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二刚
要么投建环保设施努力使排放达标,要么关门成为被砍掉的一员,每一家企业都必须二选其一。
治霾高压之下,唐山市政府雷厉风行。因毗邻京津这两个大市场,再加上丰富的矿产资源,唐山成为钢铁水泥企业最为青睐的地方。高峰时期,那里云集着大大小小数百家钢铁水泥企业。这些企业在产出GDP的同时,也成为大量雾霾的制造者。
根据中央要求,仅钢铁产业,“十二五”期间河北就必须减少6000万吨产能,而落在钢铁大市唐山头上的任务有4000万吨。这已经成为一项硬性任务,要么投建环保设施努力使排放达标,要么关门成为被砍掉的一员,每一家企业都必须二选其一。
再投入完善环保设施
老郑是唐山一家钢铁企业的负责人。在经过大力整治以后,唐山的钢铁企业已经从高峰时期的170多家降到38家,他的企业被保留了下来。
采访老郑很不容易,眼下,钢铁企业的老板们都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反复说服后,老郑决定接受《民生周刊》记者的电话采访。虽然不愿面对媒体,但一聊起来,老郑还是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说句心里话,压力很大,因为前段时间一个钢厂被曝光了,说什么的都有,真不知道哪句话是对的。”
“环保这块大家都积极在做。今天上午刚开了会,环保部管法制的一个副司长,在唐山给所有污染性企业开了一个大会。上午开完会,下午我们就进行传达,上面的会议精神必须得落实。”他告诉《民生周刊》记者,要达到上级环保要求,他的企业至少要再投入3000万元到5000万元完善节能减排设施。
老郑告诉记者,今年必须要投入,他们的静电除尘设备原本已经是最先进的,又在静电除尘上面加了两道除尘。每个排放点,都要配置检测设备。污染物排放到哪里,每周都要向环保部门汇报,钢厂24小时由环保局监测,任何一家只要冒了一点烟,罚款就交不起。
“就像今天有雾霾,市政府下了通知,如果晚上没有风,明天继续是雾霾天的话,唐山地区所有钢铁水泥企业都得减产30%-50%。如果明天要求减产,没看到减下来,电自动就停了,再送电的时候,得市长批才行。”
老郑向《民生周刊》记者坦言,自己干钢铁已经有10年了,一直跟着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要求走,拆一批,完善一批。河北省计划砍掉6000万吨钢铁产能,最近刚拆掉一批,唐山民营钢厂只剩下30多家。看来,这次是动真格的了,不节能减排,企业就不可能有活路。
关停落后钢企
自从5月份自己工作的钢厂被拆后,老刘一直在家闲着。今年,包括他所在的企业在内,周边一下子就拆掉了7、8家钢铁企业,剩下的钢铁企业日子也不好过,在钢铁行业工作10多年的他一时不知该做点什么。在唐山,仅钢铁行业容纳的就业人员就不下百万人。
老刘所在钢厂的老板跑了,找不到人,上门要债的挤破了头。老刘曾经去过老板家两次,钢厂开建时他集资了10万元钱,现在看来要打水漂了,像他这种情况的人村里有一大批。
据记者了解,此次被砍掉的钢铁企业分两种,一种是规模很小,根本不在国家政策范围内的;另外一些是在国家允许范围内,但在企业转型升级和环保压力下,由于经营不善而掉队的。
当初上马钢铁项目时,不少民营企业根本拿不到银行贷款,建厂时只能采取自己投一部分、向老百姓集资一部分、再向民间借贷一部分的方式,一般来说,这些企业规模小,现在被砍掉,钱还不了,不少老板只好跑路躲债。
然而,故土难离,这些企业老板其实并不是真跑,而是想寻找其他的机会,赚了钱再回来还债。“跑到东北那边去了,对于民营企业来说,钱还不了就先躲一躲,以后赚了钱再想法还。”老郑说。
对于这类钢铁水泥企业来说,经营压力大,治霾是刚性任务,只有转向其他行业才有出路。
抓治霾机遇转型升级
而对有些企业而言,治霾带来的却是一种机遇。老李是一家水泥企业的负责人,他的企业水泥产量目前为河北省第一。
在从中央到地方高压治霾之前,老李的企业被同在唐山的冀东水泥看上了,对方要收购他的企业。冀东水泥是国有企业,又是上市公司,有强大的融资能力,可谓财大气粗。
2012年以后,整个水泥行业不大景气,银行不能贷款,经营有压力,老李也不是没有动过卖掉企业的念头,但对方给的价格太低,让他接受不了。
老李以前曾在冀东水泥做过电工,后来自己出来创业,10多年下来,已经发展成为有着5条水泥生产线的企业。如今再被收回去,心理上也过不去。出于这样的考虑,老李一直苦苦顶着,硬是没有答应冀东水泥的收购要求。
治霾的政策越来越严厉,河北省决定对水泥企业进行大整顿,全省确定保留6家企业,分别是冀东水泥、北京金隅、中国建材、曲寨水泥、武安新丰,还有老李的企业,大部分水泥企业都要被拆掉。这6家保留企业河北省将给予一定款项扶持,同时允许这些企业兼并其他水泥企业。
有了省里这顶帽子,再加上资金支持,老李再也不怕冀东水泥打自己的主意了。
同时,由于一些中小水泥企业以及一些大型企业不符合要求的产能被拆掉了,水泥行业的竞争也没有那么激烈了,市场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仅仅是北京金隅就被砍掉了400万吨的产能,如果我们能把这个空间占掉一部分,企业的日子就相当好过了。”老李说。
老李能挺过这一关,全赖他的远见。
他的几个企业都是新建的,从筹建之初,老李就要求用最新的工艺设备、最好的环保设备,用最高的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所以,他的企业环保设计标准都非常高,不仅脱硫设备,连脱硝的设备都上了,同时,在线检测、材料入棚的设施也都搞了。
“整体投入非常大,光脱硝的设备就600多万元,礁棚也得投入五、六百万元,除尘方法也由原来的电除尘改为布袋除尘,所有环保设施投入算下来,一条线就得有五、六千万元,这样的环保投入连很多国有企业都达不到。”老李告诉《民生周刊》记者。
不过,虽然省里允许并鼓励他们这些企业兼并那些生产水泥的小企业,老李却并不决定那样做。
原因一方面是资金压力,银行不给贷款,全靠拿自己的积累去并购,实在太累;另一方面是通过这次政府治霾,老李看到了新的商机。
2013年10月,老李陪市领导去南方考察了一圈,主要是考察一些环保企业。
回来后,老李感触很深,他一直认为水泥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只要有人盖房子、修路,就需要水泥。
但这次,老李觉得环保除尘设备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随着国家对企业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投资环保设备是个很好的机会。“光干水泥不行了,要往上游产业延伸。”
唐山马上要在曹妃甸工业区建设一个环保产业园,市里给老李留出了一块地。老李决定和另一家环保企业合作,到环保产业“试试水”。对老李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跨越和转型。“我能做好水泥,就一定能做好水泥环保设备!”善于学习的老李对转型充满信心。
老郑虽然没有像老李一样有跨业转型的准备,但他也认为企业必须苦练内功,抓紧升级。
2014年,老郑除了投入5000万元购置安装环保设备外,还决定再投入2000万元到企业挖潜上,他准备建设一个热电厂,把企业所有余热都用作发电。
在产品方面,老郑决定调整一下自己的产品线,生产更多市场热销的板材,停止生产滞销的线材。
“环境永远是第一位的,环境毁了,生产再多也是没有用的。”老郑说。