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港澳研究會”成立與澳門學術研究發展的契機

2014-02-27 22:54歐樹生
澳门月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學術機構內地

歐樹生

前不久,備受關注的全國港澳研究會在北京成立。這是港澳回歸後首個由內地及港澳學者參與的學術團體,其致力於推動內地與港澳地區的研究機構和專家學者開展港澳研究,以及增進三地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等工作。另外一個亮點就是,前港澳辦常務副主任陳佐洱任該會會長。據報道指,該會將有高達200位內地及港澳的專家學者加盟,當中包括澳門基金會行政會主席吳志良、澳門立法會議員蕭志偉、澳門基金會研究所副所長楊道匡、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院長郝雨凡等十多名學者獲邀擔任不同職務。前不久該會吳志良副會長亦透過媒體表示,有了全國港澳研究會這個全國性的平臺,將更好凝聚內地與港澳研究力量,提高港澳研究質量和水平,提升研究的學術權威性,更有效為中央和特區政府的決策提供科學參考,更好落實和完善‘一國兩制的理論和實踐。此番話無疑向社會表達了本澳學術界對全國港澳研究會的認同與期望。

“全國港澳研究會”

引起廣泛關注

近年來,港澳兩地社會迅速發展的同時,一些較為深層次問題和新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顯而易見,由三地學者加盟的全國性研究機構,正是主要基於這樣的原因而成立。用陳佐洱會長的話說,不僅需要港澳工作部門在實踐中積極探索,也需要學術界從理論上進行總結和創新。所以,從總結與創新的角度來說,成立一個全國性的研究會是有必要的。

港澳回歸十餘年來各地研究港澳問題的機構逐漸增多,學術氛圍亦逐漸興起。至今,已經擁有相當一批研究人員在從事港澳研究,這為成立全國港澳研究會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毫無疑問的是,全國港澳研究會的成立有助於更好地凝聚和整合港澳研究力量,加強彼此間的交流合作,進一步提升港澳研究水平,擴大港澳研究影響。有香港學者評論指,“研究會官方色彩濃厚,將協助北京在學術和專業界別做統戰工作,並就香港2017年特首普選做研究定調。”因港府於12月4日宣佈啟動政改諮詢工作,而全國港澳研究會則在同一天召開成立大會,故被指是配合中央處理香港政制發展問題而成立。對此,陳佐洱在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否認,“這純屬巧合。全國港澳研究會是根據《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和民政部的要求,前後花了近一年的時間,是無法預見到香港特區政府何時將展開政改諮詢的。研究會責無旁貸的關注研究這一問題的討論,但不可能只局限於香港政改問題,還會關注研究港澳基本法和港澳其它政治問題,以及經濟、民生、社會、文化、歷史、教育等全方位的問題。”此番話向社會傳達出這樣一個重要的訊息:全國港澳研究會的研究範疇不僅包括港澳政治範疇,也包括港澳地區的歷史文化、經濟民生等各個方面。由此可見,未來全國港澳研究會將對港澳社會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全國港澳研究會”可助力

本澳學術發展有所作為?

全國港澳研究會作為一個備受關注的學術研究組織,更為人關注的是今後如何開展研究工作。那麼,全國港澳研究會否與全國台灣研究會一樣,將會成為對港澳工作的重要諮詢機構之一?全國台灣研究會自1988年成立至今,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度。因應台灣政局和兩岸關係發生的重要事件及突發事件,該會負責人與部分理事經常受邀參加有關部門的小型會議,為對台工作出謀劃策,提出的許多對策建議被予採納。該會還經常舉辦關於“形勢與對策”的閉門研討會,邀請知名專家學者就涉台重大問題進行前瞻性分析。這些都可為全國港澳研究會展開類似研究工作有所借鏡。值得注意的是,正因為全國台灣研究會是民間學術團體,因而在對外交往中比官方或者半官方的機構具有更大彈性,可以做到與不同的政黨、不同派別之間的良好溝通,更為客觀、全面地瞭解台灣的情況,進而可以做出更為客觀理性的研判。而且,還因為非常注重內地與台灣學者相互間的學術交往,讓內地與台灣學者更直觀增進相互間的瞭解。這些特點也是全國港澳研究會所同樣具備的。若內地及港澳三地學者,可借此平臺在學術研究、學術交流等方面做出突破不是難事。也正因如此,更具有錦上添花的作用。

當下,內地及港澳地區已經有不少以港澳問題為研究對象的研究機構,如:中山大學港澳台研究中心、上海社科院港澳研究中心、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涉港澳研究中心,香港的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和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等。研究港澳問題的學者們對“一國兩制”下的港澳事務更是積極的建言獻策,這些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然而,我們也必須正視的一個現象是:部分學者做研究過於空泛,往往沒有瞭解到港澳社會的情況下,就非常積極地“出謀劃策”,特別是內地各機構研究港澳問題的學者,更是有這樣的特點或傾向。長此以往,不僅研究質量存疑,其研究成果含金量也會大打折扣,甚至貽笑大方。這就不僅造成對港澳問題研究的書面化、理想化,還可能會將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擱置,更會“滾雪球”一般造成更多的社會問題出現。

上述存在的問題為何產生?其實,也並非從無人關注這些問題,而是因為這樣的現象長時間內一直存在,大家似乎也默認接受了,更視其為一種必然了。但是,試想一下,倘研究者對問題沒有直觀的感受,談何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筆者認為,作為首個全國性的港澳研究團體,既來之則必要安之,而且必要有所做有所為。內地研究港澳問題的學者更應該經常到港澳“走一走,看一看”,才會有切身感受,才會更深入地瞭解港澳社會,這樣對做研究也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很多內地學者對港澳問題的研究,內容較為空泛,不敢觸及實質性問題,看問題表面化,缺乏理性客觀的深邃思考等,然而有時過於理性的研究往往是不能解決實際中的問題、甚至存在與實際脫節的思考。畢竟,“研究歸研究,實際還實際”的思想是不能解決港澳日益複雜的現實問題的。

在研究港澳問題中,還有這樣一個現象也是值得關注的:長久以來,作為特別行政區的澳門卻似乎因為發展的“順風順水”而遭受國內學者的冷落,以至國內學者更傾向對“香港問題”的研究。其實,在“一國兩制”發展過程中,兩個特別行政區的發展各有特點、各不相同,但都需要總結經驗與教訓的,不能有重此輕彼的思想。正因如此,在某種程度上說也造成了澳門學術研究質量無法提升的原因之一。

回歸至今管學術界關於澳門“一國兩制”的研究也是百花齊放,近年來各種相關研究成果更是不斷湧現。呈現出百家之言,互不影響的局面。有學者提出這樣一個研究原則:“務實研究,不尚空談,盡力擺脫各種利益束縛公正。探討社會關注的議題,不斷發掘和總結影響當前和長遠港澳穩定和發展的深層次原因,前瞻謀劃解決社會矛盾和調解經濟結構的各種辦法。”筆者對此是十分贊同。“一國兩制”本就是針對解決實際問題而提出的解決辦法,是故,研究者在進行相關研究時一定要基於某項實際問題。也就是說,港澳問題的研究是具有一定的現實性的,若只停留在做一些不務實的研究,只是學術上的徒勞。

當前,關於各個社會學科在澳門的研究方興未艾,包括歷史學、法學、經濟學、傳播學等社會科學研究成果頗豐。特別是在澳門基金會的支持下,很多研究成果得以系統出版成書。然而現實中的尷尬是,無論是社科類專業還是理工科類專業領域的研究,均以非本澳學者居多,本澳土生土長的澳門學者可謂鳳毛麟角。因而培養或者吸引本澳學者回流已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亟待政府與社會高度重視。以“澳門學”的研究為例,相關研究者多是“新移民”,罕見土生土長的澳門人在做這方面的研究。這就會讓更多社會聲音質疑,非澳門本土學者因對澳門社會並未深入瞭解,如此在做研究時能否“到位”?能否與現實社會吻合?再且,若外地學者僅憑記憶或者整理資料來研究澳門,非常容易陷入“紙上談兵”的囹圄。

誠然,學術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別是社會學科更不能僅靠投入資源就可以在短時間內有所成就。要想澳門成為學術高地,必須依賴政府引導,才會逐漸形成一種“尊重研究、學者務實研究、政府重視研究成果”的社會風氣。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學術研究才可能“健康成長”。而全國港澳研究會對於澳門的學者而言,可以通過這樣一個平臺,開展交流拓寬視野,進一步深化澳門的學術研究水平。正如內地與港澳地區的專家學者都希望的一樣,全國港澳研究會的成立為港澳問題的學術交流搭建了一個平臺來加強彼此聯繫,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猜你喜欢
學術機構內地
謝桃坊先生學術成就概論
我與瑞士漢學家傅漢思博士二十年的學術交遊
tuning up
篳路藍縷 學林馨香——淺談金維諾先生的學術貢獻和教育思想
白一平、沙加爾《上古漢語:構擬新論》若干例證商榷*——兼談對西方學術評價的反思
外資享「國民待遇」大陸支付行業全面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