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晖
上 海航运保险协会能够顺利成立,离不开政府的重视与呼吁。政府之所以给予高度关注,不仅在于它填补了航运保险市场的空白,还在于它建立了中国与国际上其他航运保险协会沟通交流的渠道。然而在论资排辈的航运保险市场,上海航运保险协会能否获得平等的交流机会是个问题,因为获得平等的条件在于“实力均衡”,而初出茅庐的上海航运保险协会目前自然没有与国际知名保险协会匹敌的实力。
实力难被迅速认可
当前国际市场,最知名的航运保险协会莫过于英国水险承保联合会和欧洲IUMI。这两家协会的条款非常完善,充分研究探讨了客户、保险人的权力与义务,从而制定出相对公允的规则,因此成为业内公认的标准。
此外,上述两家协会的核心价值在于披露的数据具有实时性、客观性,且掌握的信息量非常丰富。两家协会每年都会公布全球航运水险的业务分布;船舶险、货运险、相关责任险的保费数额;世界范围内沉没船舶的数量,以及船龄分别在5年内、10—15年和15年以上的船舶数量,并逐一分析沉船事故原因。
仅数据公布这一项,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已难望其项背。发布此类数据,必须依靠协会成员积极配合,敢于让信息高度透明,但在中国,业内信息的透明度令人失望。难以搜集足量信息,无疑会提高协会统计数据的难度,更难完成数据分析,协会的价值必有所折损,不能得到充分体现,自然无益于提高自身实力。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仍需用更多时间与会员沟通,说服各家提供透明的数据,实现真正的互惠互利。
优惠政策难敌新港
除实力需要时间打磨、培养,航运保险市场并不理想的政策环境也压抑着上海航运保险协会辅助功能的发挥,因为航运保险协会只可建言献策,执行与否仍取决于政府。
现在的政策环境,总体并不理想。以当前最热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为例,其中涉及诸多方面的保险,最直接的就是航运保险,因为区内重要的是货物,与货物有关的保险就是货物险,也是航运保险的一种。但近期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在拜访一些企业单位时却得知,受优惠税收的刺激,企业宁愿选择在中国香港、新加坡开展保险业务。新加坡对营业税与个人所得税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惠,而上海只对营业税实行优惠;香港的营业税优惠幅度本身高于大陆,2013年6月,香港保险业联合会又向特区政府提议要求双倍减免营业税,而上海目前营业税优惠幅度仅为5.5%左右,难以与新加坡、中国香港的市场优惠环境抗衡,这无疑会使客户流失。
上海航运保险协会虽可提出完善的建议,但若得不到政府部门的重视或理会,建议便无价值可言,辅助功能也只能付诸东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