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巫毒娃娃”毒害孩子心灵

2014-02-21 22:22何勇海
中华家教 2014年2期
关键词:玩物潜意识暴力

何勇海

据说,“巫毒术”起源于非洲南部的巫毒教,教徒自认为施法时需通过一种媒介,于是创造了“巫毒娃娃”。“巫毒娃娃”往往被视为邪恶诅咒的代表,故在反映封建迷信的影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类“扎小人”的诅咒方式。巫毒诅咒是不科学的也是掺杂着不道德成分的活动,“巫毒娃娃”同样是不符合现代社会文明理念的糟粕。此物竟然成为孩子们的时尚玩物,不禁让人忧心。

“巫毒娃娃”对孩子的隐形伤害是显而易见的:它让孩子的心变得残忍,教孩子用暴力或不光彩的卑鄙手段解决问题,势必将导致孩子的心理畸形。在生活学习中,孩子与他人产生矛盾不可避免,用积极心态面对矛盾,用文明行动化解矛盾,才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方式。而买个 “巫毒娃娃”来扎一扎,出一出怨气,达到诅咒他人、宣泄不满情绪的目的,无疑是一种暴力思维,是一种歪门邪道。这种宣泄方式根本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这种阴暗心理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在与他人沟通交往的过程中,孩子有问题不采取积极、正面的处理方式,而积怨在心,长此以往将会有自闭的倾向。而心灵在封闭的状态下,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排解,潜意识就会蠢蠢欲动地寻找发泄的渠道。针刺 “巫毒娃娃”给孩子们带来暂时的报复快感,当潜意识不满足于这种暗地里的勾当,就会将敌意转移到现实中,导致更严重的不可预料的后果。充满仇恨和报复意味的“巫毒娃娃”,最终“毒害”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应该被彻底摒弃。

“巫毒娃娃”成为学生时尚玩物,提醒老师和家长,要随时留意处于懵懂期乃至青春期的孩子的心理变化、情绪波动,及时帮他们排解人际压力和不满情绪,以防其利用“巫毒娃娃” 发泄对他人的不满。家长与孩子之间最为亲密,更应时刻留意孩子的细微变化和异常举动。若发现孩子有针扎“巫毒娃娃”或其它类似的行为,应指出“巫毒娃娃”的迷信和危害之处,教他们合理合法地解决矛盾、抒解压力。在孩子个人心理失衡时,若再缺失了修养教育,就难免被有害的东西所诱导。当孩子出现不满情绪时,要鼓励其积极勇敢面对,可通过和家长、老师、朋友等倾诉,适量参与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等方式来宣泄,才能平复仇恨心理,避免报复行为,恢复阳光心态。

“巫毒娃娃”成学生时尚玩物,也提醒文化、工商、质监等监管部门,应该经常对文具店、小饰品店里那些含有暴力、恐怖、色情等元素的“另类”商品进行整治。而那些经营“巫毒娃娃”的商家,也应该坚守社会责任,考虑社会影响,让“巫毒娃娃”等不良玩具远离孩子,而不是迎合部分孩子的 “整蛊”心理,甚至是为挣钱而不择手段。

猜你喜欢
玩物潜意识暴力
玩物上志——石不能言最可人(印石篇)
玩物上志——情系“达摩”
反性别暴力
“暴力”女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暴力云与送子鹳
Modeling som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CO2fertilization for global forests and forest industries
向暴力宣战
潜意识欲望的诗意书写——柳梦梅形象的潜意识解读
读《勾践灭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