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慧破解城市发展难题

2014-02-27 06:39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张杰李文姹李月成龙思羽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4年3期
关键词:温江智慧建设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张杰 李文姹 李月成 龙思羽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 曹 余

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综合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城市在基础设施、社会管理、产业转型升级、民生改善等方面均面临诸多挑战,在长期快速发展中积累,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城市难题”。

所谓“城市难题”是指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具体表现为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将会加剧城市负担并制约城市化发展甚至引发市民身心疾病。

针对这一系列“难题”,以物联网和云计算等为支撑的智慧城市被看作解决问题的出路。这些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用传统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已经难以有效解决。目前,发达国家正在研究如何创新性地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智能技术手段来重新审视城市的本质、城市发展目标的定位、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结构的调整、城市形象与特色等一系列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特别是通过智慧传感和城市智能决策平台改善节能、环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智慧城市”课题正是基于这个背景而提出的,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十分明显。

智慧城市自2010年提出以来,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近200个城市启动智慧城市战略,经过阶段性的发展,公众对于“智慧城市”的关注热情已不再停留在概念阶段,人们更想了解目前各个城市智慧城市进展如何?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处于何种阶段?本刊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收集了目前“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向读者展示“智慧城市”试点进程及相关举措。以期给建设者信心,给推动者恒心,给决策者决心。

1 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现状

(1)“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情况概览

(2)如何看待当下智慧城市建设——聆听来自智能化领域专家的声音

目前,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已经结合本区域的特色,把智慧融入到城市的建设中,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当下,智慧城市如何建设,很多试点的城市在摸索自身的发展途径,对此,并没有固定的范本可循。本刊也征集了一些智能化领域的资深人士对智慧城市建设给出自己的理解。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研究员——李仲男

智慧城市是在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指导下,城市各项基本设施建设(信息系统是水、电、气、交通外的第五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建设(各层面、各部门、各单位业务系统)及各系统的智能应用推进(信息融合、大数据)的综合成果,是随各系统应用之深化而不断成长的长期演进的过程(LTE)。智慧城市是长期、稳定的投入,不可一哄而上。

广西专家咨询服务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主任——谭伟贤

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

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而“智慧城市”是在“数字城市”基础上的新跨越,与构建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一体化战略,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深圳自动化学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刘宇辉

智慧城市对于当今城市化来说不仅仅是一个高科技的概念,更是一个系统的变革,在我国进行智慧城市的实验与建设是大势所趋,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从好的方面来讲,如果考虑充分,建设较为成功,智慧城市在我国将会带动其他产业一起改革,从根本上促进经济的转型;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好大喜功,不做充分考虑、盲目跟风、无法做到实地调研,严格从政策、资金现状、法律法规、基础建设、以及人才储备的实际情况量力而为,结果将会适得其反。

海军工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成泉

智慧城市就是在原有的设施基础上,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构建的一种新型的城市治理和社会发展模式。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所有建设出发点应当基于国家强盛、民生需求这个大前提。目前,支撑智慧城市发展的技术力量虽然有了较大的进步,但要成熟应用,还需要大量实践。要有针对性,要做到量力而行,不做负债建设的实践活动。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机电专业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琪

智慧城市是城市建设目标,需要做许多具体的事务来实现。当下智慧城市还只是一个概念,尚待业内人士去探讨钻研。

南京工业大学城建学院副院长——龚延风

智慧城市是社会发展机遇,是智能化行业的重大机遇,是技术进步的机遇,是智能化产业的发展机遇,是传统建筑业以及城市建设转型的机遇,是管理运维升级的机遇,不可错失。智慧城市建设要运用创新理念,做好智慧城市,一定要追求新的思想、新的方法。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祁亚东

当前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仍属于一个概念,到底应如何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不是很清晰。一个城市要建设智慧城市,包括哪些内容,对特大或大、中、小城市的标准是否有所同、有所不同,建成智慧城市后如何验收,如何界定是否合格,老百姓是否认同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在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城市试点后,总结提升再进行推广;否则,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编者小结

智慧城市把城区分散的、各自为政的信息化系统、物联网系统整合起来,提升为一个具有较好协同能力和调控能力的有机整体,这是过去的建设中所没有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信息化的升华和飞跃,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各位资深人士首先肯定了智慧城市建设所起到的作用,但是,他们也从各自的理解中给予了提示,这些提示也应该是目前智慧城市试点或在探索中所暴露的现实问题,需要城市的管理者及建设者加以重视。

2 智慧城市特色发展之路——城市名片

本文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和成都市温江区两个智慧城市快速发展的典型案例,这两个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走出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已经形成亮丽的城市名片效应。以期能够实现以点带面的效果,让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得到汇聚和交流。

城市名片之一

姓名:上海浦东新区

特点:3935战役(智慧浦东规划)

备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

上海市浦东新区作为住建部指定国家智慧城市首批试点单位,按照智慧浦东规划(3935战役)部署,通过着重抓基础设施优化、抓应用体系建设、抓智慧产业发展,使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试点建设:基本构筑起以人为本、高效互动的智慧城市框架体系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地处中国沿海开放地带的中点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面积为1210km2,占上海市五分之一左右,2012年常住人口515.4万,地区生产总值5929.9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50.30亿元。浦东新区主要产业包括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航运业等。2012年浦东新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069亿元,各类金融机构累计达到73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907亿元,集装箱吞吐量全年完成2951万标箱。浦东在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创新发展上显示出更加重要的先行先试和示范引领效应。在被列为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首批试点单位以来,浦东新区高度重视,全力推进,从顶层设计着眼,从重点项目入手,已初步构筑起以人为本、高效互动的智慧城市框架体系。

一是区委区府高度重视。浦东新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第一副组长的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智慧浦东建设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同时,还成立了由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院士为主任的专家委员会,和由中科院上海高研院院长封松林为院长的浦东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为智慧浦东建设形成智力支撑。同时,为及时把握和总结试点建设成效经验及模式,浦东新区加大研究和调研力度,以上海浦东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委员会和上海浦东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为主要依托,每月编撰浦东新区创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简报,每月召开专题会议,对重点项目进行跟踪调研和协调推进。

二是顶层设计框架完整。2011年率先出台了《智慧浦东建设纲要(iPudong 2015)》,形成了智慧浦东建设的总体布局(3935战役),并在此基础上,发布智慧浦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年度工作要点,形成以点带面、层层推进之势。2012年以来,以创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为契机,重点推进以“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为代表的18个重点项目,以此作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的重要支撑。同时,浦东新区还依托上海浦东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在2011年和2012年分别发布《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和《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为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三是基础设施水平领先。“十二五”以来,浦东新区通过着力推进城市光网升级、无线城市完善和配合市政推进三网融合等三大计划,逐步形成以“光网+无线”为主的城市网络体系,形成“无处不在的网络”。目前,浦东新区光网覆盖水平已达到165.8万户,实际固定带宽已达到13M,基本建成覆盖全区的3G网络,基站总数6113个,建成公共区域Wi-Fi场所2438个,并推动在浦东68个公共区域(医院、公园、图书馆、文化中心等)向公众开放“iShanghai”免费使用Wi-Fi,特别是随着“陆家嘴无线金融城应用平台”正式运行,小陆家嘴区域实现全部免费无线Wi-Fi覆盖,有效提升区域竞争软实力。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用户数84万户,NGB用户数72万户,IPTV为31.6万户,移动用户数为441万。

四是应用体系日臻完善。建成了初具浦东特色的智慧化应用体系,涉及政府服务、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多方面近300个应用系统。例如,在电子政务方面,政务服务更趋向协同互动,服务效能大幅提升,其中行政审批综合信息系统实现了123项社会类行政审批事项的网上审批,承诺审批时限从法定22个工作日提前到平均8.4个工作日;建成了全区统一的实有人口、市场主体、地理信息等基础数据库,数据量分别达到530多万人、20余万法人、120多个图层,在50多个单位开通使用。在城市管理方面,形成了以“一总三子”综合交通信息管理平台等为代表的应用体系,基本支撑起浦东新区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互动化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启动实施“智慧公交”试点,完成1000余辆公交车的集群调度软/硬件部署;逐步探索建立更智慧化的生态和能源管控系统,依托全区120多个废水、环境空气和噪声自动检测站,实现全区COD(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76%以上的污染源企业废水排放实时监控;开展主要办公楼宇能源分项计量工作,将涵盖全区500幢主要楼宇,做实浦东新区智慧楼宇建设。在民生服务方面,以注重亲民和便民为出发点,重点加强教育、文化、卫生和社区等领域信息化建设,逐步形成新型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应用架构;推出以PC端为主的智慧浦东第一门户、以移动终端为主的微门户以及以电视屏为主的IPTV智慧社区门户,并正在推动实现三屏互动和协同;实施了“浦东新区医疗卫生信息共享联动工程一期”项目,实现居民健康档案调阅、双向转诊、治疗安全警示、重复检验检查(用药)提示等多项医疗业务协同联动;实施了智慧化标准菜场项目,通过菜场大屏,实时公布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指导菜价、食品安全公告等信息。

五是产业体系基础坚实。以两化融合为切入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智慧浦东已成为推动浦东新区各大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助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已成为新区新的支柱产业和上海市举足轻重的重要产业基地,2012年实现营收1754.22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逐年提升,2012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产值2689.35亿元;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等一批新兴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正成为支撑和引领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同时,正在研讨和推动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在促进和支撑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的作用机制。

重点项目:快速形成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智慧城市建设格局

根据《国家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要求,浦东新区以“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等18个项目作为智慧浦东建设的核心示范项目。目前各项目都已落实责任部门、安排项目资金,并正在推进和建设中。其中“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浦东智慧交通(一期)”、“能耗在线监测和管理平台”四个项目为重中之重。

(1)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项目背景及建设目标

该平台是智慧城市试点创建的核心项目之一。浦东新区由于信息化建设历史已久,在原有的体制模式下形成了部门信息化较为独立、区层面无法较好进行协同共享资源的窘境。因此,自智慧城市战略实施以来,以更好地开展信息协同共享为目标,尤其是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指导下,浦东新区以“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为支撑,汇集各种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在顶层上实现对浦东新区既有以及新建信息化资源的协同。

·建设内容及目前进展

该项目是对各类智慧城市应用的公共资源进行聚集、封装和共享的平台,是浦东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平台之一,主要用于对各类智慧城市应用进行统一展现。主要包括城市公共信息资源中心和城市公共信息应用服务门户两大部分。其中城市公共信息资源中心为各类智慧城市应用提供数据交换、资源信息目录服务、统一公共信息服务等应用,为智慧城市各个应用之间搭建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的渠道;城市公共应用信息门户提供各类智慧城市应用的统一展现,并对已有系统进行公共服务功能的完善,从而便于各个智慧应用系统功能和数据的对外发布。

目前,该项目已正式立项,进入招投标阶段。为确保该项目顺利推进,浦东新区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相关指导和要求下,联合各相关单位成立了工作组,并举办多次研讨和推进会议,建立了协同推进机制。

(2)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项目背景及建设目标

人口、法人、地理信息以及建筑、经济等数据是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的最基础数据资支撑。浦东新区在基础数据方面虽然具有一定基础,但在数据完整性、及时性及协同共享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为此,我们提出此项目,主要是希望通过在原有各类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完善采集、维护和协同机制,为智慧城市其他方面的应用服务提供统一的数据支撑。该项目要求数据库建成后需包含户籍人口99%以上,常住人口95%以上;包含注册法人95%以上;实有房屋95%以上,建筑物90%以上;地理库要实现地理信息地形图全覆盖,经济运行数据实现规模以上企业经营数据全覆盖。

·建设内容和目前进展

该项目包括要建成完善的人口、地理和法人基础数据库,建设房屋、经济、建筑物等数据库,并投入实际共享使用。

目前,浦东新区已建成了浦东新区实有人口信息交互应用平台,涵盖530多万户信息,覆盖率户籍人口99%以上,常住人口90%左右;建立实有人口基础信息库的更新维护机制,开通成员单位达39家,用户数111个;建成市场主体资源整合与应用平台,涵盖20余万法人信息,涵盖98%以上的法人,并在6个街镇、5个委办局开通使用;建成包含120多个图层的新区地理信息数据库,推进在全区的更多的应用。

(3)浦东智慧交通项目

·项目背景及建设目标

智慧交通项目总体目标是为浦东新区提供环保、便捷、安全、高效、可视、可干预和预测的交通服务,一期在综合交通信息系统平台的基础上,将率先建成智慧交通的“一网两系统”。

·建设内容和目前进展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立新区智慧交通统一平台、数据中心和智亭、智调、智行、智停、智运、智控、智网和智管等“八智”系统。一期在综合交通信息系统平台的基础上,将率先建成智慧交通的“一网两系统”。其中:“一网”即“浦行网”。实现公共交通出行信息一网通。“两系统”即公交地理信息系统和公交智能调度管理系统。公交地理信息系统包括浦东公交管理GIS系统、浦东公交查询GIS系统和短信查询平台(10625555055);公交智能调度管理系统包括:建成一个智能调度管理中心和五个公交运营单位,五套智能调度分中心,全区一半以上枢纽站建成集群调度站,全区3700辆公交车、275条公交线路实现智能集群调度管理。

目前,“一网”(浦行网)模型已经设计完成,待业务部门审核后正式进行研制,“两系统”(公交地理信息系统和公交智能调度管理系统),浦东新区公交地理信息系统(包括浦东公交管理GIS系统、浦东公交查询GIS系统和短信查询平台10625555055)已经研制完成,目前正组织力量进行优化、提升与应用推广;浦东新区公交调度管理系统已经完成一个分公司的研制开发与应用。

(4)能耗在线监测和管理平台

·项目背景及建设目标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上海市《关于加快推进本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12]49号),浦东新区结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中对楼宇节能的相关要求,从2012年底启动区级能耗监测平台建设工作。

浦东新区能耗在线监测和管理平台主要定位于:采集存储浦东新区范围内机关办公建筑与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为浦东新区楼宇能耗统计、审计等提供准确数据。

·建设内容和目前进展

该平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数据中心主要负责浦东新区各建筑楼宇能耗数据的接收、分析、处理以及存储,采用高端的服务器、大容量的存储设备以及完善的信息安全设备。系统软件主要采集并存储建筑能耗数据及开展用能状况的监测、预警、分析和发布,和上级平台进行数据交互。大屏展示系统主要负责平台内容的展示,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浦东新区的大量楼宇数据。集中控制系统将数字会议系统、影音系统、大屏展示系统集中控制,提高使用效率。

目前,该平台已建成并通过验收,已有11幢楼的数据接入该平台中,未来几年将涵盖500幢楼宇。平台可对楼宇能耗(用电)进行实时监测,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如数据对比、能耗组成分析、传输状态查询、建筑分部、能耗排名等,以图表方式对建筑能耗水平按建筑类型/功能、能耗指标等因素、以多种时间跨度进行排序,使用户可以直观地从不同角度查看本区建筑的用能水平、特点及变化趋势。

主要体会:逐步凝练出六个“特别注重”的智慧城市推进模式

浦东新区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上海市经信委和建交委的大力指导与支持,在前期建设以及一年多的试点基础上,逐步探索和凝练出具有浦东特色的智慧城市发展路径和推进模式。

第一,特别注重顶层设计和多方达成共识。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往往依靠强有力的领导保障、协同推进和智力支撑。为此,浦东新区成立了区委书记及区长领衔的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各委办局主要领导为成员,定期召开会议,统筹协调智慧城市建设中碰到的各类问题,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制定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同时,依托浦东新区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委员会和上海浦东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时常组织开展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研究和讨论,为智慧浦东建设提供参考。此外,还通过编辑《浦东新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简报》的形式,及时跟踪调研试点建设进展,凝聚各方共识。

第二,特别注重创新信息资源共享协同机制。在信息化基础较为突出的前提下,以促进信息共享协同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浦东新区以“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为核心抓手,结合浦东新区实际情况,构建起“1+N”的两层城市公共信息协同的平台,既突出“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对智慧城市运营的核心支撑功能,也尽量考虑到不同领域信息平台(如交通、教育、电子政务等)共同存在的现状和发展需求,避免“推倒性”建设的不利影响,以此迅速实现整个区域信息资源、应用体系的全面协同。

第三,特别注重打造政社合作PPP模式。在逐步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更注重政府和社会合作共建的PPP模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级的智慧投/融资体系,打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同时,梳理智慧浦东建设的优秀案例,遴选政府、民生、社会应用优秀示范项目,鼓励和发动企事业单位、优秀人才积极投身智慧浦东建设,进一步形成多方参与、共同建设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第四,特别注重紧扣惠民示范引领。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了以人为本的惠民应用,只有真正实现惠民便民,智慧城市建设才有可持续性。因此,浦东新区以试点创建为契机,突出“GOV2.0”理念,积极推动以智慧社区为核心的智慧城区样板工程建设,重点在陆家嘴、塘桥、周浦、临港等街镇推动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智能交通、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各类公共服务应用示范工程,形成一批最贴近民众生活感知的智慧城市单元载体,激发市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性。

第五,特别注重推进产用联动。以“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为目标,实现智慧化应用和产业转型升级间的联动发展,将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引导成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不仅吸引更多和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项目和企业关注浦东,更以智慧化的理念促进浦东新区相关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第六,特别注重探索科学可持续的项目管理制度。政府投入类的信息化建设往往重立项、轻管理,这导致很多具有很好初衷的智慧化应用因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为此,浦东新区探索开展了IT治理制度,目前已对30%以上实施难度大,涉及跨部门协同的项目进行IT治理,通过引入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以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帮助政府完善和把控项目实施的科学性、管理的严格性和运营的有效性,既提高信息化项目与智慧浦东总体发展目标的符合度,又降低信息化项目实施风险,推动政府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浦东还正在推进建立项目绩效评估机制,未来将对运行两年以上的信息化项目进行绩效评估,促进信息化应用可以持续健康运营。

城市名片之二

姓名:成都市温江区

特点: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

备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

成都市温江区按照“智慧之城,生态之都,共建共享,城市梦想”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以测绘与地理信息为基础的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应用,2011年成功承办了中央组织部数字城市市长培训班。会上,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评价温江的数字城市建设是他所见城市中理解最深刻、基础最扎实、应用最广泛的城市,并欣然题词:“温江是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的典范”。2012年,中共温江区委将以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推动数字城市建设写入党代会报告,并列入当年四大民生工程。2013年1月,温江荣登首批智慧城市国家级试点,6月,温江区与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及其团队签署了温江区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重点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智慧温江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1)智慧温江建设情况

·搭建了温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框架

2006年,温江区着手谋划数据管理系统建设。2007年制定了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和计划,启动了UPGIS(城乡规划地理信息平台)建设项目,迈出了数字规划建设的第一步。同年11月,UPGIS在全区试运行,在此基础上,2009年,将该系统升级为区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依托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虚拟技术)等技术,整合了全区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及与此关联的各类经济社会信息,建立了多尺度、多分辨率且更新及时的空间基础数据库,覆盖全区277km2高分辨率航空影像、地形、规划成果、地上建筑、地下管线三维模型等丰富的基础数据,建成了六个子系统框架。强大的基础系统数据和条件,为全面建设智慧温江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建立了快速获取基础数据的完整架构体系

数据是基础,更新是关键。温江区拥有完备的基础数据获取设施,可实现快速、及时的获取数据。数据标准,拥有强大的信息网络,实现信号全域覆盖;推进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通信基站建设的共建共享机制;实施手段,采用低空无人机影像数据快速更新技术,保证数据的真实、及时、有效;储备产业,以通航产业为基础,利用无人机航摄系统定期对全区财税收支、拆迁项目、重大项目、违章建筑、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进行评估分析,充分发挥地理信息资源优势作用。

·拥有一流的管理和技术专业人才队伍

温江区已为智慧温江城市建设储备一批管理和专业技术精英。一是专业团队,温江区已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智慧城市管理和技术人才,并不断招纳贤士、吸引专家、壮大专业团队,同时不断学习其他城市经验,丰富智慧温江建设理论。二是校地合作。温江区已不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协调合作,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南大学实习基地。

(2)智慧温江建设思路

·统一规划,顶层设计,分级实施

制定全区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明确创建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重点建设项目。研究制定统一的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标准体系,便于今后全区范围内跨部门、跨行业的信息共享。构建信息基础设施业务发展与空间布局相结合的专业规划体系,做好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的衔接。加强相关标准规范的贯彻落实,完善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建设和资源开放利用管理。

·创新发展,突出重点,整合资源

推进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技术应用,技术创新、应用模式创新、行业标准制度创新、机制体制创新相结合,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围绕城市规划建设、城市运行管理、社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坚持政府统筹,聚焦公共性、基础性、协同性项目,加速各类应用由数字型向智慧型转变提升,打造智慧规划、智慧城管、智慧住房等一批重点示范工程,实现各种海量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处理、整合、共享和分析。

·政府主导,资金扶持,供需对接

政府出台关于加大人才、土地、资金支持等政策,协调处理各方关系,避免盲目、重复建设。组织与企业开展专题交流活动,通过主题介绍、产品展示和需求洽谈等形式多样的互动和对接,建立需求与解决方案对接机制,让需求方广泛、快速了解优秀的解决方案和新技术、新产品,同时引导企业了解和参与各智慧城市建设,带动产业发展。

·专家指导,科学考核,有序推进

建好、用好智慧城市专家委员会,做好政策、技术、业务和标准建设等方面的咨询和技术指导、成果评价等工作。探索建立科学的试点评价体系,出台具体考核办法。

(3)智慧温江总体规划

·建设目标

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引领地信产业,建设智慧温江”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产业强区、生态优城、开放富民、文化聚心”的城市定位,将温江建设成为集合“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的“三智合一”的智慧生态新区。

·指导原则

市场参与,持续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保障及城市融资创新模式,以公共财政投入、国开行等政策性金融资金为引导,积极吸纳市场化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的参与。

夯实基础,循序渐进。夯实数据基础,分阶段、分层级开发“一示范”、“一推广”,滚动推进实施计划。

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知识管理等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驱动作用。

信息共享,务实高效。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消除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和利益壁垒。构建智能、协同、高效、安全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和惠民利民的公共服务应用体系。

·智慧温江政策措施

智慧温江建设,是温江未来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专门成立由区领导组成的智慧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导小组,下设智慧温江建设和管理办公室。

将涉及规划管控的智慧城市用房、基于温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管理平台、垃圾分类、安防、门禁、绿色建筑、智能化照明、光纤入户、Wi-Fi、4G基站覆盖、室内覆盖纳入规划管控指标。

建立温江区智慧社区、智慧学校、智慧医院、智慧企业等建设指标体系,作为试点推广建设规范。

建立智慧城市项目推进机制和考核机制,并纳入相关部门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领域任务的细化和落实。

·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的目标和任务

温江在充分考虑自身优势和挑战形式下,坚持以信息化为带动,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提升传统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整体打造“温江创造”品牌。遵循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制定生态保护措施和开发策略,搞好自然保护区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同时,加强对城市特色、城市传统文化、传统地名、民俗风情和传统商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保护城市风貌,弘扬传统文化,建设智慧生态新区。

确定未来的发展任务如下:

一是加快基础网络建设。实施宽带网络光纤化和广电网络双向数字化改造,建设集网络化、宽带化、融合化为一体的“城市光网”。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场所的无线局域网络(Wi-Fi、WLAN)等建设,覆盖中心城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等,提供广泛、实时、可移动、高速率的信息服务。广泛部署传感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设备,协同和创新相关业务与服务。推动各行业领域、办公场所和住宅小区等区域的物联网应用。

二是深化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夯实温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建立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严格规范数据标准,强化数据共享、汇集,集成政务权威大数据,实现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综合应用和数据共享,达到推动节约型、服务型社会建设。

三是做好应用示范及试点推广。政务领域建立适合温江区特点的空间管控、财税收支、社会协同、区情监管、民生服务整体构架,优化政务流程,实现科学决策和精细化管理的应用系统。公众领域通过智慧小区建设城市管理细胞单元,将政府服务送到小区,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能力,促进“小政府、大社会”建设,为公众平等获取权威数据提供途径。产业领域:智慧城市建设与现代服务、生态旅游、高新技术等产业的互动融合,实现新型花卉苗木和通用航空等区域特色产业品牌化发展。

(4)智慧温江建设现状、成效

①抓智慧温江总体架构体系,统筹推进智慧试点建设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温江作为智慧城市的试点城市,备受领导重视和各方关注。温江专门成立了智慧温江建设和管理领导小组及智慧温江建设和管理办公室,统筹推进智慧温江建设。智慧温江建设和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责是承担智慧温江建设和管理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牵头推进智慧温江建设、标准制定,组织编制智慧温江建设实施方案并监督实施,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协调、组织与管理工作,按时提交试点工作的自评价报告和工作计划,协调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多网融合,推广信息技术手段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公共管理与服务、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应用,加强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建设,协调有关部门推进信息资源整合,保障信息安全,提供信息服务。

制定工作方案。多次组织全区有关部门召开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会议。征集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并积极编制《智慧项目试点管理办法》。

抓宣传体系建设。为提升市民认知度、增强市民体验感、扩大社会参与面,利用报纸、电视、期刊、杂志等多种宣传手段对智慧城市进行包装宣传,同时在试点社区开展智慧城市市民体验活动。

高质量完成智慧温江总体规划设计。温江区结合区县管理现状以及下一轮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衍生出城乡空间管理、财税收支管理、社会精细化管理、民生服务和区情监管五大板块,通过完善各大版块内容,解决温江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创新社会管理,提升政府效能,促进民生服务。

②抓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形成全区核心平台

围绕感知、共享、协同三个理念,分期分批地、系统地进行改造。要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地搭建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防止部门垄断,实现跨行业部门数据空间同源关联。逐步实现政府各部门能够生产和提供集成权威大数据。

③抓示范项目建设,着力加大智慧项目创新投入·积极推动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优化城乡空间信息综合管理

结合地理信息技术,把原来以表单形式展示记录的数据通过坐标信息与相应空间位置挂接,实现二维数据的三维化、空间化,优化城乡空间信息综合管理模式,为领导决策提供直观、便捷高效的方式。

·建设智慧“人大代表之家”,助力人大建成智慧梦

一是先行先试,探索建设之路。以和盛镇、万春镇及柳城街道等人大代表之家为建设试点,因地制宜,建设有特色的人大代表之家。二是循序渐进,使智慧“人大代表之家”覆盖全区,以试点建设为基础,让人大代表之家接地气 ,让老百姓的权利更好的在人大代表之家体现,达到老百姓诉求更加方便,代表更好的为百姓反映诉求的目标。以突出各镇街特色为重点,推广区域内其他镇街“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工作。三是互联互通,提升人大代表综合服务效能,通过网络使温江区各镇街平台互联互通,构建数字化、智能化、多级联动模式的代表工作平台,并经权限限制,实现各阶层代表分权管理。切实把“人大代表之家”建设成为人大代表的“培训基地”、“活动阵地”、“交流平台”和“服务窗口”,推动温江区人大代表工作再上新台阶。

·积极探索社会精细化管理之智慧社区建设

融合政务领域以及民生领域的应用,建立居住小区、社区、街办、区四级联动的服务管理模式。以恒大城试点创建一站式服务模式,开展实有房屋、实有人口普查。利用身份证、小区业主卡及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多重信息识别方式,提升小区门禁安全等级,实现流动人口信息的动态更新,完善人口数据更新和管理机制,对小区流动人口进行身份验证,对重点人群进行监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管理。同时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实现对公共预警、政务信息公示、天气情况、公交信息、社区事宜等信息的实时发布。下一步将在全区逐步实现社区管理中心和专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同步和服务同步。

·积极开展地理区情监测,加快构建完善的地理区情监测体系

通过与财政局、区发改局、目督办、重推办等部门配合,结合地方工作内容和发展目标,进行与财政支出相关的拆迁评估、项目投入等方面的分析报告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

同时,通过定期对重大项目区域获取遥感影像数据,并出具监测报告。区目督办、区监察局以监测报告作为参考依据,负责对年度实施的重大项目建设的贮备、审批、建设、竣工、效益等整个“生命周期”进度进行动态监管、跟踪督查。

④抓特色产业建设,助推温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多方协调,积极推动通用航空产业落地温江永盛镇

将现有地理信息无人机航拍、数据处理和航空运动产业基础上,充分利用金马临近成都的区位优势,引进私人飞机4S店、飞机租赁、飞机金融等高端产业,提升区域价值。目前,温江区已经完成低空空域申请,为通用航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配合空域获取后开展下一步工作,已经邀请成空和民航西南空管局相关领导和专家前往金马调研河面机场和河岸机场建设。

·以温江林业花木示范区建设为契机,进行温江花木在地管理,盘活在地资产

为了优化温江区花卉苗木传统产业,温江区以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基础,依托3S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建立“温江区苗圃树木监控平台”,为花木产业融资提供技术支撑,达到盘活资产的目的。近期,温江区和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递交国开行(四川省分行)的成都市温江区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省分行评审通过,将下拨4亿元资金投资该产业。下一步温江区将进行实地安装传感设备,让园林数据和服务器实现对接,加快花木产业转型升级。

⑤抓资源整合,构建智慧温江建设新模式

已经与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就如何加大对温江的支持力度,进行了具体研究和项目对接。省分行明确对有盈利模式的精品项目提供扶持,双方将抓住基础设施、支柱产业等载体,创新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打造温江模式,实现双赢发展。同时近期与包括北京创毅等100余家企业及国有平台公司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对接,争取加入智慧温江建设行列,希望通过对温江区梳理的多个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包装,争取银行贷款等方式进行项目实施,参与温江下一轮的社会管理。同时,温江区多家部门和相关公司积极开展智慧温江项目的包装和融资贷款等相关工作,如:花木在地资产管理、地下管网系统等。据了解,包括国开行在内多家国有银行将成倍加大对有盈利模式的社会管理和服务项目进行放贷,引导市场资金参与下一轮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市场资金以智慧温江建设为契机进入社会管理和服务领域,使智慧温江建设从简单的系统建设提升为全区公共城市管理模式。

⑥抓对外交流、学习、展示,构建充电新平台

2013年1月29日,温江区荣登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标志着温江正式跨入智慧城市建设时代。

2013年4月18日,参加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办、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信息中心承办的四川省智慧城市建设论坛,并在大会上作智慧温江专题报告。

2013年5月8日,参加第七届规划信息化实务论坛,并作了温江花木在地资产管理应用的专题报告。

2013年6月5日,参加第五届中国云计算大会。

2013年6月18日,应邀参加全国数字城市建设专题研究班,同与会者广泛分享全国智慧城市建设先进经验。

2013年8月22日,参加由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城市信息工作委员会主办的“2013移动测量和实景三维技术与应用研讨会”。

2013年9月15日,应邀参加2013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大会以“抱团·创新·机遇·梦想”为主题,来自全国地理信息产业界及各相关领域、港澳台地区的2300余人参加。

2013年10月10日,应邀参加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成立大会。

2013年10月,荣获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颁发的“2013年度全国优秀测绘工程三等奖”。

2013年10月16日,应邀参加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主办的2013年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

3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阶段

城市作为一个承载众多功能的综合体,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推动的结果,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内涵不断丰富,赋予城市的功能也在不断增多,这也促进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和城市现代化的高级阶段,是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更深入的智慧化、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有效的交换共享、更协作的关联应用,最终成为一个高效安全、学习创新、和谐友好、智慧开放的人类生命体。未来发展成熟的智慧城市将具有像生命体一样的特征,如较为完善的行为意识和调控能力,智能感知、情境感知与认知能力,成熟的信息—知识—智能转换机制及决策能力,以及一定的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和自我创新能力等。所以,智慧城市的成长并不可一蹴而就,它将经历一个长期的建设发展、学习创新、自我完善的过程。

(1)智慧城市的阶段特征

现根据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国脉互联将智慧城市的发展分为起步阶段、建设阶段、发展阶段、深化阶段、成熟阶段,这五个阶段是循序渐进的,是需要一步步积累的。 为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智慧城市,对其不同的发展阶段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为了准确把握智慧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和任务,2012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调研报告对智慧城市的五个阶段特征进行分别描述。

起步阶段

总体特征:领导重视、形成共识、规划到位,局部已开始推进实施,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准备工作:出台建设智慧城市的文件,制定相关智慧城市规划方案和行动纲要等。

②项目建设: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如信息网络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或城市交通及管网的智能化建设等。

③其他方面:智慧公共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及智慧产业的引进培育等已开始。

建设阶段

总体特征:智慧城市建设成为首要工作,汇聚各方力量,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投入,智慧城市各项建设全面展开,使智慧城市的框架基本形成,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建设工作全面展开:包括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智慧治理工程、智慧民生工程、智慧产业发展工程、智慧人群增智工程、智慧资源环境建设工程等涵盖智慧城市各方面的建设工作全面展开。

②支撑环境建设:如人才培育体系、政策法规体系、投融资体系及技术标准体系等建设工作全面展开。

③其他方面:如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管理、监督落实、评价完善等工作贯穿始终。

发展阶段

总体特征:经过关键的建设阶段后,政府决策者和管理者站到新的高度,进一步加大投入,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与运营,使智慧城市具有较高的智能化水平及一定的感知、认知、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智慧化水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智慧基础设施:信息网络覆盖率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更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与运营初见成效。

②智慧治理:智慧政府与公共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如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业务协同,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等。

③智慧民生:民生工程不断落实,智能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④智慧产业:智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⑤智慧人群: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生活更便利、舒适。

⑥智慧环境:生态保护初见成效,资源利用多元化,人文环境作用逐步显现,智慧城市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

深化阶段

总体特征:经过快速的发展阶段后,智慧城市建设由外力推动变为内生需求、内力驱动,由量的积累变为质的飞跃,智慧城市各部分相互衔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其智慧化水平大幅提升,城市运营高效安全、人们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其表现如下:

①智慧城市各部分和谐统一: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治理、智慧民生、智慧产业、智慧人群、智慧环境等方面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智慧城市的作用和价值已经显现。

②智慧城市系统内外互补互促:智慧城市的区域竞争力、集聚力、辐射力不断增强。

成熟阶段

总体特征:经过不断的发展、深化,智慧城市的整体运营趋于合理、稳定,呈现出创新、高效、安全、和谐的一种状态,达到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发展目标,实现了智慧城市的愿景。

(2)智慧城市起步阶段的三个等级

根据智慧城市起步阶段的基本特征,将智慧城市起步阶段划分为A等级(领跑者)、B等级(追赶者)、C等级(准备者)三个等级。

A等级(领跑者),这些城市(城区)已制定出台详细的智慧城市规划方案;城市(城区)主要领导积极关注,并成立由城市(城区)主要领导兼任领导的智慧城市专门执行机构;财政方面给予预算支持;已规划成立智慧城市试点园区,重点领域智慧城市项目开始建设,并取得初步成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开始换代建设,光纤或无线宽带覆盖较广;政府服务优化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已设立智慧城市专门网站或子站,并举办过影响较大的智慧城市相关会议论坛;能源利用率较高,节能意识较强,生态环境优美宜居。

B等级(追赶者),这些城市(城区)开始着手制定或征集智慧城市的整体规划;城市(城区)主要领导日渐重视,明确智慧城市的执行机构;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开始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换代正在加紧准备,光纤、宽带建设已初具规模;政府服务能力水平有明显的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较大;智慧城市专门网站建设起步,举办有影响力的智慧城市及其相关会议或论坛;能源利用率明显提高,环境保护取得长足发展。

C等级(准备者),这些城市(城区)开始导入智慧城市的概念,提出智慧城市建设战略思路;引起城市(城区)领导重视,并做出一些相关部署;信息基础设施以传统的设施为主,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光纤、无线宽带等)处于建设初期,建设力度逐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质量还亟待提高,政府服务能力还比较低;人均产值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产业结构还较不合理,与智慧城市相配套软件设施还不够完善,基本没有专门的智慧城市网站或子站,很少举办智慧城市及相关会议论坛;能源利用率较低,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3)我国智慧城市总体得分分析

2012年度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调研报告中的50个城市,按照百分制计算,平均得分为51.77分,其中无锡市以71.2分的优势处于第一名,广州和浦东新区紧跟其后,分别以69.5和68.9分居第二、三名。综合来看,仅有14个城市总得分达到了及格水平(60分),及格率为28%;另有36个城市处于及格水平以下,其中得分在40分以下的城市有兰州、沈阳、贵阳、石家庄、唐山、呼和浩特。其中最低总得分(31.3分)与最高总得分(71.2分)相差达2倍以上。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智慧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建议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城市多借鉴,学习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较高城市的做法与经验。

2012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调研报告在对智慧城市内涵、特征、体系架构、发展规律、内在逻辑及阶段特征等方向进行了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从智慧基础设施、智慧应用、智慧产业、智慧治理及智慧保障能力指标方面采集数据和分析处理,通过建设发展情况进行量化处理,按照智慧城市起步阶段的发展水平划分为A等级(领跑者)、B等级(追赶者)、C等级(准备者)三个等级得出中国智慧城市在起步阶段中的评选结果。

A等级(创建智慧城市领跑者10个):

无锡、广州、浦东新区、扬州、宁波、佛山、北京、杭州、上海、深圳。

B等级(创建智慧城市追赶者16个):

苏州、南京、福州、武汉、常州、青岛、嘉兴、天津、大连、丽水、成都、舟山、长春、珠海、东莞、厦门。

C等级(创建智慧城市准备者24个):

江门、南昌、株洲、长沙、郑州、太原、海口、宜昌、济南、合肥、重庆、哈尔滨、西安、烟台、温州、昆明、南宁、泉州、兰州、沈阳、贵阳、石家庄、唐山、呼和浩特。

调研报告结果显示:从发展阶段来看,无锡、佛山、浦东新区、北京、广州等10个城市处于领跑者阶段,占本次调研报告城市比例 20%;进步较快的是无锡市,由2011年的追赶者步入了领跑者阶段。创建追赶者有16个城市,占本次调研报告城市比例32%;创建准备者有 24个城市,占本次调研报告城市比例达48%;对处于准备者与追赶者的城市来说,还应加大智慧城市建设力度,逐步向更高阶段迈进。

4 “智慧城市”愿景

经过我们的调查分析,大家可以看到智慧城市的创建已经起步,很多城市正朝着更高发展阶段大踏步前进。如何实现智慧城市建设更高阶段的跨越,以及未来的智慧城市是怎样的愿景,有关专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1)智慧带来的是幸福感,而不是负担

智能建筑领域资深专家杨国栋认为:智慧带来的是幸福感,而不是负担。

自2013年1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第一批90个智慧城市试点单位后,关于“智慧城市”的话题在业内炒得很热,但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杨国栋如实的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并指出自己也参与了第一批90家试点城市的某几个“智慧城市(园区)”的工程前期咨询工作,总的感觉是谈的多,但几乎未能看到落地操作的可执行方案。

“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并不是哪一级政府部门“拍脑袋”就能做的事。需要某级(省部级、地市级、县园(区)级)政府牵头,协调涉及“城市运营管理”的各级部门(如规划委、经信委、城管委、市容市貌委、工商、税务、财政、公安局、消防局、电信通信,能源供应、市政管网主管、道路交通规划及管理等)来共同完成;同时还需要落实投资来源、建设单位等;仅凭某级政府的一个职能机构或有积极性的地产开发商的一方执行是不可能完成的。

杨国栋表示,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存在两种现象,一种是某级政府(如区政府或市政府)为了“政绩”或“扩大区域影响力”而“立项”,但立项后又落实不了“资金支持”,或由于“项目偏僻”、“潜在回报率偏低”、“资金回笼周期偏长”等原因,使得开发商或投资商积极性不高,最终导致计划迟迟不能落地;第二种情况是,很多“热点”地区,开发商或地产商积极性很高,经过努力使项目也得到“立项”,但政府官员或职能部门态度并不积极,项目启动后的市政资源引入、后期的项目管理模式等迟迟不能落实,使项目计划的实施没有实质性的推进。这两种现象应该是目前智慧城市试点存在的普遍现象。

对于“智慧城市(园区)的建设”,杨国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必须是规划、设计、建设、运维管理、最终用户五方面统一起来,整体考虑才能达到目的。但他也表示了担忧,因为,目前我国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机制是五方面“分立”的,建成的智能大厦好不好用、好不好管,最后两级人员“体会最深”;但在前三个阶段,谁来代表后两级提出管理和使用诉求?规划、设计、项目投资和建设的人员由于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当突破当初“想象的匡算”时,是否还会站在运维管理者和最终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是目前造成很多已建成的项目,智能大厦不智能,平安城市不平安,智慧城市无智慧的主要原因。

什么是“智慧”?“智慧城市(园区)”中的“智慧”来自何方?可能大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在思考的时候,应该明白“智慧”是不能“拷贝”和“复制”的,应该是来自“智慧城市(园区)”的“集体建设者”的智慧碰撞,而不是“集思广益”的“拍板者”?对此,杨国栋也表示了愤慨,他说有很多“拍板者”善于“考察、学习、模仿”各地的经验。其实大家都在探索,哪来的经验?模仿的“智慧城市(园区)”、千篇一律的“智慧城市(园区)”能称得上“智慧”吗?

城市“智慧”关键是加强和提高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由城市的管理者转化为城市的服务者,最终要体现在为人民的精细服务上。

杨国栋说,对“居家过日子”的老百姓而言,无非是要求通信更便捷(当然费用越低越好),居住更安全(人有其屋,子女从生产、入托、上学、就业更无忧),出行更方便(无论是公交车、轨道交通还是自驾车),生活更舒适(居住环境,面积,购买柴米油盐酱醋茶,夏天供冷冬天供暖,用电/水/天然气/排水等更方便且廉价;老人/孩子及本人看病不再如此之难)等;安居才能乐业,乐业才能稳定,稳定才能提高生活质量。

建设智慧城市的目的是让生活在城市的居民能够享受到“智慧”所带来的“幸福感”,而不是为了“智慧”最后变成居民的负担。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智慧城市“建设者”来共同思考、共同创造、共同结合本地区域的习俗来进行建设,让生活在城市的居民真正感受到“智慧”所带来的美好一切。

(2)建设智慧城市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广西专家咨询服务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主任谭伟贤表示,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而“智慧城市”是在“数字城市”基础上的新跨越,与构建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一体化战略,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城市信息化的升华和飞跃

智慧城市包括智慧政府、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物流、智慧环保、智慧社区、智慧楼宇、智慧学校、智慧企业、智慧港口、智慧银行、智慧医院、智慧生活以及与智慧行业之间的跨行业应用等方面。这些与城市发展水平、生活质量、区域竞争力紧密相关,并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把城市里分散的、各自为政的信息化系统、物联网系统整合起来,提升为一个具有较好协同能力和调控能力的有机整体,这是以前所没有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信息化的升华和飞跃,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城市经济要保障持续快速发展急需转变增长方式,突破增长极限。城市发展日益受到土地、空间、能源和清洁水等资源短缺的约束,城市人口膨胀、环境保护等问题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些问题使用传统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已经难以有效解决,必须创新性地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智能技术手段来重新审视城市的本质、发展目标的定位、功能的培育、结构的调整、城市形象与特色等一系列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特别是通过智慧传感和城市智能决策平台来解决节能、环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城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城市必须拥有一批在未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才能具有经济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潜力。智慧城市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的引入,以行业为单位建立虚拟和实体的创新协同机制(如智慧物流、智慧环保、智慧银行和智慧医院等),整合不同行业之间的协同机制(如智慧交通和智慧城管等),提升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城市发展必须适应工业化,特别是工业化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业化在给我国人民带来更多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生活的社会化、国际化,通过社会分工和网络化来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但这就带来了食品药品安全、家政服务质量和人身安全、社区安全等问题,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只有解决了这些关系民生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城市的发展才可能和谐。但随着城市规模日益扩大、流动人口增加和物流系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由质检部门和居委会进行管理的方式已经难以胜任。城市必须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实时更新的控制和协调系统,实现智慧化管理才能与日益复杂的城市实体系统协调一致,达到现代人宜居的目标(如智慧社区等)。

·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子和信息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信息技术已成为城市居民不可或缺的基本要求,在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需求,众多行业感知层需求、社会和谐需求和政府管理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应用的牵引,极有可能形成新一代量大面广的应用技术突破。“智慧城市”是一次新的重大机遇,是现有宽带建设之后继往开来、具有先导性、全局带动性、规模性的大产业和战略突破口,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推手之一。

·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新目标

信息化与互联网正在改变城市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运行模式、物质文化生活和思维方式,影响着城市发展的诸多方面。随着近期城市化和全球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城市的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正面临一些难以克服的障碍,需要跨越式地提高城市发展的创新性、有序性和持续性。如果说目前的互联网、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只是部分地满足了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那么智慧城市建设将在更大程度上、更宽范围内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这是智慧城市的固有属性决定的。未来若干年,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规格、档次将在互联网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所有这些都呼唤“智慧城市”的出现,这使得它同时成为信息化、电子政务、三网融合、物联网、低碳生活建设的下一个目标。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城市经济持续增长的突破口

智慧城市建设是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成长的一个重要发展契机,将会带动一大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产业带动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发展。把这一主题列为培育和发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范畴,将会使国家和民众都受益,堪称“一把钥匙开多把锁”。对于宏观经济而言,将促进产业链升级和提高获利能力,催生出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银行、智慧电网、智慧政府、智慧学校、智慧农业、智慧环保、智慧建筑和跨行业智慧等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直接拉动作用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扩大内需、拉动出口增长堪称是一匹黑马。为城市GDP带来新的增长点。

5 编后语

智慧城市经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大力宣传推广和地方政府的着力践行,目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城市化建设的革命。走在时代前沿的各个城市以智慧城市为发展契机,带动本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智慧理念正在改变城市的产业结构、运行模式、资源配置和规划布局,并影响着城市发展的诸多方面,成为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希望更多的城市建设者参与其中,以卓越的思路、战略的眼光、睿智的理论引领智慧城市走向更高阶段。

本刊也将持续关注,希望能给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贡献一份微薄力量。

猜你喜欢
温江智慧建设
温江区“家庭医生制度”实施现状与对策分析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温江地区职业学校现状分析
有智慧的羊
浅析温江乡村旅游现状及发展策略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