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杨+鲁石
职业认同是教师在社会生活中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职业的内在接纳。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一个形成良好职业认同的教师能以积极的精神状态调动个人全部力量投入到教书育人的角色中来,感受教师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满足感以及幸福感。诸多研究表明,教师职业认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内在动力,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奠定的心理基础[1-3]。但是,教师职业认同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机制并不明晰,其心理中介作用或调节效应有待进一步探讨。从心理学视角探讨教师职业认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机制,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一概念界定
教师职业认同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积极态度,属于教师积极职业心理的研究领域,它是指教师对其职业及个体内化的职业角色的积极的认知、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4]。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持续提高专业技能和提升专业精神的动态过程,贯穿整个职业生涯[5]。在此基础上,本文把教师职业认同界定为一种积极的状态,把教师专业发展看作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都是教师,二者都与教师的职业活动有关,教师职业认同对教师专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一般偏重于从宏观层面上探讨教师专业组织、专业制度、教育体系等问题,对教师专业发展微观层面的分析相对欠缺。事实上,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教师不仅是专业发展的对象,更是自身专业发展的责任人和主人。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努力在专业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6]。没有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就很难有教师理想的追求,也就难以有自我潜能的挖掘,也就不可能有教师的快速成长。“正是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所扮演的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路线的调节、监控角色,才使得教师专业发展构成一个动态发展的循环,促使它朝着积极的方向不断发展。”[7]因此,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成长的基石,专业发展的本质特征是专业自主发展[8]。教师专业发展实质上是教师个人积极主动的自我导向型发展。
二职业认同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学依据
1心理契约理论
心理契约是在社会交换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心理学概念,其基本假设为:员工与组织之间是一种互惠互利的相互关系,双方均需要有一定的付出,也需要得到一定的收益,但这种交换是人们主观上以社会规范和价值观为基础而进行的衡量和对比[9]。因此,心理契约是员工与组织双方内隐的契约和相互的责任与期望。从心理契约的角度看,教师所在的学校对教师的期望包括忠诚敬业精神的保持与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而教师对所在学校的期望除了报酬、公平、人际和谐、价值认同,也包括自身专业方面的提高[10]。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心理契约在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方面表现出高度的一致。而心理契约建立的前提与有效执行的关键恰恰是教师的职业认同。可以说,正是在职业认同的基础上,教师与组织(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上无形中达成了默契。
2心理资本理论
心理资本(psychology capital)概念的提出源于积极心理学与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它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具体指:(1)在面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时,有信心(自我效能)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2)对当前和将来的成功做积极归因(乐观);(3)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为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够重新选择实现目标的路线(希望);(4)当遇到问题和困境时,能够坚持、很快恢复[11]和采取迂回途径来取得成功(韧性)。心理资本的要素还可以扩大,包括诸如智慧、幸福、感恩、宽恕和勇气等积极特质。与一般特质不同,心理资本是一种重要的个人积极心理能量,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对待任务、绩效和成功的一种积极状态,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工作满意感和绩效均能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12]。Luthans等对422位中国员工的实证研究表明,员工心理资本中自我效能及希望、乐观和坚韧性都与他们的工作绩效呈显著正相关[13]。因此,教师职业认同可以看作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心理资本,其能有效地激活工作投入的四个维度———活力、专注、奉献和创造力,在促进教师工作投入的基础之上对教师个体的工作绩效和组织工作绩效都产生积极的效益。换言之,教师可以凭借职业认同的心理资本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其核心与动力是对职业的积极情感。
3自我实现理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真正的幸福是人的本性的体现和潜能的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将人的需要区分为缺失性需要与成长性需要,其中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满足之后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满足了这种需要的个体能进入心理的自由状态,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产生深刻的幸福感,马斯洛称之为巅峰体验。马斯洛认为达到自我实现的关键在于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14]。职业认同会激发教师的专业成长动机,在职业实践和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激发潜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职业方面的自我实现过程。
4自我决定理论
Ryan和Ded的自我决定理论(SDT)强调人的内在动机,指出当人们在被内在动机驱动时会在活动过程中感觉到强烈的兴趣和适应感,而内在动机最有可能在三种先天的心理需要———自主(autonomy)、关系(relatedness)和能力(competence)得到满足时发生。SDT假定所有人都有基本的需要,希望在行为中感到自由和不受压制,希望通过自身的行动减少同重要人物的距离,甚至是和这些人物发生联系,并且在这些行为中体会到力量和能力,当人们在他们的生活中拥有这些体验时,内在动机更有可能发生,同时相应地,在这种状态下,他们提升了获得这三类体验的可能性[15]。从自我决定理论来审视,教师职业认同使教师的职业活动与个人的深层价值观相匹配,有助于教师获得一种职业自主性,并在职业关系中主动地向专业领域的重要人物或榜样进行观察学习,在此过程中体验职业能力的成长,实现自身的种种潜能(自我实现),这种由内在动机激发的努力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endprint
5复原力理论
不同的研究者用不同的概念来表示复原力,如心理韧性、心理弹性、保护因子等。Walsh等认为复原力是一种稳定的特质或能力,保护个体免受危机和逆境的消极影响[16]。Garmezy将复原力定义为个体在充满挑战和威胁的环境中成功适应的能力、结果和过程[17]。因此,复原力可以看作个体在挫折、逆境、倦怠等压力状态下拥有的个人资源,包括内部保护因子和外部保护因子。其中,内部保护因子包括社会交往能力、能与他人合作、乐观宽容的态度、内控性归因、问题解决能力、自我价值感、自我认可及对生活的目标感、自我掌控和自我调适,外部保护因子包括家庭和朋友等社会支持[18]。这些保护因子能调节或缓和压力或逆境对个体的消极影响,减少个体的易染性和问题行为的发生率,增加个体的适应行为。
教师职业认同可以看成教师职业生涯中复原力的一种内部保护因子,有助于教师个体对职业拥有乐观的积极情绪和宽容的态度。根据积极情绪扩展———建构理论,积极情绪可以扩展个体的瞬时思维———行为系统,使思维变得更有创造性、概括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促使人们从事更广范围的思维和行为活动,倾向于产生有趣、有意义的行为[19]。积极情绪还可以构建持久的个人资源,从体力资源、智力资源到社会资源和心理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转化为更好的生存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讲,职业认同所伴随的积极情绪具有一种情绪驱动和问题解决的激励效应,并能促进个体的幸福感。
目前,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性障碍因素,倦怠状态下的教师一般表现为情感耗竭、非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等心理和行为特征,而这一职业状态不仅会造成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力的缺失,同时也会制约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并最终直接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效果[20]。教师感觉到倦怠压力时,会抑制个体专业自我成长的能力,进而影响到个体职业生涯的自我实现。研究表明,复原力与压力知觉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幸福感显著正相关[21]。复原力有助于教师个体以积极的心态和思维风格去处理职业压力,敢于尝试新鲜经验,注重自我成长和扩展,在追求潜能实现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并增进个体和职业维度的幸福感,进而通过内激励进一步增加职业认同,开启自我认同与自我成长的良性循环。
6玩兴理论
玩兴(playfulness)是一种在工作或学习中所展现出来的主动自发、好玩有趣、乐在其中的态度。根据Csikszentmihalyi的心流理论,心流(flow)是一个人完全沉浸于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这种经验本身带来莫大的喜悦,使人愿意付出庞大的代价。国外及台湾地区学者的研究表明,成人玩兴能够提高个体学习或工作的效率,促进创新行为,并能够增进人们的良好心情[22]。从玩兴的角度来看,职业认同有助于教师专注专业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心流体验甚至是巅峰体验的强化与激励。因此,对于职业认同的教师来讲,专业发展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愉悦活动,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能够保持高的玩兴。
三职业认同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机制
1激励作用
在外在支持良好的环境下,职业认同促使教师调动心理资本系统中的希望、乐观、自信等积极因子,使教师个体表现出良好的工作状态。在认知层面,教师结合特点树立专业发展期望与职业生涯目标,在专业教育实践中履行心理契约,更新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在情感层面,教师在工作中会表现出较高的玩兴,能在专业探索中发现乐趣、乐在其中,主动投入,并由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产生较高的工作满意度,并促成教师个体心理幸福感的提高,在积极的职业情感作用下,教师个体以积极、愉悦的心境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情感品质培养。在意志和动机层面,教师的自主意识和自我决定倾向会激发个体内在的成就动机,进而追求自我实现等高级需要的满足,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精神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巩固与提升。认知、情感、意志三方面的专业发展既是职业认同激励的结果,也会反过来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职业认同,二者实现协同促进。
2保健效应
在面对压力、挑战、挫折等应激情境时,良好职业认同教师的复原力系统会被激活,调动个体韧性心理资本,使教师在挫折情境下表现出较好的心理弹性,缓冲应激性因素对个体的消极影响,使教师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借助认知重组、选择性知觉积极应对压力环境,通过寻求社会支持、建立亲密关系、情绪管理等对教师个体产生保护作用。教师在职业信念的鼓舞下,积极情绪扩展个体的思维———行为系统,促成教师创造性地实现问题解决。专业性的问题解决本身就是一种专业发展过程,外在环境或生活事件的问题解决并不一定直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只是起到一种保健性的调节效应(图2中用虚线箭头表示保健性效应)。但无论是问题解决或者教师专业发展,都会通过心理动力系统中的自我效能、自我实现等因素影响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幸福度,进而有效应对职业倦怠现象。
四小结与展望
教师职业认同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包括正性情境下的激励作用和负性情境下的保健效应。其中,心理资本、心理契约、复原力、自我实现、自我决定、玩兴等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强化了教师的工作卷入程度、自主导向、自我效能、自我更新和工作满意度,对于降低教师职业倦怠水平、促进专业发展具有内在驱动价值。在这些心理中介因素的影响下,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认同形成良性循环。因此,从心理资本、心理契约、复原力、自我实现、自我决定、玩兴等一个或多个心理视角重新审视促进教师职业认同或专业发展的路径,建构符合教师心理特点与专业发展规律的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另外,本文从心理机制的微观角度分析了职业认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如果能将宏观层面的影响机制同时加以考虑,并通过量化的实证研究来予以验证,并最终构建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的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子模型,可增强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制订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创新教师自主发展的成长机制。endprint
参考文献[1]张敏.国外教师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6(2):77-81.
[2]李芳.论教师职业认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99-100.
[3]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D].曲阜师范大学,2005:15-23.
[4]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8:3-8.[5]胡海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自我导向专业发展的路径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6):85-87.
[6]张建平.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学思考[J].高教探索,2006(4):87-89.
[7]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11.
[8]白素娥,吴振利.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上的认知障碍分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25-128.
[9]付海宾.企业员工理念型心理契约的实证研究[D].河南大学,2008:2-13.
[10]李永鑫,于颖.师范生职业认同———基于心理契约视角[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学报),2011(4):21-24.[11] Luthans F, Youssef C M, Avolio B J. Psychological capitaldevelopingthehumancompetitiveedge[M].Oxford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3-32.
[12]焦文洁.心理资本的积极效应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4-9.
[13]Larson M, Luthans F. Potential added value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in predicting work attitudes [J].Journal of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al Studies, 2006(13):45-62.[14][18][21]胡夏娟.大学生压力知觉、复原力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5-22.
[15]严标宾,郑雪,邱林.自我决定理论对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贡献[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25(3):94-95.[16]Walsh F.A family resilience framework: Innovative practice applications [J].Family Relations,2002,51(2): 130-137.
[17]Masten A S, Best K M & Garmezy N.Resilience and development:Contributionsfrom the study of children who overcome adversity [J].Development and Psychopalhology,1990(2):425-444.
[19]Fredrickson B L. 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 in posi tive-the-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218-224.
[20]马云.试论倦怠期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改进[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1(9):56-58.
[22]杨磊.大学生玩兴及其与创造性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9: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