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过马圣龙创作于1958年的乐曲《欢乐的日子》,对琵琶演奏最基本的技法进行说明,对扫弦、轮指、摭、分等技法的运用及正确弹奏方法和弹奏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等,结合演奏实际进行了论述,从而增强了琵琶学习者对练习基本技法重要性的认识,规范学习基本技法,高质量的完成演奏,展现琵琶优美动听的音色。
关键词:琵琶 基本技法 规范
琵琶这件中国传统乐器,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传承中一直深受大众的喜爱。由于琵琶的技法较多,入门较难,所以学习者一直不是很多。近年来随着新民乐的推广,学习民族乐器的小孩也越来越多,进而学习琵琶的爱好者也有所增加,这对于琵琶的传承来说是有利的。但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学习者,规范的演奏是我们应该尽量做到的。下面就从一首较简单的乐曲来谈一下琵琶的一些基本技法的规范。
琵琶曲《欢乐的日子》由马圣龙创作于1958年,这是一首较早运用现代三部曲式创作的琵琶作品。该乐曲难度不大,但是包含了很多常用的基本技巧,是琵琶学习者的必弹曲目。但是,能比较规范演奏该乐曲的学习者却不多,这是演奏者对很多基本技法缺乏认识所导致的。
乐曲的引子由五个小节构成,较简短,这五个小节主要使用的是“扫轮”这一技法。很多同学在弹奏“扫轮”的时候只是简单的从字面上完成“扫”和“轮”,即是“扫弦”后再“轮指”,这样弹奏是错误的。在实际的弹奏中并不能单纯的把“扫弦”和“轮指”这两种技法机械地拼凑在一起,因为“扫弦”使用的是食指,而常规“轮指”的指序是食指、中指、名指、小指和大指,如果只是简单的把“扫弦”和“轮指”组合在一起的话,那就要在极短的时间内重复使用食指两次,这样就会在听觉上造成停顿,使音乐的流动性受到损害。正确的弹奏方法是将“扫弦”和“轮指”这两种指法叠加在一起使用,也就是“”扫弦的同时进行“轮指”,即食指“扫弦”后中指、名指、小指、大指就按顺序依次做“轮”。初练时,应慢练,把手指理顺后再加速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是“扫弦”要果断、有力,但力度过大、过猛,又会造成后面的手指不易触击到弦,所以用力的尺度要把握好。
乐曲的第一部分,开始运用“扫弦”、“半轮”、“弹挑”组合的基本技法,模拟了民间欢快而热烈的锣鼓节奏,随后出现的主题来自河南小调《八段锦》曲调欢快而流畅,其中插入用摭、分、泛音三种技法弹奏的变奏段落及经过句加以对比。下面依次说明一下这些技法的正确弹奏方法和弹奏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扫弦”有两种,一种是扫四根弦(通常叫做扫),另一种是扫三根弦(通常叫做小扫)。“扫弦”即食指同时击弹三根弦或四根弦。很多演奏者在弹“扫”时,小臂常会出现上下用力好似切菜的动作,这是不规范的,因为这种“切菜”式的动作会造成弹性的不够,还有四根弦击弦点的差距过大,从而使得音色不统一,以及和夹弹组合后速度快不起来等等弊病。正确演奏“扫弦”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动作与弹相同,只是臂腕的转动幅度要比弹时大。这里要强调的是臂和腕只有旋转的动作,食指配合小臂、手腕旋转击弦要果断、有力并富于弹性。第二,为了使得扫四根弦时音色相对统一,在弹奏扫弦时还应该注意四根弦的击弦点要尽量统一在一平行点上,这里要强调的是,完全的平行是不对的,因为要做到完全的平行就必须改变演奏的姿势,所以在扫弦时只要四个击弦点连成的线和横线所形成的夹角不大于45度就可以了。这首乐曲在这个部分两种“扫弦”都用到了,具体用的是“扫”还是“小扫”就需要演奏者仔细地看乐谱的标记了。但实际演奏中还是有很多同学在弹奏时不够仔细,只要看到“扫弦”的记号就扫,也不管乐谱标记的“扫”是四根弦还是三根弦,这样马虎地弹奏就会造成音乐的不干净和不和谐。
“半轮”:也叫带轮或四指轮,即食、中、名、小四指依次轮弦。“半轮”在演奏时应颗粒清晰且流畅,音色圆润饱满。弹奏“半轮”时与后面音符指法的连接是至关重要的。最好的连接是“半轮”后接大指的“挑”,这就形成了一个全轮,也是长期轮指训练已经形成的五个手指的固定循环状态。这样的连接方法无论是从听觉上还是从演奏者的手指发力感上都是最完美和最舒适的,在这首乐曲中全部使用的都是这种连接方式。尽管乐谱已经把指法标明了,但还是有一部分演奏者在弹奏的过程中运用的是“半轮接弹”的连接。“半轮”后接食指弹,从弹奏者手指的发力感来说是不顺畅的,因为“半轮”的四个手指是由右向左发力的,弹也是由右向左发力的,这就会让手指产生连续向一个方向用力的不舒适感,也就是只有去力没有回力,手指的发力不舒服,就容易导致轮指“点”的不均匀和连接时“断音”的现象。继而使得音乐的流畅性大打折扣。
“摭”和“分”。“摭”:即是拇指与食指同时勾、抹两根弦,得一和音。“分”:即拇指与食指同时挑、弹两根弦,得一和音。因“摭”和“分”常在一起使用,从而形成一种固定的组合技法,叫“摭分”。既然是和音,那和音的音响效果就很重要了。两个音的强弱和音色应尽量统一以达到和谐饱满的效果。很多演奏者在弹奏“摭”、“分”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大指的声音出不来,影响了和音的效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应保证两个手指的用力要均衡;两指之间的重心要居中,不偏向哪一边;两指的击弦点要一样高;大指的小关节和食指的第二关节要主动弹奏,力求两个音的力度与音色的统一。在演奏“摭”这个技法时,还必须注意演奏者自身指甲的长度,如果自己的指甲过长,在击弦的一瞬间真指甲和假指甲都会触击到弦,从而产生杂音,对音乐造成损伤,因此还应注意大指和食指的指甲是否剪短。
泛音:一般情况下演奏泛音是左手指腹浮于泛音品位的正上方,右手弹弦的同时左手离开弦。由于琵琶是全手工乐器,在制作上有时并不是十分的精准,有些琴的泛音位置会在原泛音品位偏上或偏下一点的地方,所以在弹奏泛音时一定要找准泛音的位置,而不能一味地只在品位上进行弹奏。在弹奏泛音时还应注意的一点是左右手的配合,有些演奏者在弹奏泛音时不注意两手的配合,如左手按在音位上时右手没弹,等到左手从音位上离开后,右手才弹下去,那时弹出来的音就不是泛音了,而是所弹弦的空弦音。另一种是右手击弦后左手仍放在弦上不离开,这样得到的是一“哑音”。只有两只手的准确配合才能得到空明的泛音效果。endprint
第二部分是慢板,在原主题的基础上放慢节奏,主要是用长轮来表现舒展优美的旋律,抒发了人们内心的喜悦心情。
轮指是琵琶最具特色的技法之一,“大珠小珠落玉盘”就是形容这一技法音效的绝妙诗句。轮指是一种把多个点状发音连接成长音的技法,也是琵琶技法中较难掌握的技法之一。由于生理条件的原因,五个手指的长度、粗细、灵活度各不相同,在弹奏轮指时就容易形成节奏上的不均匀和音量的不统一。这就需要对五个手指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单独进行名、小指慢速强力度的练习和拇指、食指弱力度的练习。五指在发音量与节奏统一的情况下,才可逐步加快轮指速度练习。轮指分为很多种,如前面已经提到过的“扫轮”、“半轮”等等。在这一乐段中主要运用的是单弦轮和双弦轮两种。段落一开始使用的是单弦轮。由于音符时值有长有短的缘故,很多同学在弹奏时常出现轮指忽快忽慢的情况,在弹奏时值较长的音符时,还可以控制好轮指的转速,但音符时值较短时,轮指的转速就加快。这种忽快忽慢的轮指会产生忽紧忽松的音响效果,使得音乐在情绪地表现上出现偏差。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固定轮的办法,即每拍都用相同数目的轮指进行弹奏,在这首乐曲中可以采用一拍四轮的固定轮。
中段采用的是双弦轮,弹奏双弦轮时容易犯以下三个错误。一是:五个手指不是每个都能击弹两根弦。二是:大指的力度过大,造成音响上的不均匀。三是:由于要弹两根弦需要较大的力度,弹奏者的手容易疲劳,从而手指会越发的打不开,而造成紧张。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首先是要慢练,其次是手指要放松并尽量的打开,最后就是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用耳朵去听弹出来的音是否相溶。
第三部分为再现部,锣鼓节奏的旋律更为兴奋热烈,最后,运用快速的旋律节奏把乐曲推至高潮结束。快速是较难练习的一种基本功。那在这里就说说弹奏快速应具备的条件。首先是左手:第一,手指是否够灵活;第二,换把是否够流畅;第三,手指按音是否够准确。其次是右手:第一,是否能快起来;第二,快起来后是否有颗粒型。最后也是最困难的是左右手的配合。解决左手第一个问题的方法可以使用练习曲,如《每日必弹》中的《二十四种指序》,《琵琶实用教程》中的《活指练习》等。左手第二个问题可以用练习音阶的方法来解决。左手第三个问题可以在慢练的过程中解决。右手可以同过《每日必弹》第九条和第四十二条来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求是由慢到快的练习,在逐步加快的过程中耳朵一定要听弹出的音是否干净、清晰。
之所以选择《欢乐的日子》这首乐曲来对琵琶演奏的一些最基本的技法做一些说明,是因为哪怕是这样一首简单的乐曲,要想高质量的完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琵琶以优美的造型,动听的音色,深厚的文化底蕴获得大众的喜欢。无论是专业的演奏人员还是业余爱好者,都应该秉着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学习它,这样才能让琵琶音乐真正美化我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顾凤宾.琵琶教学与演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2]蒋宗容.琵琶教与学[M].贵阳:贵州省人民出版社,2001.
[3]李景侠.中国琵琶演奏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林石城.琵琶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
[5]庄永平.琵琶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付乐琳,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1997年毕业至今一直从事民族器乐演奏及理论研究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