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书谱》艺术风格管窥

2014-02-24 02:09◎陈
参花(上) 2014年6期
关键词:形质孙过庭书谱

◎陈 劲

孙过庭《书谱》艺术风格管窥

◎陈 劲

孙过庭《书谱》是由唐一代继承“二王”正统草法的一部经典之作,其传承草法,为后世草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对《书谱》的研究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将《书谱》中的部分单字以及字群组合列举出来加以对比,以窥视《书谱》的艺术风格。

孙过庭 书谱 艺术风格 对比

一、书谱简介

《书谱》,又称《书谱序》,为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所著的书法理论著作。成书于武后垂拱三年(687年),是孙过庭亲手以小草书写。宋、明、清各朝皆有孙过庭书谱的刻本问世。民国初年,延光室(出版社)首先应用摄影技术以黑白照片的形式影印出版了《孙虔礼书谱序真迹》的墨迹,此后又应用珂罗版印刷出版发行。故宫博物院也有类似的影印本刊出。

《书谱》对中国书法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它奠定了中国书法理论的基本框架。其中提到书法审美观念要“趋变适时”,所谓“质文三变,驰骛沿革,物理常然。”[1]“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回互虽殊,大体相涉。故亦傍通二篆,俯贯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飞自。若毫厘不察,则胡越殊风者焉。”[2]孙过庭认为学书应篆隶楷草融会贯通,否则想谈书法,是不可能的事情。《书谱》不仅是一部著名的书法理论著作,也是中国书法史上一部伟大的草书墨迹,是供后人临摹学习的草书典范之作。

二、书谱同字风格辨析

1.笔法

在书谱中,有许多相同的字出现,这些相同的字,在其笔法上却不尽一致。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是由于书法本身的特殊性,也是书家本人在进行书写创作的时候有意无意当中所触及到的书法本质导致的。书谱中的这些相同字的不同写法,在用笔上有许多变化之处,这种变化,有一些体现在一字之中的偏旁部首上,有一些在两字的对比中。例如:“诸”字,图1与图2两者比较,虽然两者在中侧锋用笔上的对比不是非常明显,且几乎可以判定二者皆是中锋行笔,但也可以清晰地看出,用笔用墨以及书写时的力度轻重是图1中的“诸”字较重。此外,书谱中的“钟”字,这两个“钟”字的对比十分明显,图3采用侧锋重按的行笔运笔方式,因此在行文走笔的过程中显得十分扎眼,也会在整体的章法布局中显得格外浓墨重彩;而图4,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字之中富于变化,该字左半边的金字旁下笔厚重,而右半边的重字,提笔出锋,形成了轻重对比的形势。除此之外,书谱当中的“者”字图5和图6也与上述道理相同。“行”字(图7)均采用了中锋和侧锋并用的写法,形成鲜明对比。尤其是“钟当抗行……张草犹当雁行”中的两个“行”字的变化,二字在同一章法中,分别使用圆笔和方笔以及出锋和收笔的写法,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2.体势

孙过庭《书谱》道:“真以点画为形质, 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 使转为形质。”[3]而“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孙过庭在用笔上的变化多端,使转起伏,也就必然会产生体势上的不同特点。在书谱中,如图8“羲之”等字群组合的频繁使用让行笔更加流畅和跳荡。而图9这种组合,不仅给整个书谱带来一种气势上的连贯性,也令书写更加顺畅而不至迟滞。唐张怀灌《书议》云:“然草与真有异,真侧字终意亦终草则行尽势未尽,或烟收雾合, 或电激星流,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是以天为而用,同自然之功;物类其形,得造化之理,皆不知其然也。可以心契,不可以言宣,观之者,似入庙见神, 如窥谷无底,俯猛兽之牙爪,逼利剑之锋芒。肃然巍然,方知草之微妙也。”[4]可见,草书的字群组合在书法创作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3.结构

在书谱当中,有许多结构欹侧的字,也有一些字,体势平和匀整,无太大变化,符合儒家审美标准中的“尽善尽美”原则。其中如:图10、图11为平整的代表。而书谱的章法例如图中所示:图12所显示出的章法对比,从“……醉也!敬乃内惭……专博斯别。”书谱的书写下笔重按,侧锋行笔,与文中的其他部分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这不仅是通过一两片的浓重去体现章法的变化多端,还将笔法的丰富表现出来,以达到章法布局中虚实相生的效果。而在安排章法的同时,孙过庭也注意到小的行气、笔画变化,因此让整个书谱显得更加生动。《书谱》艺术风格传承了二王笔法,向今人展示了二王正统草法的特点。

[1]《历代书法论文选》,第124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

[2]《历代书法论文选》,第126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

[3]《历代书法论文选》,第126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

[4]《历代书法论文选》,第148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 张雅楠)

猜你喜欢
形质孙过庭书谱
孙过庭《书谱》书学理论与写法分析(二十七)
临帖孙过庭《书谱》
孙过庭今译三
《书谱》(十五)
《书谱》(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