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回重庆

2014-02-21 18:43杨昱
红岩春秋 2014年2期
关键词:丁肇中日照南山

杨昱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200多年前,年过七旬的贺知章回到故乡,写下朴实无华却又堪称千古名篇的《回乡偶书》。

同样年过七旬,同样名满天下。2014年1月,丁肇中回到重庆。丁肇中回重庆与贺知章回乡,几分相似,几分不同。

丁肇中归来。他穿黑色棉袄,戴银色眼睛,走在大街上,就是一个和蔼老头,看不出他与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有何联系。在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学术报告厅,他用重庆话演讲两小时,尽管略显生涩,仍旧“乡音不改”。他说,这是他第一次用重庆话演讲。丁肇中来到重庆市第28中学,他母亲在原四川省教育学院任教,当时学院就在现28中内,丁肇中儿时就住那里。“我就住在1号宿舍,现在都变了。”丁肇中来到磁器口小学——原四川教育学院附属嘉陵实验小学。“这条路我记得,那时候觉得很宽啊,为什么现在变窄了?”丁肇中拿着相机,边拍边自言自语,“那时候我可能个子还小。”

这一切,就像是一个游子,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但是,重庆不是丁肇中的故乡。他的故乡,在山东日照。

9年前,2005年6月,丁肇中携妻带子,回到日照,寻根祭祖。在故乡涛雒镇南门里,丁肇中参观了种德堂西厢房,那是丁肇中父亲丁观海和母亲王隽英曾经住过的屋子。丁肇中久久伫立于祖父丁履巽墓前,黑色墓碑上镌刻着丁肇中拟定的碑文:怀念我的祖父,一位鼓励家人为世界作贡献的人。

随后,有人邀请丁肇中题字留念,丁肇中请妻子苏姗先题。苏姗会意一笑,这位金发碧眼的美国女士坐到古色古香的八仙桌前,白纸上用英文书写:“今天对丁氏家族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树高千尺,叶落归根。”丁肇中接过笔,让儿子克里斯托弗署名,最后,他又一笔一划写下三个汉字:丁肇中。

在日照,丁肇中有祖父墓碑,有父母房子,却找不到他本人曾经生活过的痕迹。那是因为,丁肇中童年有八年时间,在重庆度过。当年在重庆,丁肇中日常生活图景,大致如何?这一点,丁肇中本人似乎没有过多介绍,但是,另外一位在重庆度过童年生活的人,能提供很多参照。他就是连战。

8岁时,连战随父母从西安迁到重庆,生活更加艰难。重庆作为当时国民党政府所在地,日军空袭比在西安时来得更加频繁。为了躲避轰炸,连战与母亲住在一所中学的宿舍里。不久,连战又被父母送往重庆南山小学读书,住校。他与同学同住,过着穿草鞋、吃杂粮的日子。由于是抗战期间,物资非常匮乏,每周他母亲都会准备一小罐猪油,让连战带到学校,就着盐巴下饭,这对他来说已经算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了。

不知不觉又过了一年。一天,连战迷迷糊糊地想睡觉,突然一声巨响,他以为又是日本飞机轰炸,正想往外跑,迎面而来的母亲满面笑容地拦住了他:“胜利啦,胜利啦!日本鬼子无条件投降啦!外面都在放鞭炮呢!”连战高兴极了,手舞足蹈地拉着母亲,跑到街上,同重庆数十万居民一起欢庆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对于童年在大陆经历过的抗战岁月,连战一直难以忘怀。他曾深情地表示:“大家都说不要忘记抗战,我怎么会忘记?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抗战对我有特别的意义!”

与丁肇中回山东同年的2005年,连战跨过海峡,回大陆访问。于是,连战童年生活轨迹,被大陆媒体详细披露。当年,重庆记者也赶到南山,试图还原连战生活的场景。在南山植物园旁边的南山小学,校园建筑修葺一新,看不到曾经模样。

在2005年的山东日照,丁肇中告诉19岁的儿子:“美国人喜欢去欧洲,那是去找他们的祖先;而你来中国,也是找自己的祖先。”

安土重迁是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而回家,则是我们几千年的隐喻。重庆呢?不管是丁肇中还是连战,以及其他那些在那特定年代生活于重庆的人,重庆,都是他们的第二故乡。

猜你喜欢
丁肇中日照南山
打雪仗
丁肇中三问三不知
丁肇中的“一问三不知”
推理:夏日照,影子长
特别的宇宙生日照
在深秋,共南山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无菌级微型双管板换热器的设计
丁肇中的“不知道”
丁肇中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