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伯流
张闻天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中共一代“明君”,谦谦君子。
纵观张闻天的一生,既有着巨大的辉煌和不朽的功绩,同时也遭受着诸多坎坷与磨难。他曾在中共中央主政8年,在外交部履职10年;又因在庐山会议上仗义直言,罢官蒙冤,被“流放”肇庆6年之久,最后在无锡忧郁而逝。
一代伟人,一个伟大的灵魂,经历了76年风风雨雨的洗礼和磨难,无声息地殒落在中国大地上。然而,张闻天的历史功绩与人格魅力,如日月星辰,永远闪耀在现代中国的史册上!
张闻天的历史功绩很多、很大,这里主要追思他自1935年1月遵义会议“出山”到1943年3月政治局会议“淡出”,主政中共中央8年的历史功绩。
经研究梳理,张闻天这8年间主要有如下八大功绩:
1.张闻天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名义,力促遵义会议的召开。他在遵义会议上作了反对党内“左”倾错误的报告,力荐毛泽东进常委,并起草完成了遵义会议决议。这促进了中央领导层的改组,圆满地解决了党的军事路线问题。毛泽东曾在党的七大上说过,洛甫(张闻天)对开好遵义会议是有功的。
2.张闻天在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担起历史重任,同毛泽东、周恩来一起成为长征中亲密合作的“三驾马车”。他们领导、处置长征中的一切重大事宜,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完成了红一方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3.张闻天主持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瓦窑堡会议,起草了瓦窑堡会议决议,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作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日趋成熟。
4.张闻天同毛泽东、周恩来一起纠正陕北的肃反错案,亲自主持为刘志丹等人平反,适时地解救和保护了习仲勋等一大批忠于党的干部,消除了潜在的内部危机,使陕甘革命根据地工作步入了正常有序的轨道。
5.张闻天创办了延安马列学院,担任了三年的院长,亲自讲授《战略与策略问题》等课程,培养了近千名党政英才,他们中有战功卓著的红军将领,也有优秀的党政骨干。后来他又出任延安中央研究院院长,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张闻天在中国革命教育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6.张闻天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了“逼蒋抗日”的正确方针,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妥善应对复杂局面,最终实现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十年内战,促进了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性转折。
7.张闻天主持编译、出版了一套马列经典著作。他组织王学文、吴亮平、师哲等一批精通外文的专家学者,历时6年,编译、出版了马列丛书30卷,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8.张闻天主政8年中最大的历史功绩,是鼎力支持毛泽东出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1935年11月3日,张闻天在陕北甘泉县下寺湾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议并通过了毛泽东担任中央军委主席的决定;1943年3月20日,张闻天根据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的指示,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极力推荐并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的决定。
以上种种,足见张闻天主政中共中央8年,功勋卓著,彪炳千秋!
张闻天具有崇高的伟人风范,独特的人格魅力,突出的亮点有三:
一是坚守真理,从不争权。
张闻天在主持党中央日常工作期间,作风民主,态度谦和,这是党内所公认的。据张闻天的夫人刘英回忆说:“毛主席曾当着我的面,说闻天是‘明君’,叫我‘娘娘’,背后也赞扬说‘洛甫是不争权的’。有人对闻天尊重毛主席有议论,甚至说闻天是‘泥菩萨’,他也不为所动,总是说‘真理在谁手里,我就跟谁走’。”张闻天在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主动提出“让权”,竭力“推举毛泽东同志为中央总书记”。
王震曾撰文缅怀张闻天,说:“在延安,毛主席一次同我谈话,说洛甫这个同志是不争权的。我把毛主席的话告诉了闻天同志。闻天同志连声说:‘这是对我的最好评价’。”吴亮平也回忆说:“毛泽东同志很称赞闻天同志的民主作风,说闻天同志主持会议能让人知无不言。”
张闻天竭忠尽智地为党工作,没有个人的野心和权欲,从不 “恋栈”揽权,从不担心大权旁落,曾几次主动“让权”。他主政时,同毛泽东合作得很好。据研究张闻天的资深专家张培森(已过世)考证:从1935年6月至1938年10月三年多时间里,仅保留下来的“洛毛”“毛洛”联署的电报就有338份,时有“毛离不开张,张离不开毛”的说法。
二是委曲求全,豁达大度。
张闻天曾在《延安整风笔记》中透露:“当时我有点苦闷,有时找陈云、康生谈谈,发点牢骚,说毛主席似乎不公平,看人有点偏。”1941年7月间,在一次同康生、陈云、任弼时和张闻天谈话中,毛泽东严厉地批评了张闻天,说他有“狭、高、空、怯、私”的毛病。对此,张闻天并没有多言。
1941年9月整风期间,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要清算中央苏区后期的错误,矛头指向博古、洛甫。张闻天承认了自己在中央苏区的错误,说:“我是主要的负责人之一,应当承认错误。”“这是欠的老账,现在必须偿还。”“不要怕自己的癞痢头给人家看。”他为了党的利益,委曲求全,顾全大局,带头做自我批评。
1958年5月,毛泽东在给张闻天的信中,又重提“狭、高、空、怯、私”五个字。毛泽东对张闻天的“五字评语”,显然是不适当的,有失公正。但他亦能淡然处之,足证他襟怀坦荡、光明磊落。
三是身处逆境,心系国家。
1959年庐山会议时,张闻天不畏犯上,忠言直谏,结果被撤职罢官,离开了中国的政治舞台。罢官以后,他没有沉沦和赋闲,而是以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特约研究员的身份,深入实际,开展社会调查,写成了关于集市贸易的意见书,并递交党中央;后来又就“包产到户”问题,提出了与当时主流看法完全不同的观点。“文化大革命”期间,张闻天被“流放”到岭南肇庆,仍然关注着党和国家的命运。他潜心研究,笔耕不辍,写下了《党内斗争要正确进行》《不能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等近10万字的“肇庆文稿”,直言批评当时党内的“左”倾错误思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政治、经济的许多正确观点。这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远见与胆识。
在“文化大革命”中,张闻天顶住政治上的巨大压力,为“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独立担当责任,为刘少奇辩诬,还历史真相,保护了一大批党的重要干部。“时穷节乃见”,张闻天在逆境中表现了共产党人实事求是、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
林彪事件后,“四人帮”仍在横行。张闻天怀着喜悦而复杂的心情,曾给毛泽东写信,“希望回到北京生活和养病”,但未获批准。无奈,他以75岁高龄,带着沉痾之躯,化名“张普”,回到江南故地无锡养老。不到一年,即1976年7月1日,张闻天不幸病故,京沪媒体一概保持沉默,葬仪非常凄冷。临终前,张闻天、刘英夫妇把自己的存款交了最后的党费。张闻天死在“四人帮”覆亡前夜的黑暗时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于1979年8月25日为张闻天平反昭雪。
张闻天生前有句名言:“历史最公正,是非、忠奸,这一切历史终将证明,终将作出判断。”
是的,历史最公正。张闻天是一位革命家,一位伟人,一位 “明君”。
历史昭示我们:共产党人要善于从党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毛泽东、张闻天都是中共元老、一代伟人,但伟人不是完人,伟人也有失误。庐山会议与十年“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晚年的重大失误,张闻天在中央苏区时期也有失误 (如反对 “罗明路线”)。但这都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张二人在前进道路上的错误,瑕不掩瑜。
邓小平在张闻天追悼大会上的致悼词中,号召全党同志向张闻天同志学习,“学习他服从真理,诚恳修正错误,勇于进行自我批评,善于吸取经验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作风正派,顾全大局,以党的利益为重,不突出个人,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坚强党性;学习他谦虚谨慎,艰苦朴素,平易近人,处事民主,善于团结干部的优良作风;学习他终身好学,不断求知,重视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他胸怀坦白,光明磊落,爱憎分明,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程中原先生说:“伟大人物的人生轨迹是不可能重复的,但他们的人生境界,他们的理想、信念和品格却是可以而且应该效法的。”
6年后的今天,我们在张闻天的故乡、他长期工作战斗过的上海,集会追思张闻天及其夫人、女革命家刘英,缅怀他们的历史功绩与人格魅力,是有特别意义的。追思、缅怀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与传承,学习他们的伟大风范与高尚品格,传承他们的 “精气神”。
斯人已去,音容宛在;
伟人已去,风范永存!
张闻天的英名,将永远活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