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瑜互见说互文

2014-02-25 20:11赵明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4年2期
关键词:楼阁长鞭从军

互文,又叫互辞,是一种古诗文常用的修辞手法,古汉语中对互文有“参互成文,合而见义”的解释。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或构成排比的几个句子,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同一件事。”古汉语中,之所以使用互文修辞,是因为互文有着语简而意丰的表达效果,能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起着强调作用,使文章内容表达得更加优美、更加深刻。

互文现象在中学语文课文中很常见,但是,有些参考资料、甚至中学语文教材对个别的互文句的解释不够准确,对老师、对学生有一定的误导。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互文表达效果和翻译方法做出归纳,使老师和学生都能正确的理解并明确它的含义和作用,以利于对教材的把握。

下面笔者结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例句,具体说说互文的几种常见形式,以及互文在教材、教参中的瑕与瑜:

一.单句互文

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相互渗透、补充映衬,合而生义。

例1:朝晖夕阴。(范仲淹《岳阳楼记》)

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中是这样翻译的:“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翻译得多好呀!把“早”与“晚”;“阴”与“晴”两两互文的含义译得既准确又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洞庭湖气象万千的雄伟景象,表现出了“岳阳楼之大观也”的具体内涵。

但是,A.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却把它翻译成:“早晴晚阴。”

B.人教版《中学教材全解》又把它翻译为:“早晨阳光明媚,傍晚光线昏暗。”

C.延边教育出版的《鼎尖教案》把它翻译成:“清晨湖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昏暗。”(但注释又是跟前面语文教科书所翻译的是一致的,显然前后矛盾)

以上这三个资料的三种翻译很明显都是错误的,都是只简单地孤立地从字面上翻译,没有注意到互文的修辞方法,因而让人感到译得苍白又无味。

例2:“岸芷汀兰”;“去国怀乡”(范仲淹《岳阳楼记》)

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以及上面说的三个教参中对这两句话的翻译如出一辙,都把“岸芷汀兰”翻译为“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把“去国怀乡”翻译成“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我认为这样的翻译是欠妥的。试想,岸上和小洲上的植物生长就那么分明吗?难道岸上只生长小草,小洲上只生长兰花吗?偌大的湖岸、宽广的小洲,在宋代难道就有人特地栽种吗?有历史记载吗?显然无可考证。对这句话,我认为“岸”与“汀”,“芷”与“兰”两两互文,应该翻译为“岸上、小洲上的小草和兰花”,这样更符合实际,更能表现出洞庭湖景象优美的特点——青绿葱茏香气浓郁。

大家再想,范仲淹籍贯是今江苏人,而北宋的国都是在今开封,他出身贫寒,二岁而孤,家贫无依,也不是皇亲国戚,他的家乡怎能是国都,国都又怎能是他的家乡,就是他为官时难道他不离开国都就不思念家乡了吗?显而易见,翻译成“离开国都,怀念家乡”也是不正确的。我认为这句话应该是“去”和“怀”;“国”和“乡”两两互文,应该译成:“离开国都、家乡,怀念国都、家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雄伟抱负。

二.偶句互文

指上下句互相隐含词语,相互映衬,互相渗透,文义呼应。

例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选自《木兰诗》)

这句话很多资料都是这样翻译的:“将军和壮士征战十年身经百战后,有的凯旋而归,有的战死疆场。”把“将军”与“壮士”、“死”与“归”两两互文的意思准确地翻译了出来,从而形象地表现出木兰从军的时间之长,军旅生涯中历尽了千辛万苦,参加了无数次的惨烈的战斗,深刻地揭示了木兰从军时机智勇敢的形象。

例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选自《木兰诗》)

对这两句,不少资料如《鼎尖教案》、北京出版的《倍速学习法》等都是这样翻译的:“打开我东面楼阁的房门,坐在我西面楼阁的床上。”“对着窗子梳理头发,照着镜子贴上花黄。”(中学语文教材没有注释)大家想,这样的翻译还能够充分表现出木兰从军十二年,而今凯旋归来时看到家里旧物时的那种久违重见和恢复女儿身时的喜悦和激动吗?回答是不可能的,这样的翻译只能表现出木兰的悠闲恬静、松散而无所事事的大家闺秀的形象,不是吗?你看她:打开东楼阁的房门,漫不经心地看看,又慢悠悠地去打开西楼阁房门,坐在西楼阁的床上,休息片刻,她又对着窗子细致地摆弄着头发,又照照镜子闲适地贴上花黄。何等地闲适、多么地惬意呀!显然这与木兰荣归故里和她能够恢复女儿身时的欣喜心情是不相符的。由此可见,这种不合实际的错误翻译,是因为互文的修辞方法没有表现出来而造成的。

我认为这句话正确的翻译应该是“开”和“坐”、“东”和“西”两两互文,意为:“打开我东楼阁的房门,坐在我东楼阁的床上;打开我西楼阁的房门,坐在我西楼阁的床上。”这样才能真正地表现木兰从军之久,思乡之切,如今终于荣归故里了,看到家里原来的一草一木就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的欣喜和亲切。

下句中“当”和“对”;“理”和“贴”两两互文,意思是:“对着窗子,照着镜子梳理头发,贴上花黄。”这样翻译才能形象地表现出木兰从军女扮男装之久,如今凯旋而归可以恢复女儿身的喜悦急切之情。

三.排比互文

排比互文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中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例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选自《木兰诗》)

句中的“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四个词语和“骏马”、“鞍鞯”、“辔头”、“长鞭”四个词语分别互相渗透,参互成文,含义是“到东南西北各处市场上去买来了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等军需用品”。这种翻译表现了木兰从军前筹备军需用品的急切并稳而不乱、井然有序的成熟老练的形象。

但是《鼎尖教案》《倍速学习法》等资料竟然把它译成“(木兰)到东市上买来骏马,到西市上买来鞍鞯,到南市上买来辔头,到北市上买来长鞭”。语文教材没有翻译。朋友,试想:木兰如果是这样的话,她还能是一个家喻户晓、智勇超群、令人崇拜的巾帼英雄吗?岂不是一个十足的呆头呆脑、精神不正常的人了——到一个集市上何不把所需要的军需用品能买到的都买齐,而是到一个集市上只买一样东西,还真的有点不厌其烦、不怕麻烦呢。真的就如此的悠闲自在吗?这与下文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战争的吃紧是不相符的。她的聪明智慧哪里去了?诚如是,她还能做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吗?

当然中学语文教材中互文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 雪》)“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户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林寒涧肃。”(郦道元《三峡》)等等,翻译这类互文的句子不能只望文而生义,不能被一些资料的错误解释误导!要瞻其前顾其后,上下兼顾,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前后割裂开来理解,只有认识了“庐山真面目”,才能真正地领略出作者的写作意旨。

互文能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同时也能产生韵律美,含蓄隽永,回味无穷。因此,广大师生应该潜心钻研,真正的理解互文丰富的内蕴,以提高阅读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赵明,语文教师,现居安徽阜南。责任编校:王 玲

猜你喜欢
楼阁长鞭从军
无题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下)
送友人从军戏作
元好问的军旅生活
木兰从军
牧童乐
吊兰
意象
亭台楼阁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