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晨晨
摘要:中国民歌有着上千余种类型,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本文以民歌《小白菜》、《王大娘钉缸》、《天乌乌》为例,谈民歌在流行歌曲中的渗透。
关键词:中国民歌 流行歌曲 流行音乐
我国的流行演唱专业教育,始于1993年星海音乐学院开设的“流行乐演唱”专业。此后,全国九大音乐学院,也纷纷开设流行演唱专业。各地艺术院校,综合大学等的音乐系也不甘示弱,成立了自己的流行音乐演唱专业,虽然专业名称叫法不一,但其成立都是为了培养专门的流行演唱人才。几乎所有的设立流行音乐系的学校都会开设民歌课,而且人人都会拥有一本周青青著的《中国民歌》。为什么要让流行音乐系的学生学习民歌呢?中国民歌作为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民歌不仅是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也是作曲家进行各种类型作品创作的基础。作曲家施光南在考天津音乐学院时,面试中考官问他:“你会唱什么?来一段。”他反问道:“你想听什么?想听哪个剧种?哪个地方?”此话一出口,震撼了在座的老师。可见要想创作出好的作品,必须要有很好的民歌素养,这种素养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演唱者对作品进行风格把握的依据。所以不论对于演唱者还是创作者,了解中国的民歌,对其自身的专业成长来说都是很好的积淀。
英国音乐学家柯伯特·劳埃德指出:“在整个音乐艺术领域中,民族音乐与艺术音乐之间有着一个广阔的地带,流行音乐便盘踞在这里。流行音乐并没有明确的边界,其一端指向民间音乐,另一端指向艺术音乐。”①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奏特色、旋律特色、演唱特点,其中民歌歌种就有上千余种。民歌可以说是流行音乐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艺术宝库,不断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本文以中国民歌《小白菜》、《月牙五更》、《天乌乌》为例,谈民歌在流行歌曲中的渗透。
一、《小白菜》之于《山不转水转》、《弯弯的月亮》
河北民歌《小白菜》反映了旧社会幼女受后娘虐待,怀念亲娘的痛苦心情。这首歌因带有巨大的感人力量,而被广泛流传。这首民歌一字一音,三字一句,共有四句构成。旋律呈下行趋势,加上句尾的长音,造成了一种“哭泣”的音调。最后两句“亲娘啊,亲娘啊”作为补充句,更加烘托了对亲娘的思念之情。
这首优秀的传统民歌被众多的作曲家运用。比如耳熟能详的《山不转水转》,第一乐段的旋律走向和《小白菜》的旋律走向是一致的,其乐句的落音分别为“re、do、la、sol”与《小白菜》出奇的一致。正是因为这种一致,使得这首歌曲符合众多人民的审美取向,得以广泛流传。
《弯弯的月亮》是由李海鹰作词作曲,刘欢演唱的流行乐坛的精品歌曲,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作曲家也运用了《小白菜》的创作手法,只在节奏气息上变得更为绵长,全曲以《小白菜》的音调作为基本框架,乐句尾音同样落在“re、do、la、sol”四个音上。以《小白菜》为素材的主题在全曲中出现了三次,经过润色与民歌《小白菜》相比,少了些凄凉,多了些温婉。
此外还有很多的流行歌曲中也运用了《小白菜》作为音乐素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就像施咏所说:“一曲燕赵小曲《小白菜》,经过时空轮转,演绎着诸多的现代变体。不但可以穿越时空地吟唱着现代人的悲伤思念,还可以加花转调,娓娓叙述着‘山水轮转的人生哲理,更可以漂洋过海,‘嫁接出带有异邦情调的蓝调‘小白菜”。②
二、《王大娘钉缸》之于《好汉歌》
《王大娘钉缸》是流行在河南昌邓县、息县、商城、固始一带的歌舞曲。形式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富有亲切感,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王大娘钉缸》采用了上下句的结构形式,六小节相互呼应,结构匀称。其唱词与衬词部分,明显地增强了歌曲明快、轻松的色彩。
这首民歌为《好汉歌》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作曲家赵季平在创作《好汉歌》时,巧妙地汲取了《王大娘钉缸》等民间音乐素材并加以艺术化的处理加工。
通过乐谱对照,我们不难看出,《好汉歌》的57个音节中的28个音节是在原曲调的基础上进行的加花与压缩。采用民歌素材进行再创造是一种作曲方法,是作曲家扎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丰硕成果。这首歌曲也使得演唱者刘欢被誉为“中国流行歌坛第一人”。
三、《天乌乌》之于《天黑黑》
《天乌乌》是流行于台湾北部与闽南一带的民歌。歌曲描绘的是一对老年夫妇在要快下雨的时候到屋外挖芋头,因意外挖到一只泥鳅而十分高兴。又因做泥鳅时口味不同发生争执,两人相打,弄破锅。什么也吃不成的充满生活趣味的小故事。歌曲采用一字一句的手法,较少适用装饰音,为六声羽调式。
在李偲菘作曲,孙燕姿演唱的《天黑黑》中,就直接加入了《天乌乌》的曲调。以小时候外婆唱的这首民歌作为引入。
当唱出民歌“天黑黑,欲落雨”一句时,调式转为中国民族调式。四小节民歌插入之后,音乐又回到了主调上。
孙燕姿演唱的《天黑黑》通过对台湾民谣《天乌乌》的引用,成为现代都是人对传统文化的回忆及烙印。正如曲作者李偲菘所说:“民谣、戏曲都是各地民间音乐的瑰宝,对它们的了解和学习,会让创作拥有更丰富的层次和色彩。”
四、结语
诸如此类,作曲家充分挖掘民歌素材进行创作的实例比比皆是,通过这些作品我们不难看出,民歌在流行音乐中的渗透,使得流行音乐与民歌之间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它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民歌对于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大众文化的流行音乐,也对民歌的广为流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两者相互借鉴相互融合成为当下最为流行的形式。然而如果没有很好的民歌素养以及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熏陶,是很难能够将两者融合的。在流行音乐一度追求民族化的情况下,也曾出现了不少劣质作品,原因就是没有对民歌进行深度挖掘。不管流行歌曲演唱者还是创作者都要有一定的民歌素养。记不清哪一届央视举办的青歌赛,其中综合素质考评的视听问答中,有大量关于民歌听辨的考题,其中很大一部分选手的回答都是模棱两可的,我们不得不反思,对于各个地区民歌风格的把握仅仅依靠在校一年多时间的民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漫长的积累和不间断的学习。如果仅仅利用流行音乐作为手段,其目的只是为了赚钱,那么必然创作不出什么好作品。流行歌曲中的民歌渗透不是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作曲家付出艰辛的劳动。现在很多音乐人可以快速成名,但是成名后可以坚持下去的却很少。那些真正坚持下来的人往往都非常注重自身的学习,在流行歌曲民族化的道路上,他们更加尊敬前辈,尊重这些富有深厚民歌积淀的前辈。他们了解真正创作一首歌背后所付出的心血,而且能够在这些过程中细细品味,然后获得更大的能量。对民歌的分析,是将其合理渗透到流行歌曲中的前提。他们在自己的创作中,恰当地使用民歌元素,使得作品充分汲取了民歌所固有的民俗性,又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趣味,所以更为大众所喜爱。因此要想创作出一首个性鲜明并且令人心动的好歌,除了具备较好的作曲编曲的技巧以外,还必须充分挖掘民族民间音乐素材。
我们知道当代流行音乐经历了以邓丽君、李谷一等为代表的半明半昧年代(1978-1985),以西北风、苏芮、罗大佑为代表的全面发轫时代(1986-1988),以摇滚、卡拉OK、94新生代为代表的从谷至峰时代(1989-1994),以周杰伦、选秀、神曲为代表的偶像时代(1995-2012)。自1995年以来,流行歌坛形成了眼花缭乱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面。当你感觉到一首歌曲要红的时候,这首歌已经开始被另一首所代替了,当感到某位歌手要红的时候,他又已经开始变换路线了。这充分显示了偶像时代的特征就是出生率大于消亡率。③现在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能轻易获取一切信息的情况下,反而更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了。有些歌曲火了还能分析出原因,或因为风格迥异或因为歌手形象靓丽,但更多时候有些歌手无理由地就火了。值得欣慰的是,热闹的是一茬又一茬的偶像,沉淀下来的却还是实力派的作品。其中不乏吸收了民歌精华的流行歌曲。“民歌流行化”是当下十分流行的词语,民歌是通过口头传唱进行传播的,所以它具有流动生长的特点,这一特点就决定了民歌需要人们对其进行不断加工改造与创新。民歌直接与人民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所以民歌的流行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符合民歌自由流变的发展特点。反过来讲,今天的流行音乐不管有多流行,它的基础根基还是中国的传统民间音乐。人民的社会生活和劳动是流行音乐存在和发展的温床,不管什么年代什么风格的流行音乐,都是民间音乐时代化的具体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民歌就是流行音乐创作的源泉。若是脱离了民歌,流行音乐的核心魅力和价值也就失去了。回顾近百年的历程,无论是从文化角度,音乐本体形态角度,还是表达主题角度,流行音乐始终在中华民族传统的音乐长河中,以自己独特的形态体现着民族化的本质特征。
注释:
①李湘:《我们的流行歌手怎么了——流行歌手素养及其培养的讨论》,《人民音乐》,2009年第6期,第83页。
②李湘:《我们的流行歌手怎么了——流行歌手素养及其培养的讨论》,《人民音乐》,2009年第6期,第17页。
③周晓燕:《文化视阈中的中国流行音乐研究》,《苏州大学》,2013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