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适远
且末吸引我的注意是前几年的一则消息,消息说在新疆且末这个保留了几千年古名称的古城,在位于县城西南不到10公里的扎滚鲁克墓地,出土了距今已有3000年左右“最早年代的拨弦古乐器——两件箜篌”。这不禁使我对且末充满了遐思。
当地有许多传说:西域三十六国时,曾经有3万多楼兰人为了躲避战乱逃到且末城,但以后这些来自鄯善国的楼兰人和且末古城就仿佛深藏在沙漠里一样再也杳无音信。1957年中科院沙漠研究所曾经发现了一座古城,从地面散落的大量木牍得知,是鄯善国且末州的法律文书。当时,当地人就传说沙漠中有一座古城,里面到处都是珠宝,于是就有人骑着骆驼,带着干粮到沙漠深处去探宝。其中有5个结伴寻宝的人刚刚找到古城,还没有来得及去挖宝,就刮起了沙尘暴,而他们也是赶紧悬崖勒马,才能死里逃生,而以后那座神秘的古城就再次消失了。
揣着传说,我到达了且末,和几个阿拉其热瓦甫的传承人终于见上了面:巴拉提·吐尔逊、买买提明·库尔班、赛米江·买买提,他们几个是演奏阿拉其热瓦甫的民间高手,经常凑在一起切磋技艺。县文体局非常重视阿拉其热瓦甫的保护,在自治区的支持下阿拉其热瓦甫最终列入了自治区级保护名录。这次我们来到且末县,虽然最终是为了且末赛乃木而来,但对于我来说,恰好是近距离观察阿拉其热瓦甫的绝佳机会。
陪同的县文化馆的朋友熟知从挖掘到申报的全部过程,自然也洞悉有关阿拉其热瓦甫的一些信息。据介绍,阿拉其热瓦甫是保留最原始的乐器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的萨满教,几千年来一直在且末县的各种麦西热甫中存在,历史悠久。阿拉其热瓦甫被称为“克依奇热瓦甫”,意思是放羊人的热瓦甫。这个信息显然透露出阿拉其热瓦甫和遥远的游牧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恐怕是游牧时代留下来的记忆了。
到了巴拉提·吐尔逊家里,他说:“做阿拉其热瓦甫用红枣木、桑木、沙枣木最好,但是现在我们县里生态太脆弱了,我们大家都很爱惜,所以做阿拉其热瓦甫的木头都是从其他县买来的。”有关且末县的生态我们早有所耳闻。我问起县里植树造林的情况,他露出一丝笑容:“我们每年都种两次树,义务植树造林,现在你看县城外面的绿化带多大,沙尘暴天气、浮尘天气也少了一半,以前只要一刮风,城里头都是黄的,家里到处都有沙子。现在好多了,你看我们县城多漂亮。”到县城的时候,县里干净整洁确让我们赞叹不已。
不能否认,当代科学对于人类历史的简要概括有着深刻的认识:最近6000年的历史记载表明,文明人从未能在一个地区内持续文明进步长达30~60代人以上,即800~2000年,平均生存周期为40~60代,即1000~1500年。大多数情况下,文明越是灿烂,它持续存在的时间就越短,其原因是耗尽或破坏了自然资源。对于新疆在内的各个绿洲来讲,从古代丝绸之路开始至今,人口的不断增长实际上成为脆弱的绿洲超负荷的主要因素,历史上曾经繁华一时的楼兰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楼兰之谜。如果说到最终答案时,或许就是这样的谜底,且末如何保持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也是一道艰险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巴拉提·吐尔逊用的是从外地托运来的桑木。杨彦龙当仁不让地当起了解说:“你们看,阿拉其热瓦甫分为三部分,即头部、热瓦甫把子、热瓦甫‘肚子。你们注意了没有,阿拉其热瓦甫没有喀什热瓦甫那么长。”随着他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墙上挂着的一把阿拉其热瓦甫,果不其然的确没有喀什热瓦甫长,但大体形状上还是差不多。
制作的第一步自然还是各地采用的老办法,在刨好的桑木板上分别画出头部、热瓦甫把子和热瓦甫肚子。然后开始沿着画好的线边刨边拿刀削。买买提明·库尔班、赛米江·买买提加入到制作中,简单地分了工,巴拉提·吐尔逊做阿拉其热瓦甫的头部,买买提明·库尔班做把子,赛米江·买买提做肚子。顷刻间,房间里充满了喧闹。赛米江·买买提把“肚子”是画成了“梨子”(半圆形)的形状,把“梨子”的尾部两侧和“肚子”衔接处雕画成两个羊角形的耳朵,非常有意思。
在他们几个忙活的当口,文化馆的朋友说:“我们这里有个唐僧饮马泉,你们没有去过吧?”玄奘的确是经过且末的,公元644年他路过的时候在《大唐西域记》中留下了记载:“城郭岿然,人烟断绝。”途经且末时已是人去楼空。早于他125年来到且末的北魏高僧宋云在《宋云行记》中对且末古城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宋云途经且末古城时这里仍然有居民从事原始的农业。“从鄯善西行一千六百四十里,至且末城。城中居民可有百家,土地无雨,决水种麦,耒耜而田。”马可·波罗同样也记载了关于“且末省”的情况:“全省多沙,自陪因起,一路如此。所见之水,大多苦涩,但某些地方的确可以找到淡水。当有军队到来,人们即携妻带子,领着家畜,逃入两三天行程远的荒漠之中。”马可·波罗还描述了逃入沙漠的人的情况:“他们知道那里有水可以饮用,足可以生活,饲养家畜,却不可能为敌人所发现。”因为,“疾风无时无刻不在吹动着流沙,所有踪迹转瞬之间便为流沙所覆盖”。
说到唐僧饮马泉,使我想起哈密也有个唐僧饮马泉,就在312国道靠近七角井的地方,还有个有趣的发现是楼兰的一部分人跑到了且末,还有一部分也跑到了哈密,那里有个罗布却克古城,而却克就是“地方”的意思,那是罗布人的地方。在新疆绿洲多么奇妙啊,在两个绿洲,都嗅到了这个伟大人物的气息看到了他坚定的身影。此时,杨彦龙讲起了那个令人感兴趣的故事:“唐僧取经回国,经过且末国。路上不幸遭遇了沙尘暴,唐僧不得不下马,在一棵胡杨树下躲避。人和马均饥渴难耐。忽然,白马挣脱了缰绳向一处水源地跑去。果然前方有一眼泉水。人和马都尽情地饮水。从此这个地方就被称为‘唐僧饮马泉。这个地方就在县城以北20公里的阿克提坎墩。”
再看巴拉提·吐尔逊、买买提明·库尔班、赛米江·买买提已经做完了各自手中的活。下一步该做共鸣箱了,依然是把刨好的四块板子粘好,自然是巴拉提·吐尔逊来操作,他飞快地刨光了四块板子,摸上去光滑润手,他把板子一一粘好。然后向墙上望去,随着他的眼光,原来那里挂着一张羊皮,他拿下后用共鸣箱比划了一下,拿刀裁下了同样大小的一块蒙在了共鸣箱上然后扎紧。看着我们迷惑的样子,他笑了:“这是我们祖先用的老办法。”“那弦会不会用羊肠子?”我想起了以往在看一些古老乐器制作时常常用羊肠子作为琴弦的情景。“你说对了,你怎么知道呢?”这会轮到他大吃一惊。“嘿,这是秘密!”我对他卖了个关子。
最后的程序是在阿拉其热瓦甫的“肚子”上挖槽置弦。阿拉其热瓦甫的音调独特。其他地方通常见的热瓦甫一般有5根弦,而阿拉其热瓦甫只有3根弦。从左到右为低音弦、中音弦、高音弦,第1根弦上的音调是5个,第2根弦上的是3个,第3根弦上的是1个。阿拉其热瓦普在举行家庭麦西热甫、婚礼或是在田间地头、放牧、出行时,都可以愉悦地弹唱。在弹奏时,乐器头部一般在右胳膊下方,右胳膊夹紧后,左手压琴弦,右手的大拇指与食指中夹柳木条片(名为,再合买克)在琴弦上方弹奏。阿拉其热瓦甫的调式和曲调结构简单、轻快,许多民谣适宜阿拉其热瓦甫的声调特点而被演唱。阿拉其热瓦甫的代表曲目有《孟布拉克》《小阿依仙木汗》《赛古江》《艾吾孜汗》。弹唱阿拉其热瓦甫是且末维吾尔人生活中的享受。而演唱的歌曲多以爱情为主,很多为即兴式演唱,幽默风趣。在悠扬的琴声中,缠绵不失粗犷,深情而又旷达,令人陶醉。
当我们开始安心享受巴拉提·吐尔逊、买买提明·库尔班、赛米江·买买提用阿拉其热瓦甫合奏的曲子时,夜幕已然降临。在院子里荫凉的葡萄架下,优美的曲子和朴实的歌声盘旋起来,当我再次把目光投向昆仑山的方向时,这个小城、阿拉其热瓦甫、玉石和那些传说刹那堆满了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