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君飞
当他通过新媒体做慈善的时候,他的真实姓名隐去了,人们只知道他的ID,只知道他叫“钢子”,他成了网络慈善平台上一个隐姓埋名的真正的大侠。
“钢子”,这位慈善大侠的外号还有很多:“补齐哥”“傻捐者”“网络首善”“百亿钼矿哥”,这些外号基本上让我们对钢子的认识多了一些眉目。实际上,钢子在新浪微公益上的号召力非常强。截至10月8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前去北京家里采访钢子时,钢子在新浪微公益平台上已经分享了478次公益微博,影响了206万人,带动了5万名捐款者,共募款1053万元,他个人累计捐款454万元。据钢子本人称,“这一年,(我)大概捐了900多万元吧”;同时,由钢子发起的“钢丝善行团全国万里行”,截至9月,累计捐款500多万。目前以捐款为全职工作的钢子确实无愧于“网络首善”的荣誉称号,在接受采访时,他说自己的慈善理念就是“做没有回报目标的慈善”,正因为此,才有人称他为“傻捐者”,而他最喜欢的外号正是“傻捐者”。
慈善大侠钢子确实很神秘,直到目前公众也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他的身份和经历也仍在人们的猜想当中。当有人认为他做慈善也无非是一种个人营销行为时,他宽容地说:“我确实在营销,不过营销的不是我个人、公司,而是我的理念,一种传播善良的方式,这跟我的生意没有任何关系。”钢子是在2012年10月26日开通新浪微博账号的,此后他一直不愿接受媒体采访,至于答应《环球人物》记者的采访,是因为“后来发现我的影响力非常小,能帮的人特别少,而且加入的人特别少”,因此“我就想走出去传播我的理念”。钢子坦诚地让记者看了自己的身份证,但依然坚持不公开他的真实姓名,有“钢子”这个叫法就足够了,“我想让别人看到的,也不是我这个人,而是我做的事”。
钢子为什么要像隐形侠一样去行善呢?这也许跟他的出身和小时候的爱好有关。钢子出生在吉林的一个军人家庭,很早就喜欢上金庸的小说和李连杰演的电影,14岁时就一个人奔赴到少林寺,在山上学了一年多的功夫。直到今天,钢子还声称:“做大侠一直是我的目标。”他买了金庸的全套武侠小说,一路陪伴着他成家、立业、赚钱,乃至做慈善。他的看法真的与众不同,在接受采访时,他率真地说:“武场、生意场、网络文坛(钢子爱好写作,并以‘夜路无痕‘ 8号当铺为名行走在网络文学当中)、慈善公益,只是不一样的江湖罢了,到现在我都相信世界上一定有独步天下的武功。”然而走遍各种江湖,他最终悟出一个道理:德行比武功更能征服别人。
在20岁时,钢子便开始闯荡俄罗斯做生意。2000年,钢子回国,已经不再是一个穷人。他动情地说:“我穷过,也曾面临死亡,但危难中总会有人帮我一把。”这也是他后来从事慈善的一个原因。其实钢子并不是在富裕之后才想着从事慈善,东北人的热心劲儿让他在很早时就知道助人是快乐的,不过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公益事业当中,还是跟2012年10月浙江温岭爆出的幼师虐童事件有关。身为父亲的钢子被这个幼师的虐行深深刺痛,他开始筹划建立儿童权益保障组织,并且因此成为中国儿童权益保障促进基金会的创始人。
在公益方面,钢子也走了一些弯路。最初,钢子几乎是有求必应,这让一些骗捐者乘隙而入,一些造谣中伤的人也纷纷找上门,甚至有一部分所谓的“钢丝”假借钢子之名发号施令。终于,连颇有人生经验的大侠也困惑了,在难以忍受时,钢子一度关掉微博,解散自己用心建立的“钢丝军团”,选择了闭门不出。钢子承认:“我看似一个独行侠,其实我需要朋友。”此时,一位名叫“老猫爱生活”的草根公益人士走近了钢子,并启发他说:“触动人心并不容易,要想长久发展,既定目标和规范管理非常重要。”等钢子再度打开微博时,600多条私信又深深地打动了他。“很多骗捐的人真诚地来忏悔,很多人还钱,还有更多人鼓励我继续做下去。”就这样,钢子决定重返江湖。
渐渐地,钢子的“慈善纯公益”理念变得明晰起来。他慎重决定:第一,永不以公司以及真名进行捐赠;第二,捐助的是走投无路的人,不是捐助给你致富;第三,希望被救助过的人用良心承诺,当你好起来了以后,把捐赠的钱捐给更困难的人。钢子还发起了“一起捐”公益活动,即:每1人+每1天+每1元=爱的365天,同时决定“1起捐”只带头捐钱,不设立募款账户,不做项目,自己也不碰钱,成员们捐的钱必须直接打到相关慈善机构公布的账号。由此可见,“1起捐”跟其他公益模式完全不同,钢子所要的无非就是一个“纯”字。按照钢子的理解,所谓的“慈善纯公益”之“纯”就是要发自善良的人性之初,目的要纯粹,既像大侠,又像一个什么都不要的傻子那样去行善,他还相信,“那种假的感动、买来的感动、交换来的感动,其实都不长久,很容易就变了味”。
如今的钢子,已经习惯面对一台电脑,有条不紊地用十几部手机跟外界联系,既低调又高调地用行动来见证自己的“慈善纯公益”理念和这个时代的世道人心。作为慈善“大侠”和慈善“傻子”,他很享受先和“钢丝军团”的成员一起每人捐1元钱,再偷偷跟捐几十万的快乐,如孩子般纯真的快乐。
钢子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我今年40岁了,也有一些人生经验。以我自己的经验,能不能为这些问题(当今社会慈善方面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借鉴?我想试一试。这就需要我有一种傻的精神,甘愿付出自己的时间、财产这些东西,因为做慈善,决不是单纯意味着帮助哪一个具体的人,还要通过善行来影响社会大众的行为。”原来,能够被公认为“大侠”的人,都是些为了理想而傻到极致的人。
(编辑/杨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