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爱国
山东省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济南250022
分析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韩爱国
山东省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济南250022
目的探究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情况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18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集所有患者的血液标本,两组血液标本做不同处理,使其具有不同的采集部位、送检时间、溶血状态等性质,针对此做分析对比,比较不同血液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的不同。结果采集部位、送检时间以及溶血状态的不同均对生化检验结果有影响,其中于输液同侧上肢采集的血液标本中的血糖(231.10%)、氯(-37.57%)、钠(32.85%)尿酸(159.48%)、肌酐(-20.27%)、钾(-30.69%)等成分均有显著变化;送检时间长的标本准确率低如肌酸激酶同工酶(24.71%)显著升高;溶血标本中的血清浓度较红细胞内物质浓度低,如溶血标本中胆红素变化率高达123.89%,差异均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补肾法联合钙剂和维生素D可有效治疗炎症性肠病性骨质疏松,临床效果显著。选择恰当的采集部位,及时迅速的将血液标本送检以及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血液标本采集;生化检验;结果;影响
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生化检验的方法准确判断疾病,从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生化检查标本的真实性以及检查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1]。血液标本作为临床常见的生化检查标本,因具有采集方便,创伤小等特点而得到较大程度的使用。但是血液标本会因采集部位的不同、送检时间的长短而发生变化,并且随放置时间的延长溶血的可能性增加,因此临床上生化检验结果往往受到影响而缺乏准确性,从而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2]。本文旨在通过探究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情况找到提高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合理有效的对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180名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已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53例,女性患者为37例,年龄34~69岁,平均(46.8±3.4)岁;对照组患者中有50例男性患者和40例女性患者,年龄35~70岁,平均(47.2±3.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采集所有患者的血液标本,使两组患者的采集部位保持不同,经不同的时间后送检,使两组标本分别为溶血状态和非溶血状态进行生化检查,然后对两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观察生化检验结果。
1.2 方法
1.2.1 采集标本研究组:采集与输液通路异侧的上肢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并且在采集后迅速送检,样本未发生溶血,为正常标本。
对照组:采集与输液通路同侧的上肢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在标本采集后1 h将标本送检,此时样本发生溶血,为异常标本。
1.2.2 生化检验选择由美国生产的贝克曼(Au系列)奥林巴斯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生化检测,观察比较两组不同采集部位、送检时间以及标本状态的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3]。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血液标本不同的采集部位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同、异侧采集血液对检验结果有影响:输液同侧上肢采血所得血液标本较输液异侧上肢采血所得血液标本的多项指标有明显不同,对照组血液标本中血糖、氯、钠三种成分均呈现显著升高,尿酸、肌酐以及钾则呈现显著降低,两组标本成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血液标本不同的采集部位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mmol/L)
2.2 血液标本送检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立即送检的血液标本与放置1 h后的血液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有显著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血液标本送检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2.3 血液标本是否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研究组未溶血标本中钠、钾、氯、尿酸以及胆红素的含量较对照组溶血标本中各成分浓度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血液标本是否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现今,生化检验日益得到了临床的广泛使用,临床医生多根据生化检验结果对疾病做出诊断以及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血液标本的生化检验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检验之一[4]。但是,临床数据显示,血液标本的检验容易出现误差。研究显示误差的主要来源为采集血液的部位、血液标本的送检时间以及血液标本的溶血状态,因此得出结论:选择正确的采集部位、及时送检以及保证血液标本不发生溶血可有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采集血液标本的部位主要是影响标本中的药物成分的含量。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临床中采集血液的患者多接受输液治疗,护士为了较大程度的缓解病人的痛苦,往往从在输液的同侧上肢针头处进行血液采集。如此易导致血液中药物成分增加,血液标本被稀释,从而影响检验结果,使其准确性大大降低,如血糖(231.10%)、氯(-37.57%)、钠(32.85%)尿酸(159.48%)、肌酐(-20.27%)、钾(-30.69%)等成分均有显著变化[5]。血液标本的送检时间主要是对血液中的生化成分有较大影响。送检时间越长越容易导致血液生化成分发生改变,容易造成标本细菌性污染,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如肌酸激酶同工酶(24.71%)显著升高。血液标本的溶血状态则会影响血液标本中细胞成分的含量。某研究分析异常的检验结果发现过低的红细胞含量稀释了血清的浓度。本研究中溶血的血液标本中多含有较多的细胞成分,造成检验结果显示血清含量显著升高[6],如胆红素变化率高达123.89%。相关研究提出及时弃去已发生溶血的标本,选择再次采集的血液标本进行检查以提高准确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输液同侧上肢采集血液导致标本检验结果中血糖、氯、钠含量显著升高,尿酸、肌酐以及钾含量显著降低;采集标本后一小时送检导致检验结果产生了较大差异;溶血状态的标本经生化检验后发现血清检测值显著升高。三种因素均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为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获得可靠检验结果,减少误诊率,临床进行生化检验时应当注意:对正在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进行血液采集时应当在输液异侧肢体进行采集,标本采集结束后需尽快送检或采取适当的方式保存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运用正确的采集方法采集血液标本从而避免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7]。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实现对患者病情的最真实的呈现,提高临床医生诊断疾病的正确性,最大程度的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应当严格保证生化检验标本的质量,即正确采集、及时送检、正规处理,对标本的采集和送检过程给予极高的重视应当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1]龚建武.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4):481-482.
[2]蓝丹,肖望贤.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2,34(20):3166-3l66.
[3]袁航.临床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健康大视野,2013,21 (5):28-29.
[4]税勇.血液标本采集x寸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及对策[J].医药前沿,2012(26):128-129.
[5]罗付连,陈德慧.门诊血液标本采集常见错误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8):2332.
[6]郑剑.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J].中外医疗,2011,30 (2):7-8.
[7]朱东,陈红芸.临床上血液标本的采集送检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干扰与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19):247.
R446.1
A
1672-5654(2014)10(a)-0166-02
2014-08-05)
韩爱国(1973-),男,山东泰安人,本科,主管检验师,研究方向:医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