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华
摘要:心理健康与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密切联系,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必须列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得到的启示,提出几点解决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看法。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心理健康课程
目前,大学教育依然缺乏对心理健康的开发,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仍以传授专业技能、理论研究作为首任,以就业率作为考核指标的影子仍就存在。忽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导致一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大学生做成令人发指的行为,如不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会不断出现例如“马加爵”等学生出现。
1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现状
高职属于专科层次,在高考录取批次中属于最后一批,高考成绩往往不理想,很多高职学生在内心普遍给自己贴上成绩不好、差生的标签,导致从进校开始就认为自己是处于高校阶层中最底层的一部分人,普遍存在自我放弃的意识。高职学生处于生理、心理正在成熟的节点,很容易受西方现代思潮、西方自由主义导向所左右,导致高职学生出现以“不符合社会道德价值观的个性张扬”为主导的错误思潮。
2 当前高职学生集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2.1 自我意识偏差 高职学生正处心理迅速成熟,由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自我意识还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在学校这样一个复杂环境,容易出现自我意识的偏差。
2.1.1 扭曲的自尊——虚荣 正因为高职学生在高考中往往成绩不理想,但又迫切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只能采取吹牛、撒谎、作假、投机等非正常手段去沽名钓誉。
2.1.2 消极的自觉——自卑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较差,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如:消极的自我暗示、过低的自我期望值等。
2.2 情绪困扰
2.2.1 适应性焦虑。学生入学后,面临陌生环境、新的人际关系很难迅速适应,因而引起各种焦虑反应发生。
2.2.2 考试焦虑。由于高校教学、考试模式的变化,大学的成绩往往直接影响其毕业、就业,常常会由于担心考试失败或渴望获得更好的成绩而产生一种忧虑、紧张的心理状态。
2.3 挫折反应
2.3.1 攻击。高职学生在个体受到挫折后,往往无法通过正确的方式进行释放,极容易采取攻击性行为应对挫折。多数表现为讥讽、谩骂甚至殴打等。
2.3.2 自杀。自杀是遭遇挫折后的极端反应。高职学生在遭遇到一些他认为无法依靠自身能力解决的问题又不敢寻求父母、老师的帮助时,会出现自我残害、自杀等方式应对挫折。
3 应对当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思考
3.1 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干预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指导意见,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辅导员的专业培训,将专职辅导员送往专业院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提升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问题的提前介入,及时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将普查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疏导的方式进行介入式心理干预。
3.2 在专业课设置中引入健康教育课程 设置心理健康课程能有利于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不至于心理素质教育的忽视,造成学生心理素质缺陷,制约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大学生普遍集中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系统分析和集体咨询,才能达到目的,提高效率。要引导学生树立爱护和预防障碍的自我救护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3 以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切入点纠正错误观念 目前的高职学生大多属于“90”后,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做事往往会不由自主的自私,考虑不到别人感受,形成个人本位价值取向,同时面对挫折容易走极端,在人际交往方面无法融入集体。必须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使得学生由自然人逐渐“进化”社会人,以提高学生面对纷杂社会的适应力。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即将成为高职院校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从体制上建立一整套心理健康工作队伍,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专职辅导员为骨干的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能惠及全部学生,从而树立起当代高职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吴远,郝文清.心理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
[2]杨映红,卢邦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南开大学出版社.
[3]张长青.运用心理学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