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女儿演《党的女儿》

2014-02-26 07:25张小芳
党史文苑 2014年5期
关键词:田华彭丽媛歌剧

■张小芳

1958年由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华主演的电影《党的女儿》在全国公映了,田华扮演的党的女儿玉梅的形象生动、逼真,著名文学家茅盾曾中肯地评价该片的成就,并认为“田华同志塑造的玉梅的形象,是卓越的。没有她的杰出的表演,这部影片不能给人以那样深刻而强烈的感染”。

田华:对待党要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

田华在影片中,一个人扮演母亲玉梅和长大后的小妞 (玉梅的女儿)。影片的一开始,就是玉梅的女儿在八一建军节台上唱江西民歌,她身上穿的解放军的衣服,就是田华自己文艺兵的演出服,作为部队的文艺兵,田华太熟悉了,田华说这是自己演自己,因为这就是自己的本色生活。

田华出生于河北唐县一个贫苦农家,9岁丧母,家里只有7亩薄田养家,靠天吃饭,吃了上顿没下顿。但贫困饥寒的生活并没有把田华打倒,倒是培养了她活泼开朗、不怕困难、不惧艰辛的性格,她从小就爱说爱唱。1940年,12岁的田华离开家乡参加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成为部队的一名文艺战士。从此,田华的生活就翻开了新的一页。她打着霸王鞭,唱着革命歌曲,宣传革命,14岁入了团,16岁入了党。田华说:“部队就像一个大家庭,领导就像父母,不光教我学本事,还在生活上照顾我。然而,在战争中我又见到太多惨烈的战斗场面,饱尝自己战友牺牲的悲痛。这些让我从一个无知的孩子变成了有理想有追求、为民族解放而战斗的女战士。可以说,是军队培养了我、教育了我,我就是党的女儿。”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田华特别强调眼睛对剧中角色的烘托。电影《党的女儿》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江西老根据地,丈夫王杰要随红军北上抗日,潇潇雨色中,玉梅抱着孩子送丈夫出发。表演时田华眼含热泪,话语哽咽,把玉梅对丈夫的不舍、眷恋、担心表现了出来,她还克制自己的感情,没有亮开嗓门尽情地哭,展现了玉梅成熟共产党员的素质。红军走后,江西省兴国县桃花乡处于白色恐怖中,党的组织被破坏,7名被捕的共产党员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尸体被悬挂示众。面对惨烈的一幕幕,田华表演时,眼中没有丝毫泪水,只有一丝冷峻的光,外表平静的脸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对敌人的仇恨和藐视跃然而出。田华说对这出戏的理解是真实的生活教育了自己。1943年在日本鬼子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的疯狂暴行中,自己朝夕相处的战友陈雨然,死在敌人枪口下。当时,陈雨然只有17岁。22岁的战友安玉海自己有枪,在无法摆脱敌人时,毫不犹豫地开枪打死自己。自己的亲哥哥是八路军的副连长,1939年牺牲在冀东战场。田华说,每当看到这个场景,就不能不想起战友、哥哥,眼泪留在肚里,悲伤和愤怒留在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报仇。

玉梅和留下的其他两个党员自发成立一个党小组,深夜组织群众掩埋了战友的尸身,去找党组织。在成立党小组的戏段里,田华目光里投射出的坚毅,表现出玉梅的沉稳、干练。玉梅想方设法为山里的游击队备好咸菜,为了保护前来取咸菜的游击队员小陈,她宁愿牺牲自己。在电影里有这样一个特写,田华扮演的玉梅往上翻一下眼睛,说了一句:“小妞,要听妈妈的话。”听妈妈的话,就是要听党的话,是剧中人物的,也是自己的。田华的表演贴切自然,与角色融为一体。当大家齐声夸奖她所赋予角色的真实性、完整性、丰富性的时候,田华淡淡地说:“我正是从自己的真情实感出发来演绎的。”

田华是演英雄,学英雄,把英雄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此后,田华又拍了多部歌颂英雄、歌颂党的优秀影片,获得终身成就奖。“文化大革命”中,她和许多老艺术家一样,进过干校住过“牛棚”。提起这些,田华平静地说,个人的委屈比起党的磨难来简直微不足道,比起党的恩情来更算不得什么。她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我们的今天。每个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管遇到多少挫折,受过多少委屈,都要坚信我们的党,都不能忘记党的恩情。对待党要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忠贞不二,矢志不渝。这番话感人至深,发人深省,使大家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

如今,田华老师已80多岁高龄。但只要是对党和人民有益的事,她都积极去做。建军80周年时,她先后在北京和江西南昌参加演出;2008年年初,南方发生严重冰雪灾害,她积极捐献钱物;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她到中央电视台参加《爱的奉献》大型义演;北京举办奥运会,她又参加闭幕式演出……田华常说:“是部队培养了我、教育了我,所以我就是实实在在党的女儿。”

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把目光锁定在彭丽媛身上

1991年,解放军总政歌剧团根据同名故事片《党的女儿》改编同名歌剧《党的女儿》,阎肃、贺东久作词,王祖皆、张卓娅作曲。解放军总政歌剧团把演好《党的女儿》作为团里的重要任务。演员头天晚上才拿到谱子,第二天排练时就要背谱演唱出来。导演到现场调度、合成、修改。这样一部优秀的歌剧,从谱曲到排练、合成只有短短18天时间,基本上3天一场戏。所有台前幕后的演职人员都是自觉地以“党的女儿”为榜样,戏里戏外都高标准、严要求。当初,在确定谁来主演女共产党员玉梅时,几乎所有在场的领导、编导人员都不约而同把目光锁定在彭丽媛身上。他们认为,无论从形象、气质、身段、声音、表演功力来看,玉梅这个角色都非她莫属。这样,彭丽媛便众望所归地成了歌剧《党的女儿》中玉梅的扮演者。彭丽媛在这部歌剧里,有“万里春色满家园”“血里火里又还魂”“天边有颗闪亮的星”这些经典唱段,塑造了“党的女儿”玉梅的形象。其中《血里火里又还魂》是《党的女儿》的主题音乐,这首歌曲是彭丽媛当时从众多的作品中选定的。

当时由于时间紧,就把主要人物玉梅的首唱段《血里火里又还魂》拿出让所有作者都来谱曲,让专家和领导来选择。彭丽媛知道了,也积极参加。当把谱子和录音带拿给彭丽媛后,彭丽媛一边看着谱子,一边听着录音,最后听完了,觉得没有非常满意的。这时她手里另有一份谱子,自己就在钢琴上弹了起来,立刻认定这个谱曲是自己想要的。一看署名是总政歌剧团团长王祖皆、张卓娅夫妻作曲的。在他们补了录音后,让专家和领导听了,都一致认为王祖皆、张卓娅的谱曲更适合做主题音乐。《党的女儿》主题音乐从一定角度讲,也是彭丽媛的选择。

彭丽媛:“金钱谁都需要,可艺术更重要”

在排练期间,彭丽媛还奉命出国演出一次。1991年9月5日彭丽媛出国演出回来,第二天一早就到团里报到。剧组的排演已经进入大半,彭丽媛从第六场戏开始和大家一起排练,每场都是重头戏。仅独唱就有10段之多,多数唱段在3分钟以上。还有与其他演员对唱、重唱等。给她的排戏时间,不到两个礼拜,真是时间紧、任务重。

9月的北京,酷热难当,排演场里没有空调设备。彭丽媛这时已有3个月的身孕,孕前反映强烈,同志们都有些为她担心,因为根据剧情安排,还有些武打动作,几场戏要她跪着表演。为了真实,她一次又一次动真格地练,把膝盖都跪青了,别人劝她:平时排练可以不跪,来虚的。她说,那不行,平时跪不像,上台就要出洋相。每天回到家中,又抓紧时间观看前五场的录像。每天起早贪黑,不到晚上10点,她上不了床。上了床后,全身像散了架似地瘫软无力。

彭丽媛不仅仅是用肢体语言、用声音塑造玉梅的形象,更是在用心、用她的赤诚之心塑造一个共产党员的形象。她曾坦然地说:“我父亲是一位革命的老党员,我丈夫也是一位地方党组织的书记,他们都对我这位党和人民的女儿之人生及做人,起到了重大的影响。一位好演员出名了,更要有一种好人格、好人品。做好人是父母从小就教导我们的。”

一天,剧组接到通知说中央领导要来观看演出。按惯例,演出前全体演员应有一次排演,可剧组领导看到彭丽媛有孕在身,不能吃饭,要靠打点滴补充,考虑再三就没有通知她。演出前一天,她却找到剧组领导主动要求参加排演,剧组领导感动地问她:“你身体行吗?”她回答:“为了明天的演出,再难受也要坚持。”就这样,她在妊娠反应较重的情况下,坚持走台,一招一式都和正式演出一样。有人给她说悄悄话:“小彭,你太认真了。”她开玩笑地说:“谁叫我也是党的女儿呢!”

1991年,彭丽媛首演歌剧《党的女儿》荣获文化部“文华奖”演员一等奖。1992年初,江泽民总书记在观看彭丽媛主演的歌剧《党的女儿》后,激动地走上舞台,深有感触地对她说:“很好,很谢谢你。歌剧《党的女儿》,给我们上了一次生动的党课。”

一次,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彭丽媛个人音乐独唱会上,彭丽媛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演唱,把正在台下观看演出的田华带到了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彭丽媛是含着眼泪唱的,田华是含着眼泪听的。当主持人邀请田华谈一下对彭丽媛演出的感受时,田华很动情地现场给大家讲了一个习近平和彭丽媛的故事。在1988年,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期间,彭丽媛和田华被安排住在同一个房间。田华回忆说:“(彭丽媛)当我的面给爱人打长途,那时候她爱人还在福建省一个贫困县里头当副书记。我非常感动,他当时正在发高烧……说 ‘连一口水一口粥也没人给我做’。彭丽媛说,你看看,因为工作我也不能到你身边去,我真是对不起你,等我空闲的时候一定去看望你。但是她的丈夫呢,——当然,现在是高干了,——他就说:你放心,我不责怪你。从那以后我对彭丽媛的印象就特别好,我觉得她是个严肃认真投入一丝不苟的、我们部队我们党培养起来的一个优秀文艺工作者。”

猜你喜欢
田华彭丽媛歌剧
走进歌剧厅
夺走玉枕骨
Sexual characteristics of male guppies Poecilia reticulata serve as effect biomarkers of estrogens*
橡皮变娃娃
青年彭丽媛
田华丝网版画作品
马可:衣以载道——彭丽媛的御用服装设计师
丽媛style
彭丽媛选手机,国产的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