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柯
读书的好处有很多:可以陶冶性情,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可以增长见识,可以开阔眼界……但笔者认为,读书在塑造人方面有更重要的作用。
阅读引领班级进步
笔者所执教的一个班是从初一入学伊始就开始阅读的,坚持了两年的阅读,产生了许多成效:相对于其它班,该班学生在语文课上读一些文章更能产生共鸣;沟通上,和学生们沟通时有话题了,从大家最近的阅读开始交流,无意中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管理上,遇见难对付难缠的孩子,推荐一本书让他去看,回头再教育就容易多了;纪律上,课间秩序相对也好一些,因为有一些孩子在看书,在这样的氛围中爱闹的孩子也开始安静下来开始阅读了。
书籍的作用毋庸多说,笔者所执教的这个班的阅读是这样一步步开始的:一是阅读兴趣的培养。最开始时,不提任何的阅读要求,只要能开始阅读就好;至于看什么书,也不过多干涉,只要内容无伤大雅、自己喜欢就可;至于看多少,也不提要求,尽自己所能就行。二是有书可读。在班里设立图书角,让学生的视线里经常出现书,当学生想看书的时候,随时都有书可看。书的来源有几个渠道:学校阅览室的支持(定时借阅和归还)、孩子们捐书、师长的支持(老师和家长出购书款)。图书角有小说、童话、散文、传记、工具书等,学生可以各取所需。三是挑选专人负责登记图书。班里的图书要登记入册,书名、作者、出版社、编号要登记;制作借阅卡,方便学生在节假日借书;设计印章,该班每本书后面都印有“思远班·思考之角”;整理图书,图书要不时整理。四是在班里强调班级的文化特点。在班级布置上,笔者把孩子们的笑脸图像排列好,张贴到前后墙壁上,谁读完了一本书,谁就可以在自己的笑脸旁的空地上贴上一颗星,这样就把每个人的阅读情况用贴星星的形式展示出来了,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激励大家踊跃阅读。
特色阅读活动——聊书会
聊书会是班内时常举行的一个活动。有时邀请读书多的同学就自己所读书籍与大家交流,有时通过抽签决定谁来聊书,有时按组轮流来。聊书会上,除了听众外,还有主持人和记录员。下面就是班内聊书会的一些场景记录。
一天下午两节语文课,在第二节准备召开聊书会,学生们对此很兴奋,非常喜欢这样的课。学生小许、小杨主持,她们俩还准备了主持稿,包括开场白、聊书要求、评价环节、结束语等内容,分工明确,流程清晰。从第一组开始,然后第二组,以此类推,每组一人,各组自行推选,一轮之后,再从第六组开始重新轮。每个组推选方式不一样,但很有意思:“有剪刀石头布,胜者上”;“有转笔,笔头朝谁谁上”……在聊书时,许多学生的表现非常可爱,有许多学生进步很大。通过这样的聊书会,学生们的展示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等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学生小王此次聊的书是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小王: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很励志,海伦·凯勒是一名失聪、失明、失声的人,她有句名言,“虽然我的身体是不自由的,但我的心是自由的。”希望大家能看看这本励志书。
小杨:谢谢5组王同学的精彩报告,现在请同学们就他的报告做一下评价。
生1:他的声音很洪亮,站姿也不错。他说的海伦·凯勒的名言是什么,我忘了,就是觉得很好。
生2:我知道,是“虽然我的身体是不自由的,但我的心是自由的”。(老师朝他竖起了大拇指,表示他“听得很认真”)
学生小孔此次聊的书是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
小孔:我最近在看的是《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是黑柳彻子写的她小时候的事,我觉得主人公小豆豆很可爱,尤其是她和小林校长聊天时很“智趣”,小豆豆在这个学校很开心。希望大家在课下的时候来我们班的图书角借这本书看一下。
生6:首先我们来给孔博文鼓掌,她很流利地聊下来了。
生7:在之前,就在孔博文上台之前她还在担心自己不会说,没想到,她说得这么好。
师:小孔今天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表现得太好了,表达很流利。她推荐的这本书,老师也非常喜欢,黑柳彻子在童年时也是一个顽童,正是“巴学园”成就了她,或者说为她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她的《窗边的小豆豆》在全世界畅销,而她本人是日本的著名主持人,是亚洲最早的联合国亲善大使。刚才小孔同学用到了一个词“智趣”,我想是主人公小豆豆觉得和校长聊天很有趣,而校长是很有智慧。小林宗作校长是一个很有耐心的校长,他可以用几个小时来听小豆豆说话,每天都会摸着小豆豆的头说:“真是一个好孩子!”正是有了这样的校长,这样的“巴学园”,才有了后来的黑柳彻子。同样,小孔同学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成长得非常快,这也源于他自己的努力和同学们的帮助。让我们为他鼓掌加油,也为自己曾帮助过他而鼓掌!
在聊书会上,大家热情高涨,阅读的热情再次被点燃;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展示、站姿、声音等方面也得到了提高。
学生们就这样在书籍的陪伴下,在阅读中慢慢长大,笔者从他们明亮的眼神中能看出阅读对他们的影响。很难想象,没有书籍的衬托,这个班的教室会是怎样;没有阅读的帮助,学生们会成长得怎样。可以说,只要阅读总会有收获,那就一如既往地阅读下去吧!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十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