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宏金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党中央施政蓝图中为我们描绘的一幅诗意栖居的自然画面和城乡福利平等的生活图景。尤其是“记得住乡愁”,成了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的一大亮点,直抵人心,引人遐想。
乡愁是什么?是一杯浓烈的“大麦烧”,是一轮圆圆的中秋月,是那条环绕着村庄缓缓流过的小河,是那根在灵魂深处流动的血管。乡愁是什么?是乡风、乡情、乡俗、乡思、乡音,是与风土人情乃至民俗文化、戏剧文化、方言文化、饮食文化、节庆文化、家谱文化等联系在一起的时间与记忆沉淀的产物,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乡愁应该有所依附,一棵古树、一个池塘、一条小河、一个湖泊、一条老街、一座老房子、一口老井、一座土地庙、一片菜园子……无一不是乡愁最朴质最真实的载体,它承载了多少人的童年记忆。
乡愁是忧伤的,也是温暖的;乡愁是怀旧的,也是美丽的。在诗人余光中的笔下,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而在我们普通人的眼中,乡愁是古柏树下的“小桥流水人家”,是青石板路上的车马喧嚣,是鸡鸣犬吠袅袅炊烟,是登船摇橹听渔歌唱晚。乡愁,是游子对魂牵梦萦的家乡故土的眷念,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所在。记得那年在青藏高原铸造卫国长剑,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光秃秃的山,漫天的风沙,不仅氧气吃不饱,就连吃的水也要靠水车到几十里路外去拉。官兵们钻在大山褶皱的洞库中施工,灰尘、烟尘、泥水、汗水,一天下来身上总是黏黏糊糊的。可金贵的水怎舍得用来洗澡呢?在被乡愁包裹的深夜,几回回梦里回故乡,总是梦到家乡春花烂漫桃红柳绿,梦到夏夜蛙鸣红枫秋叶,当然梦到最多的是家乡碧波荡漾的小河,夏天在清澈见底的河里捉鱼虾……梦里全是乡愁的颜色,乡愁的滋味!“乡音亘古今,乡愁暖人心;走遍天涯路,最是乡情深。”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走多远,无论世上多少变迁人间多少风雨,忘不掉的总是故乡的身影。乡愁,是游子的魂之所依,心之所托。
岁月沧桑,物换星移。虽然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而乡愁却渐行渐远。伴随着滚滚袭来的城镇化大潮,现在不少村落都是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布局,“千村一面”没有特色。暂时留存下来的乡村,也有不少被割裂了历史的脉络,少了灵魂和底蕴,沦为失去记忆的躯壳。当雾霾压城、河水变色、野生动物锐减,眼下的“乡愁”怎能不令人心忧。
让人们“记得住乡愁”,就是要保护好传统村落,留存记忆的肌理。传统村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其灿烂多样的历史创造、文化景观、乡土建筑、农耕时代的物质见证,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文明接续不断的极为重要的传承载体。保护传统村落,是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方式,它留住的不是个人的乡愁,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乡愁。乡愁多解,也许每个人或许有不同的答案。而古树、古宅、老街、老坟……如果这些东西都消失了,乡愁去哪儿寻呢?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们要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河、少拆房,纠正“恶俗与空虚齐飞,江南共江北一色”的局面,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唯有此,才能留住乡愁,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记得住乡愁”,体现的不仅是诗意生存的守望,更有以人为本的科学精神以及“美丽中国”的追求。用心记取乡愁,是因为“丢失”得太多。记得住乡愁,即有心安处。拥有乡愁的人,是不会堕落的。让我们一起记住乡愁,守望幸福生活,守望我们的梦想,守望与梦想如影随形的变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