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林
“中国富农工程·家庭立体式农业工厂项目”于2013年12月29日在北京房山区张坊镇西白岱村正式启动。
北京市华农科技开发研究所所长李燕生,以及北京华夏九州农业科技研究院、北京市妇联家庭建设促进会、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北京房山区张坊镇西白岱村、大农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有关负责人、企业家代表及新闻媒体等出席在北京融工会议中心举行的启动仪式。
立体式农业工厂把农业生产的诸多生产要素如光、温、水、气、营养等人为控制起来,进行有效调节和生产。这种生产方式的改变,首先是人的观念转变,实现了农业生产产业化经营,是实现精准农业的高级样板。这个工厂化现代农业生产系统把植物生产、动物养殖、小生物、水产养殖、微生物转化等与加工业及信息技术、物流技术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大农业生产系统,是一个完全的循环系统。它完成了以时间换空间、以立体换水平、从田间到房间的转变,形成了一个农业工厂化车间,实现了人工智能控制,这种农业工厂化生产方式部分避免了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它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受时间和空间制约的基本特征,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循环生产,实现高产出、低成本、高效益,具有循环、立体、节能、节地、节水、节时、环保的特点,是一种农业工业化、生态化、高效益化的新型发展模式。与大田生产相比,由于整个生产过程中不施农药、化肥,并且是在人为创造的、接近动植物生长的最佳环境下进行生产,这种立体式的生产方式对产品的安全和营养进行全过程控制,有效保证了产品质量安全及产品的丰富营养。
立体式农业工厂重点应用方向是庭院农业、生态村建设、生态镇建设、生态县建设、传统农业升级、沙草农业、都市农业、特色农业、边防哨所、应急保障菜篮子、流动装置(运输船舶)及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等。
“中国富农工程·家庭立体式农业工厂项目”的科技研发是在钱学森院士大农业观的指导下,在钱学森、于光远、张海峰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关心和支持下,以华夏九州农业科技研究院孙以川院长为核心的大农业创新团队坚持构建大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的方向,研究人员经过10多年孜孜不倦的努力,致力于大农业理论创新、技术创新、集成应用、工程示范,不仅在理论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在示范应用方面同样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该项目目前已经形成了大农业理论体系,基本完成了大农业产业体系设计、工程技术体系设计,并获取了众多专利和知识产权,在技术创新,集成应用、工程示范的基础上,成功设计出基于大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生产模式的“天天有”农村家庭版(家庭立体式农业工厂)、村庄版、企业版、园区版、区域版以及军营版和城镇家庭版(城镇家庭菜园子)。家庭版示范样板已经构建成功,开始进入产业化推广阶段;企业版示范样板正在建设中;其余各个版本将陆续构建并产业化推广。
“中国富农工程·家庭立体式农业工厂项目”是由北京华夏九州农业科技研究院与北京天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设计建设的,北京房山区张坊镇西白岱村为项目试点村。该项目受到京郊农民的普遍欢迎,让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高涨。“天天有”是家庭立体式农业工厂产品的统一注册商标,其寓意是农民们天天有收成,天天有钱挣,天天有幸福的好日子。
在北京市房山区西白岱村可以看到,一种智能化的家庭版植物工厂已经投入生产。占地20平方米的家庭生产车间,每年可为一个家庭带来5万元的经济效益。这种可以自动补水、补光、补温、补养的智能化系统,大大减轻了农业种植的劳动强度,使高强度的农业劳动变成了低强度的农业劳动,妇女、老人都可以完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