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富珣
LU Fuxun
B.1964
1983年进入清华大学建筑系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院长助理、院培训中心主任
求学期间对我影响最深的是刘鸿滨教授。记得大三时,自己有机会翻译一部专业著作,刘先生帮我校对译文,每次他都在译稿上清晰地写满了自己的校对意见,绝对地一丝不苟。刘先生治学的严谨,是我一生学习的楷模。我印象最深的老师是高亦兰教授。她当时是副系主任,记得大一过新年的时候,她来到我们班宿舍一起迎新年,教我们包饺子、跳交谊舞。
对清华大学建筑教育感受最深的是老师们治学态度的严谨,对学生要求的严格,对完美的不懈追求。这种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已经成为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座右铭了。
清华大学建筑系5年的学习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对专业基本功的严格训练是自己受用终生的财富。清华建筑对建筑功能的重视、对学院派经典的尊重影响了自己的建筑实践。
我觉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学生确实具有一种相似的品格,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同门师承下的清华传统,其根源在于一代代清华建筑学人对历史的尊重和文化的持续传承。
1.2 广东中山小榄人民医院
WA:您认为我国目前的医疗设施最需要改进的是什么?
吕富珣: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医疗设施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各种大型、超大型医疗综合体不断涌现,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与此同时,伴随着医疗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规划、设计、建设周期的逐渐缩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一些新建或迁建医疗设施的规划选址和论证过程不够科学,长官意志占据主导地位,部分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导致诸如选址布局不合理、建设用地不足、局部城市交通恶化等问题的集中爆发。
一些原有医疗设施的改建、扩建工作盲目追求总体建设规模,造成整个项目用地承载能力的崩溃,导致整体建成环境的恶化;在远期规划与短期使用发生矛盾时,过分强调短期运营效益的满足,忽视了远期整体布局和使用要求的科学合理,进而导致全部改扩建工作完成后,医疗设施整体使用效率的低下和管理、运营等诸多问题的出现。
一些医疗设施建设规模的确定带有盲目性,缺乏严格的项目策划研究,没有充分考虑医疗设施建设标准的参照执行,在建筑用地规模和单床建设指标上都不能满足相应级别医疗设施的规定要求,从而导致接下来的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中诸多矛盾的无法解决,进而导致整个建设项目带有严重的先天不足的特征。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医疗设施的规划设计盲目照抄、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导致建筑的功能布局方式不能充分满足国内医疗设施使用和管理的现实需求,大进深、密闭式门诊一度大量涌现,人工照明和人工通风大行其道,造成大量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管理的成本。
近年来,随着人性化设计思潮的出现,一些医疗设施的规划设计过分片面强调了患者和家属人性化需求的充分满足,而忽视了医护人员工作环境的基本人性化需求。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从事高负荷的日常工作,导致部分医护人员一些身心问题的出现,进而影响到整体医疗工作的效果。
一些地方规划建设管理部门缺乏相应的综合化整体措施,来解决医疗设施的一系列城市配套问题,而是仅仅简单地提出一些硬性的指标来要求建设方贯彻执行。例如,为了满足停车数量的指标要求,一些医疗设施总体建设规模中,地下车库的面积竟然占到了20%~30%,有的项目甚至要建设6、7层之多的地下车库才能满足相应的停车数量要求,导致了整体建设成本的高企、管理运营费用的增加和使用效率的低下。
一些医疗设施盲目强调标准病房硬件配置的所谓高端化,对在病区内设置合理数量的多床间重视不够。大量标配的病房卫生间看似提高了病房的标准,但由于管理和使用方面的原因,往往很难保证卫生间的卫生条件。相反,如果在病区内设置合理数量的多床间,同时配备集中的公共洗浴和卫生设施,既可以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也可以保障公共洗浴和卫生设施的卫生条件,节约资源,提高效率。
一些医疗设施的深化设计不够深入,诸如各种流线的安排不尽合理,对不同候诊空间使用要求的差异性和私密性的重视不够,病房内缺少必要的贮藏空间和设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