其实这个问题很复杂,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五是要解决发展带来的新问题,顺应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形成的新期待,必须变革现行的某些体制机制。我们承认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的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快推进。目前,世界范围内都在讨论第三次产业革命。新的产业革命以信息技术和新能源为核心,要求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文化观念、行政治理模式的变革,换句话说,需要更加深层次的改革。

对于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习近平同志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正是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

(一)明确目标,整体推进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相比较,增加了包括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及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作出的重要部署。

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习近平同志任组长。他在会上强调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改革就是要解决问题,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合理布局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化解社会矛盾,解决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社会治安、司法领域等存在的社会问题,努力解决部分社会成员的生活困难问题,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奢靡之风和享乐主义等。从问题开始,就必须坚持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2014年1月22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是有的地方、单位、干部对三中全会精神理解不深、把握不准,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关联性、系统性估计不足;有的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抓改革作风不扎实、工作不到位。还要看到,随着改革不断推进,对利益关系的触及将越来越深,对此也要有足够思想准备。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

习近平认为,必须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改革,努力破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消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二)统一思想,重在落实

习近平同志指出,只有全党思想和意志统一了,才能统一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意志,才能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2013年12月31日,习近平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一文中,就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提出了六个要求:(1)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2)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3)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4)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5)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6)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坚持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在顶层设计前提下进行,顶层设计要在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基础上谋划,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

习近平同志强调: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推进改革发展,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十分繁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和要求,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

(作者为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同志改革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FOR YOU, O DEMOCRACY
同志关系
改革之路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