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研究进展*

2014-02-23 11:08
新世纪图书馆 2014年10期
关键词:信息检索情报文献

美国著名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研究进展*

谢 萍 杨国立

采用Spss19.0和CitespaceIII分析工具,借助SCI数据库平台,论文对2012年美国图书情报专业排名[1]前30的大学近十年科研情况进行分析,归纳了六个前沿主题研究方向(用户研究、知识共享(博客)、健康素养、信息检索、编目及索引、可视化)和十个热点研究包括信息检索、图书馆学、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信息技术、知识管理、电子政务、虚拟团队、文献计量及电子商务,梳理了十年间美国图书情报专业的科研现状。

美国大学前沿主题热点研究CitespaceIII

目前,关于美国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及就业状况[1-10],而针对学术主题研究的文献只有几篇而且年代已久,有必要了解近几年里美国图书情报学院的科研状况。本文以《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US News&World Reports)[11]2012年发布的美国图书情报前30的学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前沿主题、知识基础文献和研究热点。

1 数据的采集与研究方法

借助SCI数据库平台,选伊利诺伊州大学,北卡罗莱纳州大学,雪城大学等排名前30的美国图书情报学院为机构,主题为“information science & library science”,时间限制在(2003—2013.08.03),检索出文献类型为article的共4004篇。使用分析软件Bibexcel提取关键词并构建相异矩阵,借助Spss19.0软件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美国大学图情专业十年来的热点研究;借助陈超美博士开发的软件CitespaceIII抽取前沿主题词并产生参考文献共被引聚类视图,归纳十年来的前沿主题。其中CiteSpaceIII界面参数设置如下:时区选择为2003—2013年,时间跨度选择1年,主题词来源选择文献标题、摘要、关键词和标识符,设置分别表示在前、中、后3个时间分区中设定引文数量、共引频次和共引系数3个层次的阂值。采用Minmum Spanning Tree精简图形提升数据处理速度。

2 研究内容

2.1 研究前沿

关于“前沿”的定义在图书情报领域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1)将一组高被引文献定义为研究前沿,代表人物有Price[12]和Small[13];(2)将一组施引文献定义为研究前沿,代表人物有Persson[14]和Morris[12];(3)将突发文献定义为研究前沿,代表人物有陈超美[15],认为突现词(burst terms)能更准确地反应一个领域的前沿,通常采用词频、共词方法处理数据。CiteSpece软件可将文献以“年轮”的大小和颜色差异直观地展现,并通过连线及其粗细程度表达它们之间有无关系和关联强度。

2.1.1 前沿主题词

将4004篇文献导入CiteSpaceIII,设置阈值(5.4.15)(7.7.27)(6.4.15),node types选择cited references并运行软件,探测到48个突现词,通过共引网络形成19个聚类,采用“title terms ”标引前沿主题词聚类(取前7个主要聚类),7个前沿主题词分别是:以博客为主的交流(Blog-Supported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书目记录及索引(Bibliographic Record),信息搜索行为(nteractive 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r),可视化书目记录(Visualizing Bibliographic Record),图书情报学教育(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Education),电子医疗记录系统(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健康素养(Health Literacy)。

2.1.2 知识基础文献

知识基础文献一般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中心度比较大的文献;二是被引频次较高的文献。设置相应参数运行citespace软件得到图书情报领域文献共引网络图谱。抽取中心度>0.1同时被引频次又较高(频次大于50)的文献共计5篇,也就是在图谱中圆圈“结点”比较大的文献(见表1),这5篇文献属于图书情报领域奠定性知识基础文献,可以反映该领域发展演进历程。

综合分析7个前沿主题词、图谱和表1等项内容,归纳了美国图书情报学院的前沿研究领域主要有6个方向:用户研究、知识共享(博客)、健康素养、信息检索、编目及索引、可视化。

表1 中心度>0.1同时被引频次>50的知识基础文献

2.2 热点研究分析

将4004篇文献以题录格式导入bibexcel软件进行关键词词频统计,并规范关键词,整理得出高频词表(按照经验取前35个关键词),详见表2。

表2 高频关键词

对表2中的35个关键词进行两两配对,再利用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形成一个35*35的相异矩阵,将相异矩阵导入到Spss19.0软件中选择“组间平均连锁距离”得到聚类分析的树状图,如图1所示。

综合分析高频关键词表2和聚类树状图1,总结归纳了美国TOP图书情报学院科研十大研究热点:2.2.1 信息检索

包括关键词Information retrieval、search engines、worldwide web、databases。信息检索从系统、存储与教育相关的初级阶段,到数据库、用户参与、信息服务的发展阶段,再到本世纪与互联网相关的成熟阶段,其发展历史可以说是贯穿图书情报领域的整个发展历程,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延续性,高产作者Sugimoto[16]分阶段研究和分析了信息检索不同历史年代的特性;成熟阶段的信息检索呈现了图文并茂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智能、模型、图像、视频多种检索形式;基于本体的信息检索、用户的信息认知行为信息检索以及检索模型逐渐成为主流,Zhai,CX[17]使用统计语言通过函数建模方式提出了一个信息检索框架模型;基于网络可视化的信息检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Koshman,S[18]利用网络可视化工具进行信息检索,提出了Web信息检索新技术,并讨论了未来的信息可视化的用户研究方向;此外,对信息检索系统的评价及网络搜索也引起学者们的关注,Wang, Ye Diana[19]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一个高效的模型评价信息检索系统;Spink,A[20]定性分析了年龄小于六岁的儿童Web搜索行为。总之,信息检索会以用户为中心,融入网络技术,今后的信息检索的研究会更加丰富多彩。

2.2.2 图书馆学

包括数字图书馆及用户研究、馆际互借、高校图书馆三个方向的研究。

(1)数字图书馆及用户研究,包括关键词digital libraries、user studies。数字图书馆已经从以内容为中心走向以用户为中心的阶段,许多新技术如可视化技术被应用于数字图书馆,形成互动多层次的数字图书馆;Nov,Oded[21]提出数字图书馆新技术使用的关键因素是用户,人们对用户的研究包括用户需求与行为分析,用户偏好,用户评价以及界面设计,个性化服务等四个方面。高产作者Tenopir,Carol主要研究图书馆的用户行为,如用户的期刊阅读行为,用户对全文数据库检索性能的了解、认知行为等;学者一般采用用户调查、日志分析、谈话等多种方式采集数据分析用户偏好,Park S[22]讨论了有关数字图书馆用户偏好问题,在数据分析基础上通过单数据库、多数据库、集成检索界面三种层次的用户与系统交互分析了用户偏好行为;Hariri,Nadjla[23]分析100多个文献建立数字图书馆用户界面的评价标准;个性化服务方面研究用户对数字图书馆的接受程度,Chang, Jung-Jung[24]采用技术接受模型为框架并通过感知相关的变量扩展,分析323份有效问卷,结果表明读者态度是感知易用的关键因素,揭示了用户对数字图书馆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研究用户本体,Jiang,Xing[25]提出了基于本体的用户模型,使用统计方法讨论用户的本体论,目的就是在语义Web中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2)馆际互借,包括关键词Libraries、interlending。馆际互借方面的理论研究非常活跃,从早期构建到目前馆际互借结合了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走向成熟阶段,更多关注馆际互借网络的设计与技术,开放

存取等。现阶段对开放存取研究主要集中在一般理论研究,不仅有针对开放存取期刊定价、优势、计量分析等研究,也有研究开放存取可用性,如Way,Doug[26]研究了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开放存取的可用性;此外,部分学者通过个案研究或专题研究方式也讨论了有十年之久的版权保护问题。

(3)高校图书馆,包括关键词Academic libraries、Surveys、information science。高校图书馆在科研人员利用数据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利用资源提供了辅助作用,如Eleanor J[27]论述了多功能高校图书馆及作用。为便于科研人员的数据采集,随着新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服务模式也产生重大变化,尤其是智能手机和移动技术的迅速发展并渗透到了高校图书馆领域,新的服务模式有短信服务、Wap网页服务和移动设备借阅等,尤其短信咨询服务给读者提供了更多方便的选择;此外还有读者和图书馆馆员之间可以自由交流。Seeholzer,Jamie[28]调查参加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学生,结果显示有更多的学生有兴趣通过移动设备使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如数据库,图书馆的目录,短信参考咨询服务;更有Cummings,Joe[29]对学术图书馆的用户群体进行调查,显示58.4%的人表示他们会使用掌上电脑或网络功能的手机这种小屏幕移动设备搜索浏览图书馆OPAC系统,移动服务给读者带来极大方便。

2.2.3 公共图书馆

包括关键词public libraries、Internet、digital divide。虽然公共图书馆因为财政、信息政策等原因存在缺少计算机,网络慢,空间小等问题,但是其肩负提供数据库、电子书、数字参考、培训及与网络有关的娱乐和文化等事项,更重要的是具有电子政务功能。各种与公民利益相关的在线申请、退税申请、自然灾害的紧急处理、通过网络与政府官员的交谈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公共图书馆网络完成。Burke,Susan K[30]研究和分析公共图书馆的网络及电子政务;Jaeger,Paul T[31]在数据和事实基础上分析公共图书馆上网政策维度问题,探讨了有关政策;Kibirige,HM[32]阐述了由于网络的原因造成信息悬殊或数字鸿沟,42%的美国家庭有自己的计算机,但只有25%的美国家庭连接到互联网,这时公共图书馆的存在对信息悬殊或数字鸿沟起到一定弥补作用。

2.2.4 参考咨询服务

2.2.5 信息技术

包括关键词information technology、outsourcing、software development。信息技术给图书馆带来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促进图书馆事业的飞速发展。关于信息技术的研究体现在多方面如信息技术历史、技术模型、基础理论等。Haigh.Thomas[34]细述了信息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发展历史,信息技术一直贯穿图书情报领域的始末;King,William R[35]通过数据分析证实了技术接受模型的有效性、广泛性和实用性。学者不仅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如代理理论、绩效、工作满意度等,更注重发展新的信息技术。随着以“用户是中心”宗旨的思想深入,对技术创新的研究成为主流。用户期望值越来越高,希望使用小型移动设备,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直接访问或获取资源;希望多媒体资源传递越来越快;期待新技术处理如音频、视频这种图文声乐并茂、电子书等新资源产生。面对新资源应运而生的新技术如云计算,外包服务和软件开发等也如火如荼地快速发展。其中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的研究较为突出,信息技术外包历经十几年由契约、合作、发展到今天的伙伴式关系,Levina, N[36]从供应商角度研究关于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价值问题;也有众多学者关注外包协议,Goo,Jahyun[37]认为高水平完善的外包服务协议不仅是衡量服务提供商的性能的一种方法,而且通过高层次的信任和承诺发展有效管理机制;此外,也有学者从于外包服务成本、策略、绩效、企业生产力、模式、风险、知识产权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

2.2.6 知识管理

包括关键词Knowledge management、Knowledge sharing、information management、Information systems。知识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新内容和新模式,由信息管理过渡到知识管理阶段,知识共享贯穿于图书馆各个工作环节。经文献分析发现,学者研究兴趣在知识共享的绩效、本体、技术、策略等,在技术上结合网络如Web2.0,Blog等内容。博客已经作为知识共享领域的一个创新的工具,引起信息技术用户和供应商的显著兴趣。Chai,Sangmi[38]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影响博

客知识共享的因素,结果表明博客的信任、社会纽带的强度、互惠关系对博客的知识分享有着积极影响,此外也发现性别对此会产生不同影响;Bock,GW[39]分析外部的激励作用、社会心理因素与组织因素对知识共享的影响。他认为个人知识不容易转化成组织知识和补充知识库;相反个人由于各种原因倾向于囤积知识。通过调查得出结论,互惠关系影响个人知识共享的态度,自我价值感与组织因素影响主观态度,外部奖励对个人知识分享的态度存在消极的影响。Amayah,Angela Titi[40]通过问卷调查,采用多元回归定量分析研究公共部门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发现社会互动、奖励和组织的支持对知识共享的主效应作用显著;组织特性的勇敢程度和同情程度两个障碍对知识共享也有主效应作用。2.2.7 电子政务

包括关键词E-government、collaboration。美国著名电子政务网站“FirstGov”,是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一体化服务”体系。电子政务逐渐向政府外扩展,注重开发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政府管理创新与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策略方针和规划等方面研究,Gil-Garcia[41]研究了电子政务的成功因素,分析模型包括信息技术能力,电子政务搜索和交易,智能,新产品开发,节约时间,企业利润因素并讨论模型实践和理论上的差异;从案例分析路径衡量电子政务的商业价值,Belanger,France[42]通过分析历史相关文献提出了对电子政务研究历史的评价,指出在全球范围内未来电子政务研究的基础是评估。

2.2.8 虚拟团队

包括关键词virtual teams、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social networks。构建虚拟团队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参考咨询服务成了图书馆个性化发展趋势之一。虽然虚拟团队在多方面具有优势,但面临着时地空三维、沟通交流、远程管理、文化背景等问题困扰。研究主题围绕虚拟团队的几个要素,即资源、技术、沟通与信任,用户,框架模型及个案研究,信息共享,评价,团队绩效等来进行分析;重点是从社会网络嵌入性角度探讨上面几个要素。Sarker,Saone[43]从社会网络角度通过3种模型分析虚拟团队中的沟通、信任及成员绩效之间关系,认为社会网络分析是更有效的方法;Capece,Guendalina[44]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提出了一个的评价方法和验证知识创造指标,通过案例研究证明该方法作为一种知识管理工具课增加虚拟团队创造性的产出效益。

2.2.9 文献计量

包括关键词Bibliometrics、citation analysis、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case study。有对期刊、作者、专利、论文、学术交流资源等共引网络分析,也有研究引文分析评价模型。基本上都是围绕引文分析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来进行,近几年引文分析研究也逐渐形成了新方法,重点主题是探测前沿术语、引文指标等。Osca-Lluch,Julia[45]研究了引文索引的主要特点,分析引文指标的影响因素并与SCI和SSCI收集的期刊JCR影响因子比较;Levine-Clark[46]鉴定Web of science,Scopus和谷歌作为引文分析工具对社会科学的实用价值,认为Web of science是引文分析的唯一工具,Scopus和谷歌只是补充工具;Boyack,Kevin W[47]以案例方式比较了四种(直接引用、文献耦合、同被引、引文与文献耦合)分析方法,采集大量生物医学文献比较四种聚类方案的精度,认为每种都可以表示前沿,从精度讲文献耦合略优于共引分析,直接引用是迄今为止最不精确的映射方法,引文与文献耦合方法提高了文献耦合的结果;Ding.Ying和Zhang. J以及Wolfram.D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是科学计量学与网络分析,比如加权网页排名算法衡量学者的知名度和威望;加权引用技术衡量文章的威信度。此外,文献计量另一主题是结构方程建模和使用案例研究,学者利用结构方程建模分析数据,如Kock,Ned[48]通过结构方程建模研究信息超载现象。在文献分析中发现大量学者做实证研究时采用案例方式进行分析,如上述馆际互借,电子政务及虚拟团队都有使用案例分析方法,因此可以推测,实证案例方法将是今后图书馆学领域内的主流分析方法。

2.2.10 电子商务

包括关键词e-commerce、Technology Adoption。电子商务研究主要在信用安全、客户忠诚、税收政策、应用和学习、在线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标准建设等方面。虽然电子商务在信息安全性、交易体制、法规建设等方面还存在弊端,但已进入“技术开放和普及”阶段。Univ Maryland的Jaeger P T和Bertot J C教授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如何使用信息通信技术建立电子商务;Palvia, Prashant[49]讨论了电子商务,开发一个模型包括概念(满意度、价值、忠诚度等),提出信任是理论基础模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收集数据和分析检验模型的有效性,满意度和客户忠诚度之间的关系也是学者研究的主题内容。

3 结论

通过对近十年美国TOP30图书情报学院综合分析,总结如下:

前沿研究主要体现在用户研究,知识共享(博

客),健康素养,信息检索,编目及索引,可视化。

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十大方向:信息检索、图书馆学、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信息技术、知识管理、电子政务、虚拟团队、文献计量及电子商务。

了解美国TOP图书情报学院综合科研情况,有利于国内图书情报科研工作者的借鉴,并在国际化程度寻找改革创新途径。从十大研究热点中可以看出都是以“用户为中心”展开研究的,与社会网络技相结合导致新方法、新概念、新技术的产生及创新,这一转变必然导致图书情报学的发展方向将是以技术为基础和以用户为中心的整体发展趋势。

[1]邱均平.中美图书情报研究主题趋势的比较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1991(5):25-31,47.

[2]华薇娜.对美国图书情报学院前20强的定量分析与实例研究[J].情报学报,2000(05):480-491.

[3]唐承秀.美国近年来图情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03):60-63.

[4]周庆山,黄国彬.美国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学院信息科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典型分析与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09(05):15-18.

[5]郝伟龙,李晓菲.美国高校图情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特点[J].图书情报工作,2012(1):68-72.

[6]张娟,胡德华.美国图书情报学院的《信息检索》课程[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4):52-55.

[7]王知津,谢瑶,严贝妮,李彤.美英图书情报学硕士培养目标、模式及课程设置实例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9(2):76-81.

[8]刘宝玲.美国《图书馆杂志》2011年LIS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J].图书馆杂志,2013(3):75-77.

[9]李晗,华薇娜.美国高校图书情报学院“儿童及青少年文献与图书馆服务”专业现状调研[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5):22-28.

[10]张文德,林玲.美国、台湾地区及中国大陆高层次图书情报人才培养的比较分析[J].情报探索,2012(1):68-71.

[11]Flanigan S,Morse R.Methodology:Best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Rankings[EB/OL].[2013-03-11]. http://grad-schools.usnews.rankingsandreviews.com/ best-graduate-schools/top-library-information-science-programs/library-information-science-rankings.

[12]Morris S,Yen G,Wu Z,et al.Time line visualization of research fronts[J].Journal Of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3,54(5):413. [13]Small H.Co-Citation in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a new meas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documents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1973,24(4):265-269.

[14]Persson O.The intellectual base and research fronts of jasis 1986-1990[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1994,45(1):31-38.

[15]Chen C.Cite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16]Cassidy S R,Katherine M W.Visualizing changes over time:A history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through the lens of descriptor tri-occurrence mapping[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2010,36(4):481-493.

[17]Zhai C X,Lafferty J.A risk minimization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J].Information Processing& Management,2006,42(1):31-55.

[18]Koshman S.Visualization-based information retrieval on the web[J].Library&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2006,28(2):192-207.

[19]Wang Y,Forgionne G.Testing a decision-theoretic approach to the evaluation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s[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2008,34(6):861-876.

[20]Spink A,Danby S,Mallan K.Exploring young children's web searching and technoliteracy[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2010,66(2):191-206.

[21]Nov O,Ye C.Users'personality and perceived ease of use of digital libraries:The case for resistance to chang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59(5):845-851. [22]Park S.Usability,user preferences,effectiveness,and user behaviors when searching individual and integrated ful-l text databases:implications for digital librarie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2000,51(5):456-468.

[23]Hariri N,Norouzi Y.Determining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digital libraries'user interface:a review[J].Electronic Library,2011,29(5):698-722.

[24]Chang J,Yang C.Viable or vital?evaluation of im services from patrons'perspectives[J].Electronic Library,2012,30(1):70-88.

[25]Jiang X,Tan A.Learning and inferencing in user ontology for personalized semantic web search[J].Information Sciences,2009,179(16):2794-2808.

[26]Way D.The Open access availability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literature[J].College&Research Libraries,2010,71(4):302-309.

[27]Eleanor J.Data services in academic libraries-Assess-

ing needs and promoting services[J].Reference&User Services Quarterly,2007,46(3):61-75.

[28]Seeholzer J,Salem J.Library on the go:a focus group study of the mobile web and the academic library[J]. College&Research Libraries,2011,72(1):9-20.

[29]Cummings J,Merrill A,Borrelli S.The use of handheld mobile devices:their impact and implications for library services[J].Library Hi Tech,2010,28(1):22-40.

[30]Burke S.Public libraries and the internet[J].Library Quarterly,2013,83(1):73-75.

[31]Jaeger P,Bertot J,McClure C.The policy implications of Internet connectivity in public libraries[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06,23(1):123-141.

[32]Kibirige H.Internet access in public libraries:results of an end user targeted pilot study,1997-2000[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2001,20(2):113-115.

[33]Kuruppu P.Evaluation of reference services-A review [J].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07,33(3):368-381.

[34]Haigh T.The Histor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45:431-487.

[35]King W,He J.A meta-analysis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J].Information&Management,2006,43(6):740-755.

[36]Levina N,Ross J.From the vendor's perspective:Exploring the value proposition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J].Mis Quarterly,2003,27(3):331-364.

[37]Goo J,Kishore R,Rao H.THE role of service level agreements in relational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an empirical study[J].Mis Quarterly,2009,33(1):119-145.

[38]Chai S,Das S,Rao H.Factors affecting bloggers' knowledge sharing:an investigation across gender[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11,28(3):309-341.

[39]Bock G,Zmud R,Kim Y,Behavioral intention formation in knowledge sharing:Examining the roles of extrinsic motivators,social-psychological forces,and organizational climate[J].Mis Quarterly,2005,29(1):87-111.

[40]Amayah A.Determinants of knowledge sharing in a publicsectororganization[J].JournalOfKnowledge Management,2013,17(3):454-471.

[41]Gil-Garcia J,Pardo T.E-government success factors:Mapping practical tools to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05,22(2):187-216.

[42]Belanger F,Carter L.Digitizing government interactions with constituents:an historical review of e-government research in information systems[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2012,13(5):363-394.

[43]Sarker S,Ahuja M,Sarker S.The Role of communication and trust in global virtual teams:a social network perspective[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11,28(1):273-309.

[44]Capece G,Costa R.Measuring knowledge creation in virtual teams through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J]. Knowledge Management Research&Practice,2009,7(4):329-338.

[45]Osca-Lluch J,Blesa P,Barrueco J.Some aspects of citation indexes in Spain:A comparative analysis[J]. Scientometrics,2008,75(2):313-318.

[46]Levine-Clark M,Gil E.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tools[J].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2009,33(5):986-996.

[47]Boyack K,Klavans R.Co-Citation analysis,bibliographic coupling,and direct citation:which citation approach represents the research front most accurately?[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61(12):2389-2404.

[48]Kock N,Del A,Ana R,Padilla-Melendez A.The information overload paradox: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nalysis of data from new zealand,spain,and the usa[J].Journal Of Glob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9,17(3):1-19.

[49]Palvia P.The role of trust in e-commerce relational exchange:A unified model[J].Information&Management,2009,46(4):213-220.

谢萍江苏大学图书馆科技信息研究所馆员。江苏镇江,212013。

杨国立江苏大学图书馆馆员。江苏镇江,212013。

Development of th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n Famous American Universities

Xie Ping,Yang Guoli

Using Spss 19.0 And CitespaceIII Analytical Tools and on the basis of SCI data bank platfor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cent ten-years research development in th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t top 30 American universities in 2012, then it summarizes the six frontier topics and ten hot-spot research topics.Meanwhile it demonstrates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Americ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during the ten years.

American university.Frontier topics.Hot-spot research.CitespaceIII.

�词information seeking、

ervices、information。参考咨询服务的宗旨就是为了让读者不受任何时间、任何空间的约束限制来获取相应咨询和信息资源,有效地实现各种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充分合理使用。具有30多年历史的参考咨询服务越来越呈现多样化形式,有事先预约、实时在线询问、电话及短信咨询等,参考咨询服务从咨询台转变到以读者用户为中心的模式。近几年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越来越普遍,Indiana Univ的SHACHAF. P教授主要研究虚拟参考咨询服务,部分学者如Kuruppu,Pali U[33]也在关注参考咨询服务评级体系和方法。

G259.712

2013-12-19编校:刘明)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江苏省文科重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动态绩效的国际比较与预测”(项目编号:2013SJD870001)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信息检索情报文献
情报
情报
情报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对大学案理研讨课学生信息检索意识若干问题的思考
中外档案网站信息检索功能比较研究
交接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