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刘昌勇 李丹红
倾力行业争做引导者
Working Hard to Be the Leading Media in Toy Trade
本刊记者 刘昌勇 李丹红
时间如白驹过隙,十年弹指一挥间。2014年4月,《中外玩具制造》即将迎来十周岁生日。在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不禁让我们想起那些曾在杂志上出现过的面孔,他们的“玩具圈生存状态”如何?那些曾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行业大事,它们还存留着哪些影响?在下一个十年,我们的行业我们的刊物,将剑指何方?
就此,我们特别策划了“创刊10周年”系列报道——“新闻事件及人物回访”,从本期开始,分5期陆续刊出,敬请读者关注。
十年,是一个数字;十年,也是一段历程;十年,更是一份心血结晶。《中外玩具制造》于今年4月,正式喜迎创刊十周年的大日子。然而你可能不知道,在她正式获得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前,是由始于1988年的玩具行业协会内部刊物《儿童用品信息》、《玩具信息》、《玩具信息与研究》一路蜕变升华而来的;是一份在过往的16年间,已凝聚了编辑部同仁的努力和汗水,以及玩具业界人士鼎力支持的成熟刊物。
多少年来的风雨兼程,多少个忙碌的白昼黑夜,创刊十年间,《中外玩具制造》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至今,已奠定了无法撼动的玩具行业主流媒体地位,不负主办单位、广东省玩具协会时任会长杨开茂“玩具界的中华第一刊”的创刊期望!
如今回顾《中外玩具制造》从“内刊”到“公开”的华丽转身,固然有着主办方的努力争取,也有着其发展必然性。
2004年,我国玩具年产值已达到1000多亿元,出口值也已突破百亿美元,行业发展飞速,一派兴旺。但当时,行业信息来源却十分匮乏,远远满足不了企业迫切的需求。作为全国最大的玩具制造及出口基地的行业协会,广东省玩具协会领导层由此萌生了创办一本全国性公开发行刊物的想法。
《中外玩具制造》的成熟与壮大,有赖编辑部同仁的努力和汗水,离不开玩具业界人士鼎力支持。图为杂志创刊六周年答谢晚会现场
历经创刊前期艰辛的准备工作,2004年4月,经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联合批准,《中外玩具制造》正式与读者见面了!这也是国内首本定位面向玩具业界、以推动玩具产业发展和传播玩具文化为已任的全彩印刷月刊。
十年来,《中外玩具制造》遵循“贴近产业、关注市场”的办刊宗旨,刊发了大量国内外玩具产业、市场一线信息的分析和前瞻性文章,受到广泛关注,得到行业企业的普遍认同,成为玩具行业名副其实的主流媒体。
为了更好地了解办刊缘由,记者特地对时任广东省玩具协会会长杨开茂进行了采访。在交流的过程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杨老会长对《中外玩具制造》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杂志未来发展的殷殷期盼。
打开话匣子后,杨老热情洋溢地说,2004年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对行业信息需求十分迫切,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政府、社会,我们在中国首创主要为玩具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服务的全彩图文并茂刊物——《中外玩具制造》,可谓玩具界的中华第一刊。
谈及杂志命名为《中外玩具制造》时,杨老介绍,当时主要出于三点考虑:一是广东省很多企业都是外资企业,且多以生产加工为主,“中外玩具制造”名称符合企业性质定位;二是多数玩具企业以出口为主,需要关注中外生产销售信息;三是虽然中国玩具历史悠久,有着自己的传统和特色,但开创现代玩具生产技术的是港台及欧美国家,他们机械化的流水线生产制造、研发设计和创新思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杨老指出,在广大企业的支持和协会现任领导的重视下,十年来杂志始终秉承办刊初衷,越办越好,且呈现出三大特点:重视国内外产销信息相结合,不仅有生产企业的产品信息,而且有销售企业信息,如新品视窗、批发商情和零售调查,把握市场走向,经常报道东京、纽约、纽伦堡、香港等世界各地信息;重视玩具生产信息和消费者相结合,延伸产业链,创办《爱·玩具》增刊;经常发表一些对于行业企业有引导意义的言论,表明刊物的态度和想法。
对于杂志未来发展,杨老认为,首先,需继续保持优势和特点,杂志、展会、网站三个品牌相结合,互相推动;其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介绍企业成功经验,刊登有借鉴意义的调查报告,更好地引导行业企业发展,尤其需要关注企业如何转型升级;最后,面对竞争,坚定信心,加大杂志信息量,把生产商、销售商与消费者紧密结合起来,服务行业企业,引导消费。
“《中外玩具制造》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的获批,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广东省玩具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外玩具制造杂志社社长李卓明回忆。
基于刊物及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多年前,广东省玩具协会就谋划申请公开发行刊号,并于2002年付诸具体行动。但正好碰上国家开展整顿报刊行动。仅在2003年全国就撤并报刊677种,其中广东取消51种。正是在这样的“冰冻”背景下,“2004年,我们以玩具协会的名义申请科技类的杂志刊号,多次上北京向有关部门反映行业发展情况,并展示具有代表性的高新科技玩具产品。”据了解,当时玩具产品正往科技含量高即电子智能化的创新方向发展,如银辉自主研发的电子狗,在腿、尾巴、眼睛等关键部位共配备16个马达,内置芯片进行动作管理,其不仅在倒下时可以自己站起来,而且可以通过眼睛的不同颜色变化表达自身情绪变化,当时在业界引起轰动。行业杂志刊号的获批也证明了国家对玩具产业的重视。
为杂志争取公开发行刊号,广东省玩具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外玩具制造杂志社社长李卓明多次奔走京粤相关部门,可谓劳苦功高
“加之广东省科技厅、经信委和新闻出版局的大力支持,最终,刊号获得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联合批准。”李卓明说,自此《中外玩具制造》获得了对外公开发行的身份。“如果在国家清退整顿期我们拿不到刊号,那往后就根本不可能再拿到。”
获得刊号后,为了解决杂志运营费用问题,李卓明社长创新性地提出了邀请玩具企业作为杂志编委,通过凝聚大家的力量支持杂志发展,进而服务行业。
创刊当年,业内多家知名企业成为杂志编委单位。当记者问及部分编委单位负责人当年乐见其成的原因时,他们纷纷表示,一方面是受到广东省玩具协会的热情邀请;另一方面就是希望共同打造一个行业专业信息交流平台,促进行业发展。
广州市星原动偶文化活动策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杨水源表示,作为玩具企业,支持行业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当时参与杂志的创办,亦是为了给业界提供一个创新服务、公共交流平台。“我始终认为,行业的蓬勃发展,才能带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怡高安迪(香港)有限公司总裁施维雄回忆,当时行业正在快速发展,上下游企业急需一个互动交流平台,《中外玩具制造》应运而生,作为企业,我们也很乐意参与其中为行业贡献一份力。
东莞银辉玩具有限公司中国营业部总经理蔡奇生谈到:“带动玩具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当时急需一个平台把行业各方信息聚集起来,《中外玩具制造》的创刊,正好起到了这样的桥梁作用。”
十年来,在行业上下游企业的支持和关注下,《中外玩具制造》不断成长壮大。编委单位负责人纷纷表示,其对行业发展的贡献不言而喻,并寄望杂志再接再厉,为引导行业繁荣发展继续努力。
杨水源坦言,杂志对玩具行业的良好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一本连接品牌商、生产商和各种渠道商的全国乃至全球性的互动式刊物。“企业从杂志中获取信息,创新思维,寻找商机,受益匪浅。这些年,杂志内容从关注玩具行业、婴童用品行业的发展已延伸到其它相关联行业的发展,如动漫行业、品牌授权行业等,已经成为了一本极具指导性、前瞻性的行业杂志。希望杂志更好地为玩具企业提供优质的资讯服务,继续为繁荣中国玩具产业而努力。”
施维雄认为,十年来,杂志一直秉承创刊初衷——为行业服务,对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杂志内容随着行业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很好地满足了上下游企业的信息需求,真正做到了“贴近产业,关注市场”。“希望杂志紧随时代发展潮流,探索行业发展趋势,提供更多优质内容与服务,呼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蔡奇生说:“杂志上刊载的销售行情信息,产品动态信息我都时常关注。希望杂志在企业经营思维方面的报道更多一些,从而激发同行自我创新能力,使之用心开发生产出更多的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