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王蒙先生曾经直言不讳地指出,在“新概念”的命题和作文里头呈现出这么一种趋势:过于求新,求怪,求另类。评委曹文轩先生则说,这些年看了太多的少年文字,十有八九是一副看破红尘要自绝于世界的“清冷模样”,不再纯真、温馨、崇高、美感、庄重、雅致、真诚、阳光,剩下的就只有一片阴霾与心灰意冷……
他们所说的虽然是作文的问题,但是言为心声,作为抒情言志的重要载体,学生作文,尤其是自由作文集中体现了学生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无疑是观察学生思想认识的一个重要窗口。
从学生作文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以下方面存在着一些思想认识的误区:
一.错把偏激当作个性,把偏激当作爱憎分明。他们动不动就使用“全称判断”,他们眼中的世界和人生,要么是光明无限,一片灿烂,要么是阴云密布,一片黑暗。看到神州十号遨游太空,他们眼中便会乐观:中国科技进步,前程似锦。听到官员腐败、假奶粉泛滥,他们的笔下便会愤慨:中国病入膏肓,无可救药。
至于他们对教育现状的抨击,那真是不遗余力,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爱屋及乌,他们身处其中的学校成了地狱,关心教育他们的老师成了法西斯,甚至连学习好的同学也都成了分数至上的怪物,只有自己至清至纯至高,在一片寂寞中作沉重思考状。
前者的错误在于他们缺乏辩证的思想,不能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是思想浅薄的表现;后者的错误在于他们缺乏直面现实的勇气,缺乏改变现状的毅力,只希望通过对制度的抨击来求得心理的平衡,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现。
二.错把玩世不恭当作潇洒,把冷漠当作成熟。他们还未曾到滚滚红尘中走一遭,却写起了“看破红尘”的文字。在文章中,他们嘲讽崇高与美感,他们调侃友谊和爱情,他们戏弄真诚与善良;父母的牵挂成了拖累,老师的教育成了束缚,同学的关心成了羁绊;别人的话都是言不由衷,别人的帮助都是虚情假意,别人的举止都是矫揉造作……在文章中,他们主动自觉地脱离主流生活的轨道,退到生活的边缘和角落,推崇另类、颓废甚至病态的审美观,并以清醒者、高蹈者自居。
这些表现反映了学生渴望成熟,渴望独立的迫切愿望,也让我们注意到这种迫切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只有当这些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成熟,懂得了成熟的内涵,他们才可以走向真正的成熟。我们有责任教给学生成熟的真正含义,帮助他们走出这一段青春的沼泽。
三.错把无聊当作时尚,把媚俗当作高雅,把浮躁当作效率。由于学生缺乏鉴别能力,对新生事物往往会没有任何防范地接受,非常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害和感染。
网络在教会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言和表情符号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教会了他们使用网络文化的观点来看待社会与人生;电视、报刊这些传统媒体由于对展示白领们的情调、富足者的伤感和“新新人类”的放纵具有偏好,也不可避免地把慵懒、软弱、矫情这些情绪带给学生;另外,“造星”和“追星”的潮流对学生群体的价值观也具有极强的冲击力,这些都在他们的作文中有所体现:
他们觊觎富足安逸的生活,艳羡别人的成功,有很多美丽的梦想,但是不肯付出现实的努力,只寄希望于戏剧性的奇迹和奇遇,幻想一举成名,一夜成名;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风花雪月的生活上,对现实则采取视而不见乃至躲避的态度;他们急功近利,喜欢走捷径,缺乏耐心和毅力,稍有波折便会有深刻的挫败感;对小道消息和花边新闻过分关注,把垃圾信息视为重要知识而如数家珍,津津乐道……
学生在作文中暴露出来的这些思想问题,也许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更严重的问题潜藏在他们由单纯走向复杂、由青涩走向成熟的道路两旁。这些问题看上去与作文水平的高低没有直接关系,但“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想顽疾不根除,作文水平的提高就无从谈起。所以说,芟夷荒秽、固本正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除了要在作文评语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之外,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与他们交流:
一.推荐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给他们阅读,帮助他们从臆想中的那个虚幻世界走出来,用自己的眼睛去触摸真实的生活,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二.组织读书讨论会,让学生交流自己在阅读中建构起来的世界,再与自己认识中的现实世界进行比较,发现自己的认识偏差;三.适当介绍一些关于整体与部分、矛盾与统一等内容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并且提供一些生活事例供他们解剖分析,纠正他们偏激的世界观;四.在作文训练中,多命制具有积极上进的现实意义的作文题,多提供充满正能量的素材,引导学生树立恰当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陈晨,语文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责任编校:洪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