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在肠外瘘保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014-02-25 01:46林希周喜洋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3期
关键词:生长激素生长抑素

林希++周喜洋

[摘要]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在肠外瘘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各类肠外瘘患者68例,其中31例患者给予了生长抑素治疗,37例患者给予了生长抑素与生长激素联合疗法。观察两组间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相比于单纯生长抑素治疗组,生长抑素联合生长激素治疗组患者自愈率提高(89.18% VS 67.74%, P<0.05),平均瘘口闭合时间缩短[(22.58±7.83)d vs (28.35±10.56)d;P<0.05],平均住院时间缩短[(43.89±7.43)d vs (52.61±6.54)d],两组均无严重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联合应用生长抑素与生长激素对治疗肠外瘘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肠外瘘;生长抑素;生长激素

[中图分类号] R5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3-0043-03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的重症疾病之一,多发生于术后,亦可由腹部外伤、炎症性肠病、肿瘤等引起,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包括腹腔感染、中毒性休克、水电解质紊乱等,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得益于近年来治疗策略的改变,营养支持治疗的进步以及新药物的发明,肠外瘘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但仍存在自愈率低、病死率偏高和疗程长等亟待解决的问题[1]。近年来,多篇文献报道使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对肠外瘘的治疗效果良好[2,3],我院于2004~2012年间治疗的各类肠外瘘患者68例,其中最近的37例采用联合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入组病例均为手术后或外伤性单个肠外瘘患者,其中2004~2007年间的31例患者单纯使用生长抑素治疗,归为A组。2007~2012年间的37例患者使用生长抑素与生长激素联合治疗,归为B组,剔除有重度肝硬化、糖尿病等代谢障碍性疾病以及因肿瘤本身而影响肠外瘘愈合的患者,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1.2 治疗方法

肠外瘘的治疗方法参考2002年黎介寿院士发表的《肠外瘘的治疗》[4],所有患者在发现肠外瘘后均给予以下处理:①禁食、持续胃肠减压;②纠正内稳态失衡,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③持续通畅的腹腔引流;④行引流液细菌培养和药敏检查,加强抗感染治疗;⑤营养支持治疗,早期待患者内环境稳定后先经中心静脉导管给予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逐步过渡为肠内营养;⑥A组在发现肠外瘘后即开始使用生长抑素(施他宁,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3011),250 μg/h,微泵24 h持续泵入至瘘口愈合;B组在应用施他宁5 d后,加用生长激素(赛增,长春金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10032),8U/d,皮下注射,持续到瘘口愈合后3~5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腹腔引流管漏出液量、瘘口闭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自愈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治疗开始第1天时两组患者每日腹腔引流液量无显著差异(P=0.18),治疗开始后两组患者的腹腔引流液量均逐日减少,应用生长激素3d后,即从治疗开始第8天后,B组患者的腹腔引流液量显著下降,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第15天后B组下降更显著(P=0.001),说明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应用能更快减少漏出液量,比单用生长抑素效果更明显。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腹腔引流液量变化比较(x±s,mL)

A组有4例患者因瘘道破裂出现弥漫性腹膜炎合并严重感染死亡,6例中转手术治疗后治愈,自愈率67.74%,平均瘘口闭合时间(28.35±10.56)d,平均住院时间(52.61±6.54)d;B组2例因十二指肠残端瘘导致腹腔感染合并黄疸死亡,2例中转手术治疗后治愈,自愈率89.18%,平均瘘口闭合时间(22.58±7.83)d,平均住院时间(43.89±7.43)d。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平均瘘口闭合时间、住院时间及自愈率比较(x±s,d)

3 讨论

近30年来,肠外瘘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主要得益于新抗生素的发明、营养支持治疗的改进以及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的应用,越来越多的肠外瘘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得到自愈,而不需要外科手术治疗[5,6]。

生长抑素是一种脑肠肽,能够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减少内脏血流,降低胰腺、小肠、胃的分泌功能,抑制胃酸、胃蛋白酶的释放,肠外瘘患者早期应用可减轻胃肠道负担,防止了消化液的大量流失和电解质紊乱,对于炎症的控制、瘘口的愈合有促进作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将生长抑素用于治疗肠外瘘患者,但是仍有一部分人难以自愈,原因主要是患者营养不良,组织生长受抑制而影响愈合[7]。90年代末,有人将生长激素用于肠外瘘的治疗,原因是其可促进葡萄糖氧化,从而提高能量水平,促进脂肪分解及糖异生,促进蛋白质合成,逆转负氮平衡,还可促进胃肠道黏膜生长,修复胃肠道黏膜屏障,降低瘘周炎性反应[8,9]。体外实验证实,生长激素能够促进肝细胞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创面的愈合和肠黏膜的修复;动物实验发现,应用生长激素后血浆和肉芽组织里的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增高,纤维母细胞在肉芽组织中显著增多,提示组织的胶原合成增多,愈合能力增强[10]。

考虑到肠外瘘的病理生理特点,在疾病的早期,应用生长抑素抑制消化液的分泌,配合充分的引流以及抗生素预防感染,待患者内环境稳定、引流液减少后开始应用生长激素,同时加强胃肠内营养,进一步加快了瘘口的愈合,本研究也证实了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能够更快促进瘘口闭合,提高自愈率。由于生长抑素是通过抑制脑垂体,从而减少生长激素的分泌,并不直接抑制生长激素对靶细胞的效应,故不引起对抗作用,因此有学者主张两者合用[10];多数研究报告生长抑素联合生长激素治疗是安全的,但是临床医师在给肠外瘘患者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治疗时仍需要注意多发瘘和复杂情况瘘的可能,特别是存在持续脓毒血症和引流不通畅的患者,应该及时外科手术处理,以免耽误病情;由于生长激素具有拮抗胰岛素样作用,生长抑素又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因此联合应用时需要特别注意监测血糖情况;另外,生长激素具有促进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可能促进肿瘤组织的生长,因此对肿瘤患者需要谨慎使用。endprint

[参考文献]

[1] 宗兵, 于张. 肠外瘘的诊治进展[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 11(3): 228-230.

[2] 杨雄飞, 俞泽元. 联合应用生长激素与生长抑素在肠外瘘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12(22): 74-76.

[3] 张朝晖, 曾元. 大剂量生长抑素联合营养支持治疗肠外瘘的随机对照研究[J]. 广东医学, 2012, 33(13): 2007-2009.

[4] 黎介寿. 肠外瘘的治疗[J]. 中华外科杂志, 2002, 40(2): 100-103.

[5] di Costanzo, J., N. Cano, J. Martin. Somatostatin in persistent gastrointestinal fistula treated by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J]. Lancet, 1982, 2(8293): 338-339.

[6] Lloyd,D.A.,S.M. Gabe,A.C. Windsor, Nutrition and management of enterocutaneous fistula[J]. Br J Surg, 2006, 93(9): 1045-1055.

[7] 张二勇,张春军. 生长抑素治疗48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 2010,48(25):122,128.

[8] 顾国胜, 任建安, 黎介寿,等.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肠外瘘病人小肠黏膜增殖及营养状况的影响[J].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4, 11(5):283-286.

[9] 王锐,黄正接,罗琪,等. 三腔管辅加生长激素及营养支持治疗肠外瘘[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2): 209-210.

[10] 黎介寿, 任建安, 王新波. 生长抑素与生长激素促进肠外瘘自愈的机理与临床研究[J]. 中华外科医师杂志, 2000,38(6): 447-449.

[11] 程黎阳,钟世镇. 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应用治疗肠外瘘[J]. 实用医学杂志, 2002, 18(8):810-812.endprint

[参考文献]

[1] 宗兵, 于张. 肠外瘘的诊治进展[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 11(3): 228-230.

[2] 杨雄飞, 俞泽元. 联合应用生长激素与生长抑素在肠外瘘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12(22): 74-76.

[3] 张朝晖, 曾元. 大剂量生长抑素联合营养支持治疗肠外瘘的随机对照研究[J]. 广东医学, 2012, 33(13): 2007-2009.

[4] 黎介寿. 肠外瘘的治疗[J]. 中华外科杂志, 2002, 40(2): 100-103.

[5] di Costanzo, J., N. Cano, J. Martin. Somatostatin in persistent gastrointestinal fistula treated by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J]. Lancet, 1982, 2(8293): 338-339.

[6] Lloyd,D.A.,S.M. Gabe,A.C. Windsor, Nutrition and management of enterocutaneous fistula[J]. Br J Surg, 2006, 93(9): 1045-1055.

[7] 张二勇,张春军. 生长抑素治疗48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 2010,48(25):122,128.

[8] 顾国胜, 任建安, 黎介寿,等.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肠外瘘病人小肠黏膜增殖及营养状况的影响[J].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4, 11(5):283-286.

[9] 王锐,黄正接,罗琪,等. 三腔管辅加生长激素及营养支持治疗肠外瘘[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2): 209-210.

[10] 黎介寿, 任建安, 王新波. 生长抑素与生长激素促进肠外瘘自愈的机理与临床研究[J]. 中华外科医师杂志, 2000,38(6): 447-449.

[11] 程黎阳,钟世镇. 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应用治疗肠外瘘[J]. 实用医学杂志, 2002, 18(8):810-812.endprint

[参考文献]

[1] 宗兵, 于张. 肠外瘘的诊治进展[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 11(3): 228-230.

[2] 杨雄飞, 俞泽元. 联合应用生长激素与生长抑素在肠外瘘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12(22): 74-76.

[3] 张朝晖, 曾元. 大剂量生长抑素联合营养支持治疗肠外瘘的随机对照研究[J]. 广东医学, 2012, 33(13): 2007-2009.

[4] 黎介寿. 肠外瘘的治疗[J]. 中华外科杂志, 2002, 40(2): 100-103.

[5] di Costanzo, J., N. Cano, J. Martin. Somatostatin in persistent gastrointestinal fistula treated by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J]. Lancet, 1982, 2(8293): 338-339.

[6] Lloyd,D.A.,S.M. Gabe,A.C. Windsor, Nutrition and management of enterocutaneous fistula[J]. Br J Surg, 2006, 93(9): 1045-1055.

[7] 张二勇,张春军. 生长抑素治疗48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 2010,48(25):122,128.

[8] 顾国胜, 任建安, 黎介寿,等.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肠外瘘病人小肠黏膜增殖及营养状况的影响[J].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4, 11(5):283-286.

[9] 王锐,黄正接,罗琪,等. 三腔管辅加生长激素及营养支持治疗肠外瘘[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2): 209-210.

[10] 黎介寿, 任建安, 王新波. 生长抑素与生长激素促进肠外瘘自愈的机理与临床研究[J]. 中华外科医师杂志, 2000,38(6): 447-449.

[11] 程黎阳,钟世镇. 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应用治疗肠外瘘[J]. 实用医学杂志, 2002, 18(8):810-812.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长激素生长抑素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奥曲肽联合生长抑素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肠外营养对早产儿生长激素释放肽的影响
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止血成功率的影响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德朗热综合征1例
矮小儿童可以打生长激素吗
矮小儿童可以打生长激素吗
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生长抑素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