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设问技巧

2014-02-26 09:55黄娟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1期
关键词:百草园北平蜜蜂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许多中小学教师对提问还缺乏科学的认识,不能有效地运用提问来达成高层次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往往是凭直觉行事,提问的随意性较强;还有的教师把提问视为一种目的,为提问而提问,没有真正理解提问的作用,没有把提问看作是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工具和方式。对于课堂设问,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来进行。

一.设置情境 巧妙切入

所谓设置情境,就是从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现象中,揭示一些现象让学生分析解决,以引发学生的认知需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可由歌曲《风风火火闯九州》导入,然后教师引导:“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句歌词在哪个人物身上体现得最鲜明?依学生的回答自然地引入新课。这样的提问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并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化难为易 深入浅出

提问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符合学生现行的知识层次,过深过难的问题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起不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过浅过易的问题,无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设计阶梯式的问题。如教《变色龙》一课,可设计四个台阶式的问题:①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②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③他“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是什么?④是什么因素在左右他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塑造这个形象?最终让学生明白,作者塑造变色龙这个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奴才形象,目的是把讽刺的锋芒指向整个社会病态的根源——沙皇专制的反动统治。这种提问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三.巧选角度 变中求异

提问要尽量避免概念化和程式化,切入的角度要新颖巧妙,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和启发性,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例如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若问学生:“鲁迅为什么要写蜜蜂伏在菜花上?它是什么颜色?”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蜜蜂要采蜜,颜色是黄的。”不仅毫无启发作用,而且还会将形象的语言搞得淡而无味。如果换个角度问:“肥胖的蜜蜂伏在菜花上,‘伏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什么形态?为什么写蜜蜂是‘肥胖的?”就会启发学生思考,领略鲁迅先生用词的生动性,用一个“伏”字,逼真地勾画出蜜蜂饱吸蜜汁的生动形态。这样提问,既能锻炼学生的独立分析、判断与推理能力,而又能对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让他们明白巧妙用词的重要性。

四.疑于无疑 平中出奇

有些内容看似平平,处于无疑境地,此时教师要善于激疑,引导学生探讨课文的微言大义,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如教学老舍的《想北平》时,可以问:北平这个城市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来表现的?这一提问即可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最终明白了这是作者通过对北平与巴黎、美国、伦敦的对比,以此表现出北平“温和自然”、“布局匀调”、“物产可爱”的特点。采用对比烘托的手法,使北平城的特点表现得更为突出。这是曲折行文的一种写作方法,也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想念、热爱与赞美之情。我们在平常的写作中,可以试着运用这种对比手法,来突出我们所要表现的事物或情感。

五.利用矛盾 激发疑问

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这种情况容易引起人们的思考,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可抓住学生理解课文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矛盾,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开头有这么一句话,“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教师可提问:为什么使用“似乎”和“确凿”这两个词语,两者是否矛盾?这样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通过思索会了解:“确凿”表示确实,因为作者写作此文时,用成人的眼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而“似乎”表示猜测,因为时间已经隔了七八年,对这断定又有踌躇,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所以并不矛盾。学生弄懂了这两个词语的准确含义,就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吃透作者创作的本意。

总之,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愿我们所有语文界的同仁都能积极探索,潜心研究,精设巧问,为打造高效课堂而努力。

黄娟,教师,现居江苏灌云。

猜你喜欢
百草园北平蜜蜂
北平的秋
学校里的“百草园”
十路大军进北平
十路大军进北平
想北平
蜜蜂
蜜蜂谷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